「您別著急,我來幫您拿行李。」4月12日,在西安紡織城客運站檢票口,一個個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耐心地檢票、疏導人流,看到有旅客攜帶的行李多時,就主動上前幫忙。
「聽語氣,口罩和護目鏡下,肯定是一張張笑臉。說不定,臉上還有可愛的小酒窩呢。」旅客王小萌說。
「小酒窩」正是紡織城客運站這群工作人員共同的名字。
現場 客運站裡忙碌的「小酒窩」
「小酒窩」這個名字的背後是一個令人溫暖的故事。
9年前,一位名叫王德利的老人在西安城西客運站不慎將行李丟失,身上所剩的錢湊到一塊還差3元才能買到回家的車票,當時一名站務人員就幫著老人買了回家的車票。一個月後,老人專程來客運站還錢,但他只記得對方臉上有一對可愛的「小酒窩」。
客運站找齊了所有臉上有酒窩的工作人員,也沒找到老人要找的「小酒窩」,遺憾之際,王德利老人還是堅持把3元錢留在了服務臺。
3元錢,讓「小酒窩」感動了王德利。3元錢,也讓王德利感動了西安客運人。隨之,包括西安紡織城客運站在內,一個個「小酒窩」愛心志願服務班在西安各客運站應運而生,他們把「小酒窩」助人為樂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大叔,請您出示一下身份證,我幫您下載『一碼通』之後,您就可以走綠色通道了。」4月12日,在紡織城客運站進站口,「小酒窩」志願者趙爽幫著58歲的旅客曹可喜順利進站。
環視候車室裡的旅客,和曹可喜一樣,人們承載夢想的行囊和匆匆的腳步,無不寫滿了對復工復產和正常生活的期待與渴望。
隨著疫情總體發展向好的趨勢,古城的交通動脈逐漸「活」了起來。為了給群眾出行打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小酒窩」志願者充當著多重角色,本職工作之外,既是幫助旅客解決難題的「服務員」,又是普及防疫知識的「宣傳員」。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全力以赴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作為運輸服務保障企業,對待旅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點都不能馬虎!客運站人員密集,流動量大,防疫工作尤為重要,如果有旅客未佩戴口罩,我們會及時糾正,必要時還會提供口罩。」趙爽邊忙邊說,她是票務服務處負責人,近期很多窗口沒開,她便在進站口引導旅客,維持現場秩序。
「我的『一碼通』一直顯示不出來咋辦?」「我的手機不是智慧型手機,沒有『綠碼』咋辦?」「我怎麼是『紅碼』,我哪兒都沒有去啊!」……與趙爽交談期間,記者看到一旁的「小酒窩」愛心志願服務臺前有不少諮詢的旅客,志願者王琳一手接著旅客打來的諮詢電話,一手還在忙著幫旅客查驗「一碼通」。
「旅客越急我們可不能著急。近期安檢步驟增多,但是旅客們都能體諒,一天下來還能收穫不少『謝謝』,讓人心裡很舒坦。」趙爽說。
回顧 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
這樣忙碌的日子,「小酒窩」們已經堅守了50多天。
選擇了交通就意味著付出,選擇了服務就意味著奉獻。
2月21日,紡織城客運站在西安各客運站中第一家正式恢復運營。從而使春節回鄉的農民工陸續踏上了返崗復工路,很多來自山區、農村的旅客不會刷新「一碼通」二維碼、不會在網上購票,需要「小酒窩」們耐心服務,手把手地幫助操作。
免費幫困難旅客購買車票、免費提供愛心雨傘、免費幫旅客縫衣服、把殘障旅客安全送上客運車……「小酒窩」志願者們用心用情為旅客提供著50餘項愛心服務。在這個特殊時期,「小酒窩」志願者無愧於西安市巾幗文明崗的榮譽稱號。
近期,客運站部分路線和服務窗口還未開通,90後姑娘王琳一直堅守在志願服務臺,面對大量旅客的諮詢和求助,她每天忙得團團轉,但從不喊苦喊累。王琳告訴記者:「特殊時期諮詢的旅客特別多,能讓旅客安心我才能放心。」
「面對每位需要幫助的旅客,王琳都能保持笑容和耐心。在她身上,我看到了90後的堅韌,也看到了『小酒窩』帶來的能量。」望著在志願服務臺忙碌的王琳,紡織城客運站副站長桑鳳告訴記者,「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毫不退縮,堅守自己的崗位,延續著『小酒窩』的精神。」
延續 「保姆式」服務助力復工復產
「小酒窩」到底是誰?
「直到今天都是一個謎,但『小酒窩』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桑鳳說,紡織城客運站成立了「小酒窩」愛心志願服務班,還建立了「小酒窩」愛心志願基金。
愛心基金成立後,暖心事兒一件接一件。
「遇到需要幫助的旅客時,我們可以直接到服務臺使用愛心基金。前幾天,一位渭南的退休老師忘帶錢包,在客運站一籌莫展,我們了解情況後用愛心基金幫她購買了車票,第二天一大早,她兒子就趕最早一班車來還錢。」愛心就這樣傳遞著,「小酒窩」顯得更可愛了。
5元、2元、5角……截至今年4月14日,「小酒窩」愛心基金已達到11.18萬元,累計幫助旅客1071人次,幫助金額88346元。
「雖然『小酒窩』志願者每天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能為需要幫助的旅客帶來幫助,能為助力復工復產貢獻微薄之力,我們就很滿足。」王琳告訴記者,「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將愛傳遞下去。」
律回春暉漸,三秦大地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看著匆匆而過的每一位旅客,暖心的「小酒窩」們愛心行動還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