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一招制敵,勇擒持械歹徒;破解技術難題,用代碼助力「抗疫」;幾番周折,江水中救起落水群眾……這些英雄的瞬間,是3萬多名廣州輔警平凡日子的縮影。昨日,「展輔警風採,護羊城平安」——首屆「羊城輔警之星」「百佳百優輔警」發布活動在廣州市公安局舉行。經過層層選拔,從全市3萬名輔警中,遴選出「百佳百優輔警」200名,其中首屆「羊城輔警之星」15名。
據介紹,廣州市公安系統共有輔警3萬多名,全體輔警與民警風雨同路,並肩作戰,在彌補全市警力不足、提高公安機關「打、防、管、控」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輔警隊伍助力「颶風2020」專項行動、平安廣州建設「十大攻堅戰」等縱深推進,全市案件類警情同比下降21.8%。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輔警作用進一步突顯,他們參與「三人小組」上門核查,擔任應急處突隊員協助人員轉運,與民警一起執行監管場所封閉勤務,盡忠職守。在血與火的考驗面前,輔警戰友們未曾退卻半步。
如南沙區公安分局輔警黃建洪巡邏至加油站時,一輛摩託車被捲入石油氣罐車底,熊熊烈火撲面而來。他不顧個人安危,抄起滅火器奮勇救火,成功將火勢撲滅。增城區公安分局輔警肖鴻輝在劫持、搶劫惡性案件中擔任主抓捕手,與持刀槍歹徒正面較量,一招制敵,將其一舉拿下。近3年,全市輔警因工受傷2000餘人,因公殉職5人。
近年來,多名輔警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省五一勞動獎章」「南粵輔警之星」「市見義勇為好市民」等稱號,已有150名優秀輔警攜家人入戶廣州,輔警已成為廣州公安隊伍裡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守護羊城萬家燈火的安寧。
張鑫
「技術達人」張鑫:
用技術助力防疫工作
張鑫就讀於廣州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後不久加入廣州輔警隊伍。
2019年10月1日晚上,廣州在珠江江面上舉行隆重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焰火晚會。為了保障焰火晚會如期平安舉行,張鑫忙碌起來,他要突破的難關是,觀賞晚會的中籤觀眾多達8萬餘人,如何使現場安檢校驗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他加班加點對身份核查工作與技術架構進行反覆研究,保障核查身份功能的穩定組織壓力測試5000多次,最終將單人核查校驗時長從5秒壓縮到2秒。這短短的3秒鐘,總共為焰火晚會當晚超過8萬中籤入場觀眾的身份核查工作節約了67個小時!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對於廣州公安的科技部門而言,開發健康關注人員查詢功能,讓技術助力防疫工作迫在眉睫。大年初二,接到單位電話後,張鑫告別家人,即刻啟程從家鄉趕到廣州。經過科裡團隊連續奮戰,成功開發了第一版的健康關注人員查詢系統。目前該系統已被使用超過百萬人次,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安全、可靠、穩定的技術支撐。
陸譽輝
「水上蛟龍」陸譽輝:
11年救起200多名落水者
「江水中救人,看清水情,抓住落水者冒頭的那一瞬間很重要!」說起水上救生,陸譽輝總結了不少經驗。他今年35歲,是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東河道派出所水上救生員,任分局輔警中隊副中隊長。他11年如一日,跳水救人,義無反顧。11年來,救起落水群眾200多名。
今年10月19日下午,東河道派出所接到警情,在二沙島星海音樂廳對出江面有人落水。陸譽輝和同事們迅速登船趕往現場搜尋落水者。很快,他們看到前方一個黑點在掙扎沉浮,不遠處一艘貨船正在駛來。來不及多想,陸譽輝立刻下水,在船上同事們的配合下,將落水者救上船艇,迅速駛離現場。隨後貨船駛過了事發水域,陸譽輝鬆了一口氣,再晚一會,落水者可能被輪船掀起的浪花拍沉,或被捲入水中的漩渦,後果不堪設想。
2017年以來,陸譽輝擔任水上分局搶險救災技能教官、水上救助技能教官,指導民警、輔警進行水上訓練。根據多年工作經驗,陸譽輝手繪了一張水下地形圖,將他所在的派出所管轄水域裡暗礁、大塊障礙物、漩渦等暗藏危險的區域標記,提醒隊友們提前避開。
肖鴻輝
「武術教練」肖鴻輝:
多次在惡性案件中擔任抓捕手
增城區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隊特警中隊輔警班長肖鴻輝有勇有謀,擁有中國武術六段、廣州三級武術教練員等職稱,多次在惡性案件中擔任抓捕手。
今年4月26日,在增城三江鎮發生一起重大案件,嫌疑人將自己反鎖家中,持有多支自製槍具,情緒異常亢奮,不僅多次向樓下投擲石塊雜物,還叫囂要引爆煤氣罐。為儘快處置危險局面,肖鴻輝主動請纓加入抓捕小組。他和突擊隊員們悄悄潛入嫌疑人住所,藏身門外等候最佳抓捕時機。當嫌疑人再一次出現並做出威脅動作時,狙擊手開槍將其擊傷,肖鴻輝與隊員們立即破門衝進嫌疑人家中,將嫌疑人控制住。
這樣危險的抓捕任務,肖鴻輝經歷了很多次。2016年,參與搗毀正果鎮一大型製毒工廠,與民警一同擒獲毒梟;2017年,參與抓捕增江街一涉毒人員,現場繳獲刀具2把、毒品若干;今年5月參與抓獲中新鎮持刀搶劫嫌疑人。
自2014年加入廣州輔警隊伍以來,肖鴻輝的武術特長在崗位上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從2017年起擔任市公安局特警支隊警棍術教官,培訓民警600餘人、輔警3000餘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棟 通訊員龍翊雯、張毅濤、陳玉敏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