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和,一個在漳州幾乎無人不曉、無人不知的名字。
1957年,他出生於漳州龍海市。
從陪打教練做起,2001年,陳忠和正式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
2003年,他率領中國女排時隔17年再嘗世界冠軍滋味;
2004年,他將中國女排帶上了新高度,勇奪雅典奧運會冠軍。
在中國排球史上,他是叱吒球場、勇奪金牌的功勳教練,在不少漳州人眼中,他更是一位家鄉人的偶像。
日前,在漳州「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開工現場,他又帶著熟悉的笑容出現在家鄉父老鄉親面前。藉此機會,記者走近了這位中國女排名帥,聽他講述勝利或失意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見到陳忠和時,他剛從漳州「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開工現場回到下榻處。「非常非常高興!」陳忠和溫和地笑著,眼神中卻難掩興奮之情,「真沒想到漳州市委市政府有這麼有魄力,會在中心城區規劃一個這麼大的項目,全方位提升中國女排的訓練、住宿等條件。今天能夠親眼見證這一幕,我感到特別開心。」
眾所周知,1972年,當年國家體委決定在南方建立一個排球訓練基地,幾經周折選點,最終選中了「領導重視、群眾喜愛、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的漳州。1986年,中國女排重新組建10周年之際,漳州騰飛館開始建設。在騰飛館建設之時,遇到資金不足的難題,這時漳州人民站出來,在市委市政府「人均捐贈一元錢」的號召下,漳州人民自籌500萬元,促成女排騰飛館的順利落成。
他深情地說:「漳州是中國女排的娘家。從1973年建立漳州女排訓練基地至今,漳州人民以無限的深情,無私的胸懷,關愛、激勵中國女排不斷成長。『娘家人』對漳州女排訓練基地進行改造提升,不斷改善中國女排的訓練條件,這些是對中國女排最大的鼓舞!」
自稱是「中國女排一名老戰士」的陳忠和,在這個基地裡也留下了許多奮鬥的身影。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時,他曾多次率隊回到這裡訓練。每次回到這裡,「娘家人」都做了充足準備,為他們提供完善的保障。這期間,發生太多讓他難忘的事情。
「2001年,我在一片質疑中走馬上任,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第一年,隊伍的經費非常困難。」陳忠和回憶道,「在袁偉民時代,中國女排就與日本一家公司籤約了。籤約廣告費每年是二十一萬美金。但當我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日本公司看到女排成績已經下滑,而且業內也沒人看好女排能夠重返世界冠軍。日本公司就把廣告費降到七萬,降了整整三分之二。後來我們跟上海一家公司也籤訂了合同,但這家公司換了老總,贊助費、宣傳廣告費都沒有著落。一支隊伍不能光靠政府來補貼,還是要靠社會各方面的支持。當時真的是非常被動。」
生在漳州、長在漳州,又從漳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漳州,他除了有不少粉絲,還有很多「鐵桿好友」。這些家鄉人,都曾帶給他滿滿的感動。
「時任漳州電信總經理郭玉濱,他是一位體育迷,他非常支持中國女排,十分努力地推動中國女排代言中國電信的事情。」陳忠和告訴記者,「晨暉名茶的老闆林鐘輝,當時在漳州體育訓練基地邊開了一家小茶莊。他也是一位超級球迷,我又特別喜歡喝茶。每天訓練結束累了的時候,我就到他的小茶店喝兩杯茶。一來二往,我們就成了好朋友。當時我們都鼓勵他擴大規模、大膽創品牌。沒想到林鐘輝真的辦起了茶廠,生意也越做越紅火。」「還有紫山集團董事長洪長水,他對中國女排也是非常關心。經常邀請我們到廠裡去走一走、看一看。這些事情都讓我印象深刻。」
「他帶領女排贏得了久違的勝利,而他的貢獻不僅僅在於一座闊別了17年的獎盃,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對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態度融入到體育事業中,他不僅在教女排姑娘們怎樣打球,更在引導女排如何面對人生榮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麼是體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樣,無論面對成功還是失敗總能面帶微笑。這種微笑出自內心,也因此更加動人。」——2003年,陳忠和被評為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這段頒獎詞十分打動人心。這位幹了一輩子的「體育人」,也分享了自己的對體育魅力和女排精神的獨特理解。
「體育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確定因素。它不可預見,很多時候想像不到就被翻盤了。這就是體育的一種魅力。這種魅力還表現在平時的訓練作風上。完美的技術讓觀眾有一種欣賞的美感。但球要打得好,最終還是要靠平時刻苦訓練。」講到這裡,陳忠和略顯嚴肅,「我經常和隊員提到,當我們在異國他鄉,能升起自己國家的國旗、奏唱國歌,那種感受是用再多金錢也買不到。」
「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奪冠後,俄羅斯教練接受採訪說『中國人七個人打我們兩個』。」陳忠和眉開眼笑,說道,「因為那天我們團隊七個人都發揮非常出色,而對手只有兩個人發揮好。女排是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團隊精神,特別面對高壓時,是很難戰勝種種困難。團結拼搏也是女排最重要的精神。」
從1981年首次奪得世界冠軍開啟5連冠輝煌,到2019年在世界盃上成功衛冕,中國女排先後10次在世界奪得冠軍,她們用心血和汗水,書寫了一部激情迴蕩、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在陳忠和眼中,「永不言敗」也是女排最重要的精神。「體育事業總是有起有落、有高潮有低潮。當女排處於低潮時,我們也沒有放棄的,都在不斷地努力、不斷地追求。我奪冠之後12年後,郎平率隊再次奪得奧運會冠軍。其實這一段過程,不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都在默默奉獻,為最後能夠達到站在最高領獎臺而努力。」陳忠和認為,「做好每一天,這也是女排精神。因為做好一天容易,但做好十天、做好一年就很難了。只有在每天的訓練當中,做好點點滴滴,最後才能爆發這種強大的精神。」
資料圖片(出自《笑對人生——陳忠和自述》)正如數十年來中國女排跌宕起伏,與排球相伴一生的陳忠和有過勝利的高光時刻,自然也免不了失意之時。2002年9月,世錦賽上出現「放水事件」,「讓球風波」一時間將陳忠和推向風口浪尖。
「2002年的世錦賽,那時候應該是我最低潮、最悲觀、最難受的時候。那時候我面臨著「下課」,媒體的報導也很負面。『陳忠和已進入倒計時』『接班人的名字有了』『下課是必然』等所謂『最可靠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當時我被評為『全國十大悲情人物』,也是比較慘。」時過境遷,回憶到這裡,陳忠和仍面帶微笑,「那時候太想取得好成績了。這隻隊伍這麼年輕,就應該像小老虎一樣敢打敢拼,不要躲躲藏藏的。」
陳忠和的骨子裡有著閩南人特有的愛拼敢贏的性格,雖然飽受爭議,但他卻將這種不甘心深藏於心,一如既往地面帶微笑,耐心竭力地做好每一天訓練。與他朝夕相處的女排隊員們,除了訓練情緒更加高漲,更用獨特的方式表達對他的支持。
2002年中秋節,郵政外送人員將一束包著九十九朵玫瑰的捧花送到基地。看著鮮豔欲滴的玫瑰花,陳忠和卻相當惱火,心想「是誰這麼猖狂,敢在這個時候送花給隊員!」正要發作時,一轉身,卻發現女排姑娘們聚集在一起,齊聲祝他生日快樂。原來,這一天是陳忠和的生日,但忙於訓練的他卻全然忘記了。細心的姑娘們AA制,送了一大束鮮花給他,專門給他過生日。
「當時真的特別感動。」那會兒陳忠和眼淚在眼眶打轉,但這「意外的九十九朵玫瑰」卻讓他暗暗下了決心,哪怕頂著高壓,他也要繼續率隊前行,再謀奪冠之路。就這樣,陳忠和和姑娘們榮辱與共、同甘共苦,一起熬過了這一段黑暗的日子。2003年中國女排在世界盃上奪冠,2004年雅典奧運會決賽中,更上演神奇大逆轉。陳忠和也成為公認的中國女排「黃金一代」功勳教練。
小學五年級加入校隊、開始接觸排球;17歲被選入福建青年男排;1977年調至福建男排;22歲選入女排當陪練、輔佐過五位主教練;經歷了五連冠、與中國女排一起臥薪嘗膽;2001年成為中國女排主教練,帶領中國女排重返世界冠軍舞臺;2009年,卸任中國女排主教練,任福建省體育局副局長;2017年,年滿60歲的陳忠和正式退休……細數起來,如今陳忠和與排球已相伴了五十個春秋。
「我從事排球應該有50年了。76年我進入省隊、79年到國家隊當陪打,09年到省體育局當副局長。我覺得當體育人一輩子,也確實非常不容易。」陳忠和笑著說,「畢竟一輩子的50年都幹排球。人生能有幾個50年?不到兩個。所以我對排球還是有非常非常深的一種感情,離不開吧!」
正如陳忠和所說,一生與排球相伴的他從未離開過排球。排球土壤肥沃的漳州,也曾經走出過很多排球名將。既有張然、林亞鳴這樣的前輩,也有王子凌、沈靜思、鄭益昕等後輩。「這些人我們都很有淵源。比如張然很支持我。林亞鳴原來是我的教練,他當時帶過我。」陳忠和告訴記者,他與排球一些新力量也有不少交集。
生在排球之鄉、長在排球基地的陳忠和,對於排球後輩,也寄予了厚望。2013年全運會前夕,在省隊訓練的漳籍運動員鄭益昕因為所在的隊伍中出現了一些小矛盾,一氣之下就跑回了漳州。時任福建省體育局副局長的陳忠和急了,專程回到漳州,做好她和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小孩嘛,跑回來不幹了,跑到漳州來了。我專程跑到漳州找他父母,讓她和父母想通,為什麼體育局要這麼去做,為什麼排管中心要這麼做。她明白道理後,後面還是非常順利,她又回到省隊,並且也拿到了好成績。」
如今,退休後的陳忠和除了繼續自己的愛好,喝茶品茗、研究盆景根雕外,仍在為體育事業默默奉獻。「現在我是福建省高爾夫球協會主席,全國很多種賽事或活動,都會邀請我去參與。還有一些排球比賽我也會去積極參與觀摩。每次中國女排到漳州訓練,我也會回來跟他們教練、隊員一起聚一聚。」採訪的最後,這個戎馬一生的女排名帥,春風滿面地表示,「現在的生活還是很好的!」
退休後的陳忠和仍在為體育事業做奉獻
來源:閩南日報-漳州新聞網 記者 曾婷婷/文 王鵬程/攝像 楊珺/剪輯 黃俊鴻、沈昊鵬/攝影 通訊員 劉欽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