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2021-02-12 ZK0908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第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

         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就是這麼一種高潔美麗的花,與我們的中藥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何有長壽的含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菊花據《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裡記載,有一個膏方叫做菊花延齡膏,相傳是慈禧延年益壽常用的一個方子,方子中只有一味菊花。

        南宋的著名的詩人陸遊也對菊花情有獨鍾,他就有採菊坐診的習慣。他在詩中曾經提到「頭風做菊枕,足痺倚藜床」,頭風做菊枕的意思就是用採集出來的菊花來治療頭風病,把它做成枕頭,也是中藥裡面聞香祛病的一個典型。

      想要延年益壽,還用什麼藥,慈禧和陸遊表示

       那又是什麼性質使得慈禧女士和陸遊先生對菊花如此鍾愛呢?

      本品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四川。藥材按照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亳菊」 「滁菊「 「貢菊」 「杭菊」,以亳菊和滁菊品質為最優。以花朵完整、色鮮豔、香氣濃鬱者為佳。由於花的顏色不同,又有黃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本品氣清香,味甘、微苦。藥性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

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本品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能疏散肺經風熱 ,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故用於溫病初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 ,溫邪犯肺, 發熱、 頭痛、 咳嗽等, 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 ,並常配伍連翹 、薄荷、 桔梗等。如《溫病條例》的桑菊飲。

②肝陽上亢,頭痛眩暈

        本品性寒,入肝經, 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於治肝陽上亢, 頭痛眩暈,常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以及肝經熱盛、熱極動風者, 可與羚羊角 、鉤藤、 桑葉等清肝熱息肝風藥同用。如《通俗傷寒論》的羚角鉤藤湯 。

③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本品辛散苦洩,微寒清熱,入肝經,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瀉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 治療前者常與蟬蛻 、木賊、 白僵蠶等疏散風熱明目藥配伍,治療後者可與石決明、決明子、 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若肝腎精血不足 目失所養,眼目昏花, 視物不清, 又常配伍枸杞子、 熟地黃、 山茱萸等滋補肝腎、 益陰明目藥,如《醫級》中的杞菊地黃丸。

④瘡癰腫毒

本品味苦,性微寒 ,能清熱解毒, 可治瘡癰腫毒, 常與金銀花、 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 因其清熱解毒, 消散臃腫之力不及野菊花, 故臨床多用野菊花。

總的來說,就是頭暈目眩、目赤腫痛、瘡癰腫毒、風熱感冒初期這幾種狀況!買它買它買它!泡成菊花茶豈不美哉?

(辯證使用,可以調味,不可代替醫囑噢)

         菊花的藥理作用:菊花水浸劑或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致病性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本品對部分流感病毒和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菊花製劑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流血量 ,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並具有解熱、 抗炎、 鎮靜、 降壓、 縮短凝血時間的作用 。

相關焦點

  • 十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此詩雖然四句,但是形神兼備;既寫了菊花的香氣沖天,又寫了菊花的金甲滿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鮮明。語言樸素,氣魄宏偉,充滿了使人振奮的鼓舞力量。4、《醉花陰·黃花謾說年年好》宋代:辛棄疾黃花謾說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 許豫宏教授:「菊花故事」——禹王臺區區縣經濟的文旅夢想
    食用的花樣,例如菊花粥、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糕、菊花羹、菊花飲。功效可以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溫病條辯》應用菊花為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功能疏散肺經風熱,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並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通俗傷寒論》應用菊花為肝陽眩暈,肝風實證。
  • 菊花詩句_描寫菊花的50首古詩
    送程克勤諭德歸省尚書 - 明代·李東陽楊脩家世本公卿,庾信文章自老成。館閣盡推良史筆,君王親記講官名。金函玉扆丁寧詔,去馬歸舟日夜程。卻倚三臺看北鬥,鯉庭鸞掖正含情。菊花 - 唐代·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九月十日即事 - 唐代·李白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 【科普】卻老延齡品菊花
    這是唐代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所作的詠菊詩,描述了颯颯西風之中,菊花抗霜鬥寒、傲然怒放的情景。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三樓展廳,陳列有野菊花、胎菊、杭菊、貢菊和亳菊。這裡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藥典》中貌不驚人的菊科兩姐妹:菊花和野菊花。
  • 清熱解毒 · 菊花 (藥食同源)
    菊花是中國著名的花卉之一,既富有觀賞性,又極具藥作性。陶淵明在《飲酒·其四》中寫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 養蜂人侯勇|花裡春風未覺時,美人呵蕊綴橫枝,隔簾飛過蜜蜂兒.
    山上在丹參花盛開期間,漫山遍野的丹參花。黃花漠漠弄秋暉,無數蜜蜂花上飛。不忍獨醒孤爾去,殷懃為折一枝歸。——王安石《城東寺菊》相傳在咱養蜂的山上曾經有一座丹陽寺,醫聖張仲景曾經在此居住採藥。蜜中有詩人不知,千花百草爭含姿。老人咀嚼時一吐,還引世間痴小兒。小兒得詩如得蜜,蜜中有藥治百疾。正當狂走捉風時,一笑看詩百憂失。
  • 固本延齡丸
    傅山在原方基礎上做出了增減調劑處方,使之做到了心、肝、脾、肺、腎五臟,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上中下三焦六腑兼顧,補五臟之虛,通六腑之淤,補中有治,治中有養,治養結合,專治虛勞老慢病,治病又延齡,成為延年益壽「仙丹」,取名「固本延齡丸」,。1639年傅山秘授此方於大寧堂,曾為大寧堂鎮堂之寶。
  • 重陽把酒話菊花:陶淵明與菊花文化,菊花的高逸貞潔喻意!
    菊花是有的,宅外籬邊,一簇簇地,開得正盛,黃燦燦地噴張如蓋,散出陣陣馨香,愜人心意。陶淵明摘了一大把,不時湊到鼻間,又想到了酒。此刻,有酒人家正痛快地享用吧?他索性坐在菊邊,想著多採些菊花,多開些荒田,等到明年的九月初九,就可以喝到菊花酒了。然而,老妻稚子,一大家子人,糧食總是不夠。他又想起做彭澤縣令時,在250畝公田裡種了高粱,未及收穫,他卻回鄉務農了。如今的生活不免寒苦,他淡然一笑。
  • 《小郎中學醫記》系列 20 菊花篇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是一首爺爺最喜歡的一首歸田園詩,爺爺選擇在這裡建造竹籬茅舍,也是有歸田園之志,落葉歸根,人老了,心中自然嚮往山林。 每年到金秋之季,小指月最喜歡跟爺爺去採菊花,不僅因為菊花漂亮,而且這菊花可是一味非常管用的中藥。
  • 百草春秋
    兄弟上山取青草,說走就走,上山尋百草。就見芒有芒菠蘿,鐵有鐵竹竿,山有山葡萄,天有天門冬,地有地骨皮,海有海螵蛸。一年四季,青草件件好做藥,普救生靈。她身邊有一婢女名叫九裡香,奉命過門報知葉下紅小姐,說道你母親病危。
  • 從「補益金水二臟」論菊花非寒涼之品(附紅樓夢菊花詩)
    看症時,每當建議可適當用菊花泡水飲的時候,總有朋友提出疑問:菊花不是涼的嗎?李時珍「本草綱目」:「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實;備受四氣,飽經露霜;葉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稟平和。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藥。囊之可枕(以菊花填充作枕頭)、釀之可飲。自本至末,罔不有功。故前賢比之君子,神農列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