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第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
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就是這麼一種高潔美麗的花,與我們的中藥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何有長壽的含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菊花據《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裡記載,有一個膏方叫做菊花延齡膏,相傳是慈禧延年益壽常用的一個方子,方子中只有一味菊花。
南宋的著名的詩人陸遊也對菊花情有獨鍾,他就有採菊坐診的習慣。他在詩中曾經提到「頭風做菊枕,足痺倚藜床」,頭風做菊枕的意思就是用採集出來的菊花來治療頭風病,把它做成枕頭,也是中藥裡面聞香祛病的一個典型。
想要延年益壽,還用什麼藥,慈禧和陸遊表示
那又是什麼性質使得慈禧女士和陸遊先生對菊花如此鍾愛呢?
本品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主產於浙江、安徽、河南、四川。藥材按照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亳菊」 「滁菊「 「貢菊」 「杭菊」,以亳菊和滁菊品質為最優。以花朵完整、色鮮豔、香氣濃鬱者為佳。由於花的顏色不同,又有黃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本品氣清香,味甘、微苦。藥性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
①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本品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能疏散肺經風熱 ,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故用於溫病初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 ,溫邪犯肺, 發熱、 頭痛、 咳嗽等, 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 ,並常配伍連翹 、薄荷、 桔梗等。如《溫病條例》的桑菊飲。
②肝陽上亢,頭痛眩暈
本品性寒,入肝經, 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於治肝陽上亢, 頭痛眩暈,常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以及肝經熱盛、熱極動風者, 可與羚羊角 、鉤藤、 桑葉等清肝熱息肝風藥同用。如《通俗傷寒論》的羚角鉤藤湯 。
③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本品辛散苦洩,微寒清熱,入肝經,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瀉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 治療前者常與蟬蛻 、木賊、 白僵蠶等疏散風熱明目藥配伍,治療後者可與石決明、決明子、 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若肝腎精血不足 目失所養,眼目昏花, 視物不清, 又常配伍枸杞子、 熟地黃、 山茱萸等滋補肝腎、 益陰明目藥,如《醫級》中的杞菊地黃丸。
④瘡癰腫毒
本品味苦,性微寒 ,能清熱解毒, 可治瘡癰腫毒, 常與金銀花、 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 因其清熱解毒, 消散臃腫之力不及野菊花, 故臨床多用野菊花。
總的來說,就是頭暈目眩、目赤腫痛、瘡癰腫毒、風熱感冒初期這幾種狀況!買它買它買它!泡成菊花茶豈不美哉?
(辯證使用,可以調味,不可代替醫囑噢)
菊花的藥理作用:菊花水浸劑或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致病性桿菌及皮膚真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本品對部分流感病毒和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菊花製劑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流血量 ,提高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並具有解熱、 抗炎、 鎮靜、 降壓、 縮短凝血時間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