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梅山蠻」歸化後置縣。取「新近歸化」之意。新化縣在周時為荊州之域,春秋時屬戰國楚地,秦時屬長沙郡,漢時屬長沙王國益陽縣。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梅山蠻」歸化後置縣。取「王化之新地」之意,隸屬邵州。南宋寶慶元年改邵州為寶慶府,新化屬寶慶府。元時屬寶慶路,行政長官稱縣尹。明清時屬寶慶府,行政長官稱知縣。辛亥革命後,民國三年至十年(1914-1921)屬湘江道,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938-1949)屬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行政長官稱縣知事或縣長。1949年10月21日成立新化縣人民政府,屬邵陽專區,行政長官稱縣長。1977年10月屬漣源地區。1982年6月漣源地
北緯26度的沙縣和北緯28度的長沙,名字只一字之差,且緯度相近,它們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卻不可同日而語。相當長的時間,沙縣在群山之間默默無聞。「沙縣小吃」素有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之稱,其製作工藝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用高德地圖搜索沙縣小吃,湖南有1501家,其中長沙1063家。長沙近60家沙縣小吃
其實是新化大叔造
新化金鳳鄉命田村的劉承華開了沙縣小吃店,是因為他的二姐 2000 年嫁到了福建的南平!
2003 年,婚後不久的他,在得知二姐、二姐夫的竹製品廠需要人的時候去了南平。南平兩年多,他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一個叫阿水的南平人。阿水和劉承華同事了兩年多後隨親戚去了東莞開沙縣小吃。劉承華和他的妻子劉友花。組圖/盧睿
" 來東莞跟我開沙縣小吃吧,一個月七八千。" 阿水給他打電話。阿水給劉承華打了 20 多個電話後,劉承華動心了,和老家的妻子去了東莞。在阿水的店裡學會了那些小吃的製作後,劉承華向他嶽父借了 1 萬塊錢,接下了阿水的沙縣小吃店。沒幾個月,每天雖有兩三百塊錢收入,但他不大滿足了,畢竟他們夫婦差不多是 24 小時營業的。2008 年初,劉承華在深圳公明街道找了個店,除去成本," 一個月隨隨便便賺萬把塊錢 "。做改良版的沙縣小吃
最多時在長沙開了 10 多家店
為了多些生意,井灣路劉承華的沙縣小吃店也賣不屬於沙縣小吃的黃燜雞米飯。
2011 年 6 月,劉承華和堂哥劉仁姣一起在長沙找門面的時候,長沙的沙縣小吃店已經有兩三百家了。他們在井灣路的鑫天芙蓉附近找了家正要轉讓的沙縣小吃店。" 我們是有信心的。" 劉承華說。這來自他對某些小吃的 " 改良 "。劉承華和他堂哥在長沙的第一個店," 還是賺了些錢 "。雖然他們很快各自另外找了門面單獨經營,但那個店,他們請了人在那裡打理,到 2018 年才轉給劉承華的大姐。1 月 9 日晚,客人走後,劉承華寒假在店裡幫忙的雙胞胎女兒在吃晚飯。
劉承華最多的時候有過 10 多個沙縣小吃店,那些小吃店做事的,都是他或者他妻子那邊的親戚,這些親戚跟著他們在店裡做了幾個月後,便可以獨當一面了。長沙近 60 個湖南烙印的沙縣小吃店
全是他的親朋好友
劉承華店裡改良版的滷雞腿和滷蛋。
" 長沙的大多數沙縣小吃店,為什麼頭一年生意還可以,第二年生意就要差一些,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照顧到長沙人的口味。" 這是劉承華的經驗之談。從 2011 年和堂哥到長沙開第一家沙縣小吃開始,他們兄弟倆帶出了近 60 個或新化、或安化的親戚經營沙縣小吃。這些有著湖南烙印的沙縣小吃店,按劉承華的說法," 每家每年至少可以賺個 10 萬、20 萬,沒一家虧的 "。或許因為和沙縣人打交道特別多,劉承華也像在長沙的沙縣人那樣,沒有在長沙買房安家。劉承華 2013 年在老家蓋了一棟別墅樣的新房,每年年底到次年正月初八或者初十,住上十天半個月,又用他的豐田霸道帶著他的妻子和孩子回到長沙。早些年,他帶出來做沙縣小吃的親戚,總有那麼幾個會爭著搭他的便車回家和到長沙。現在,他們也都開著私家車往返了。說起他帶出來的這些每年都可以賺十幾二十萬的親戚,劉承華頗有些得意,他臉上的疲態也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