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紅利「下降」高考總體越來越容易但區域分化嚴重
中國的高考自從1999年以後,錄取率是越來越高,總體上考試的難度也是越來越容易。
從2018年開始的近三年,中國高考的錄取率都在80%左右,每年考生1000萬,錄取人數都在800-850萬人。
其實在90年代的時候,中國高考還是比較難的,整體錄取率僅在30%左右,每年大概也就只有100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
但是從1999年國家決定進行「深化教育改革」以後,高考錄取率就一路上升,歷經20年的發展,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漲了8倍,每年大學就業都成了熱點問題。
另外,從2000年開始,中國人開始變得不喜歡生孩子了。每年新生嬰兒數量「直線下降」,2019年甚至都沒有達到1500萬。
「嬰兒潮」的消失意味著中國高考競爭只會越來越松,而不會越來越難。
雖然中國的高考總體上是越來越容易了,錄取率也是越來越高了,但是區域分化卻非常嚴重:戶口所在地成為了決定考生命運的關鍵因素。
最近隨著高考分數及錄取分數的揭曉,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個直轄市又被「刷屏」了。
根據網上初步的估算,2020年本科錄取率最高的三個城市,就是北京、天津和上海,可以說是「高考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從統計結果看,2020年高考的本科錄取率,從區域上可分為五個檔次:
第一檔次是京津滬,本科錄取率均在70%以上。
其中北京考生數量僅有5萬,本科錄取率高達75.97%,排名第一。天津考生5.6萬,本科錄取率73.18%,排名第二。上海考生5萬,本科錄取率72.87%,排名第三。
京津滬的高考本科錄取率可以說直接甩了其他省市「N條街」。
第二檔次是東部和東北的遼寧、吉林、江蘇、浙江以及西部的陝西,本科錄取率在50%以上,是除了京津滬三強外的最佳落戶地。
這就是可以解釋為什麼江浙一帶和西安的搶人「落戶」,能夠一年就搶上百萬的主要原因了,經濟好,落戶門檻相對低,高考又容易,全國的父母肯定是蜂擁而至。
第三檔次是中西部的重慶、湖北、廣東、雲南、河北、安徽等省,本科錄取率在40%左右,算是中等水平。
所以重慶雖然也是「直轄市」,但是高考優勢根本沒法和「京津滬」相比,這就是重慶為何搶人失敗的主要原因。
重慶還需要爭取更多的錄取指標才行。
第四檔次是四川、福建和山西等,本科錄取率在36%左右,這個水平就算是中等偏下了,高考難度比較大了。
第五檔次是中部的河南、湖南和江西,本科錄取率只是略高於30%,堪稱三大高考最難省份。
今年的河南不再是高考最難省份的狀元,讓位於江西和湖南,尤其是最後的江西,高考難度堪稱「噩夢級別」,要三個人爭搶一個本科名額。而北京、上海、天津已經差不多達到一人一個本科名額了。
所以別看高考越來越容易,如果戶口落的不合適,那孩子是需要付出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的。
【02】京滬高考競爭會越來越難,天津「高考優勢」長存
為什麼京津滬的高考本科錄取率會這麼高?除了錄取規模相對比較打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考生規模小。
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的2020年考生規模就是控制在5萬人左右,那麼這個規模會不會長期保持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先來看北京的歷年新生嬰兒數量:
北京2002年的戶籍新生嬰兒在6.2萬人左右,這些新生嬰兒正好2020年參加高考,所以北京的考生規模能夠控制在5萬人。
2003-2004年北京的戶籍新生嬰兒規模更小,才4.4萬人和5.2萬人,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2021-2022年北京高考的優勢會更大,本科錄取率可能會突破80%。
但是從2007年開始,北京戶籍的新生嬰兒規模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達到了7.7萬人,也就是說2025年北京高考的錄取率會出現下降。
從2011年開始,北京戶籍每年的新生嬰兒規模都在10萬以上,必將導致2028年以後北京考生規模出現迅速上升,高考競爭強大進一步加大。
2016年北京戶籍的新生嬰兒數量居然高達17萬,這不僅讓北京上學顯得更加困難,同時也會讓北京將來的高考難度出現劇增。
很顯然,北京絕對不能再落戶鬆綁了,北京人「生孩子」上癮了。
我們再來看上海的「新生嬰兒規模數量」的變化:
上海的情況也不樂觀,戶籍新生嬰兒的增長規模也比較快,2002年的規模是6.2萬人,2004年就到8萬,2007年10萬,2012年12萬,2016年隱約已經要到13萬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為什麼「京滬」兩個超一線城市不會放鬆落戶了吧,因為這兩個城市「太能生了」!
戶籍新生嬰兒的「爆發性增長」,會給城市帶來巨大的壓力,上學學位不夠怎麼辦?高考錄取率越來越低怎麼辦?後面遺留巨大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看天津的情況:
天津戶籍新生嬰兒的增長規模就遠遠比不上「京滬」了:2002年戶籍新生嬰兒6.8萬人,2012年的高峰期是8.6萬人,然後又下降了。
也就是說,對於天津來說,每年戶籍新生兒的數量比較穩定,所以天津就在2018年搞了一個「海河人才計劃」,對戶籍進行了適當的「人才引進」。
歸根結底,還是天津的人口壓力比較小,對城市的上學、高考的影響不大,所以擁有鬆綁落戶的一定空間。
所以如果立足於未來3年看,北京戶口的含金量最高。但是如果更長遠的周期看,天津戶口的含金量顯然是第一的,而京滬兩地由於「太能生」,未來戶籍新生嬰兒的競爭非常激烈。
尤其是北京,2011年以後的戶籍新生嬰兒的規模幾乎翻了一倍,2016年居然達到了17萬,這些嬰兒將來長大參加高考,競爭將是慘烈的。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京的學區房要降溫恐怕比較難,而且是要儘快早點買,因為北京確實是「京津滬」三個城市中,最能生的城市。
所以總體上看,高考雖然是越來越容易了,但是不同區域之間還是存在巨大的差別,「京津滬」確實是中國最好的戶口本。
但是從長期趨勢看,由於太能生,北京高考競爭程度將會明顯加大,戶籍含金量會出現消減,而最能持續保持優勢的,還是天津。
所以,中國的「學區房」熱恐怕還會持續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