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起源於人類對世界的好奇。在人類社會早期,便會產生「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疑惑。由於這一時期人類正處於的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理性尚未發展,人類往往將世界上的各種現象想像成神的意志,這就是哲學產生之前的神話時代。
隨著人類理性的發展,人類對生命及世界本源的思考逐漸擺脫神話的桎梏,從神話的思考模式發展到以經驗與理性為基礎的思考模式,便產生了哲學。
西方哲學起源於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主要關注兩大課題,一是世界的本源,二是人類社會。前者以泰利斯、德謨克利特為代表,他們也被稱為自然派哲學家;後者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代表。
隨著基督教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到黑暗的中世紀,這一階段哲學的突出特點是以上帝為中心,同時吸取了古希臘哲學的思想,並將其基督教化。聖奧古斯丁和聖多瑪斯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代表。
進入14到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興起,這一時期以人文主義為主要特徵,實證法的應用使科學發展突飛猛進,改變了中世紀的舊的世界觀,宗教改革勢在必行。
17到18世紀被稱為巴洛克時期,這一時期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在思想、藝術上表現為矛盾、對比呈現出巨大的張力。哲學上,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並存。前者以笛卡爾、斯賓諾莎為代表;後者以洛克、休謨、柏克萊為代表。理性主義認為理性是知識的來源,而經驗主義則認為關於世界的知識來自於人的感官經驗。
巴洛克時期的理性主義為啟蒙運動提供了思想基礎。康德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但康德本人則同時肯定了理性和經驗的重要性。
由於啟蒙運動過於強調人類理性,受到了浪漫主義哲學家的批判。浪漫主義強調人的情感、想像與直覺,對文學、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浪漫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謝林、赫德、黑格爾等。
浪漫主義關注人的精神世界,而自然主義則利用自然原理解釋一切現象。馬克思、達爾文和弗洛伊德都被認為是自然主義的代表。馬克思指出人類的意識形態是社會基礎的產物,達爾文則證明人類是生物逐漸演化的結果,而弗洛伊德通過對潛意識的研究發現,人的行動多半是受到動物本能驅使的結果。
自然主義關注自然規律的探索,存在主義則關注個體生命存在的意義。祁克果、尼採、薩特、西蒙波娃被認為是這一哲學思想的代表。
對於「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終極問題,不是一次就能回答清楚的,因此,哲學家們仍然在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新的哲學思想仍在不斷發展。而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
本文中,西方哲學史時間線是小編繪製的思維導圖,關於西方哲學史和思維導圖您有何想法?歡迎留言,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