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聞癌色變」
有些癌症一旦發現就是晚期,能不能避免癌症
更多的是在於後天生活方式和習慣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就相當於給癌症這趟「危險列車」加了速
究竟哪些癌症一旦發現就是晚期?
我們日常生活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癌症呢?
這三大癌症一旦發現就是晚期
有些癌症一旦發現就是晚期,而這種腫瘤往往具備兩大特徵。
體腔深處的腫瘤不容易發現,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生長速度非常快,等它出現症狀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
1 卵巢癌
因為卵巢很小,不易被察覺,並且由於女性特殊的生理結構,從卵巢脫落的癌很容易轉移到盆腹腔,而卵巢癌一旦轉移到腹腔就是晚期。
2 胰腺癌
一旦發現就是晚期,確診率幾乎等同於死亡率。胰腺癌本來它的位置也很深,位於身體的最深部,腹膜後,在胃和十二指腸的後方。胰腺癌屬於所謂的癌症之王,長得太快了,一般來講很容易出現肝轉移,遠處轉移這種情況。
3 肝癌
很多人說我身邊有個人得肝癌了,三五個月就死掉了,覺得癌症很可怕。為什麼呢?因為肝癌長得比較快,所以肝癌一旦無法切除,他的平均生存時間就會比較短,有很多人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
比如說肝癌,它長得雖然很快,但肝癌的高危人群,往往就是B肝攜帶。如果有B肝攜帶,主動去做超聲和甲胎球蛋白的檢查。
對於卵巢癌、肝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每半年體檢一次是有必要的,千萬不要等出現症狀後再去醫院。
1 卵巢癌
根據《卵巢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有以下危險因素的女性應定期篩查:
1、 有家族史,近親有人患乳腺癌、卵巢癌或其他相關癌症;
2、 存在基因突變(如 BRCA 基因突變);
3、 從未生育或不育;
4、長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療;
5、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等。
由於目前沒有有效的篩查手段,還應重視部分臨床症狀,如腹脹、盆腔或腹部疼痛等,特別是這些症狀新發,或經常出現,應及時進一步檢查。
2 肝癌
高危人群,年齡40歲以上建議考慮每半年篩查一次:
1、具有B型肝炎病毒(HBV)和/ 或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2、長期酗酒 ;
3、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4、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食物;
5、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
3 胰腺癌
高危人群:
1、年過50歲的糖尿病患者;
2、慢性胰腺炎患者;
3、長期大量飲酒、吸菸及接觸化學毒物的人。
一般人群可以每年做腹部超聲初步篩查,高危人群需要重點篩查。
一份防癌指南送給你
科學吃
三成癌症與吃相關
1 飲食均衡
全穀物的攝入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
水果和非澱粉類蔬菜的攝入對腫瘤有潛在的預防作用(五種「彩虹蔬果」:紅色、黃橙色、深綠色及藍紫色等蔬果搭配食用。不一定要每種果蔬都吃很多,可以選擇多種,但是每一種的量少一點);
食用高纖維的食物可以預防肥胖和超重,間接降低與此相關腫瘤的發生風險;
研究還發現,大豆製品(每周105-175g)是亞洲地區女性乳腺的保護因素。
2 每次少吃一口,每口多咀嚼幾下
吃飯要定時定量,每頓飯只吃「八分飽」, 吃飯時間保證至少20分鐘,唾液能消除致癌物所產生的超氧自由基。
3 每天喝點茶
烏龍茶、綠茶、紅茶中的多種成分有預防口腔癌、肺癌等多發性惡性腫瘤的作用。建議喝淡茶為好。
注意:限制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高鹽食物,如快餐食品、零食、甜點、烘焙食物、糖果等;
減少紅肉的攝入,每周不超過350-500g,避免加工肉類製品攝入;
避免食用太硬太辣太燙的食物,以及油炸、煙燻、醃製食物,同時還要戒菸限酒。
動起來
運動可降低13種癌症發病率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美國醫學雜誌內科》2016年5月發表了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一項薈萃研究,該研究納入了144萬人,結果表明業餘時間鍛鍊能顯著降低13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分別為:
食管癌(42%)
肝癌(27%)
肺癌(23%)
腎癌(23%)
胃癌(22%)
子宮內膜癌(21%)
白血病(20%)
骨髓瘤(17%)
結腸癌(16%)
頭頸部腫瘤(15%)
直腸癌(13%)
膀胱癌(13%)
乳腺癌(10%)
建議:
1 堅持每周至少5次中等強度身體鍛鍊,每次至少30分鐘,累計150分鐘以上,平均每天主動活動6000步以上,且要注意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結合。中等強度活動包括走路、騎自行車、家務勞動、園藝活動、遊泳、跳舞等。高強度運動包括跑步、快速遊泳、快速騎車、團隊運動,如排球、籃球、足球等。
2 避免長時間久坐,減少屏幕時間,每工作1個小時,必須起來活動一下。
睡好覺
睡好能養抗癌力
睡眠與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著名免疫學家通過「自我睡眠」試驗發現,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兩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而淋巴細胞,在與惡性腫瘤的戰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而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睡眠,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的T細胞數目會減少,生病機率隨之增加。不一定要睡足8小時,只要早上醒來覺得精神舒暢就可以。
想開了
壞情緒摧毀抗癌力
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抑鬱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讓癌症有了可乘之機!
人要有個好心態,要學會減壓。一根橡皮筋,拉久了,壓力太多,某天就會突然斷掉,人也是一樣的。有些事情需要認真,有些事情要學會得過且過。
別亂吃
亂吃營養補充劑可能會引發腫瘤
目前,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補充某類營養素可以預防惡性腫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從食物中獲取營養比從補充劑中獲取營養素更有預防癌症的作用。並且一些營養素的過量補充可還能造成腫瘤的發生,例如過量補充β-胡蘿蔔素可增加吸菸或已戒菸人群發生肺癌的可能性。
建議:
飲食均衡的人群沒有必要使用任何營養補充劑,針對老年人、孕婦以及營養素缺乏的人群,適量的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是可行的,但一定是在臨床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使用。
要體檢
早發現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而治癒的,所以,體檢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每年至少體檢一次。
有一些癌症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例如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胃癌、肺癌、子宮內膜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腫瘤篩查,因為這類患者的子女患癌機會會大大的增高,最好每年1~2次,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比如,胃癌本身的早期治癒率高達85%~90%以上,如果初次發現是二期,治癒率也達70%~80%;三期即中期偏晚期,治癒率可能有30%;但四期即晚期不足,治癒率只有10%。
特別推薦
來源:CCTV生活圈
編輯:趙 磊
校對:牛 昊
監製:趙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