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
本文作者:王瑞妍(華夏幸福研究院研究員)
8月4日,《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226家中國企業上榜,數量緊逼美國;
8月10日,《財富》500強出爐,133家(含中國臺灣)中國企業上榜,數量首次超越美國。
數據確實激動人心,中國企業崛起了!?
01
500強「大哥」雲集,龐大≠強大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是全球大型公司曬實力、秀肌肉的最權威榜單,更是展現大國經濟實力的一張名片。
今年榜單進入門檻和總營業收入額均創歷史新高,從去年的248億美元提升至254億美元,營業收入總額達33.3萬億美元。
中國大陸(含香港)上榜公司數量達124家,加上臺灣地區133家公司,數量居全球第一,更是歷史上第一次超越美國。
數據來源:歷年《財富》500強數據,財富中文網
中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握著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大哥還是那些大哥」,中國石化、國家電網、中國石油等48家央企、32家地方國企,佔比近65%。國有企業以規模優勢,仍是榜上中國「靚眼」的主力。
數據來源: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華夏幸福研究院整理
但是「龐大不等於強大」,透過榜單我們看到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仍待增強。2019年經營數據,中國上榜133家企業平均利潤34.9億美元,而世界500強平均利潤41億美元,中國企業的差距還有點「刺眼」。
數據來源: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華夏幸福研究院
那麼,這些差距到底源於哪裡?
從科技競爭上看,中國企業仍處於追趕狀態。美國在科技領域具有絕對優勢,尤其在電子信息技術和應用上具有前沿壟斷型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如生物醫藥領域佔據領先地位。
從行業分布上看,上榜中國企業多來源於傳統產業。美國在各行業各領域分布相對均衡,中國在圍繞製造業的服務升級、新型基礎設施賦能傳統行業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亟待增強。
從企業類型上看,國有企業佔據大頭,體積龐大的規模優勢實際帶來的是低效困境。民營企業是盈利主體,但資源錯配帶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困難之困境,唯有優化改革,增強平衡性,才能促進中國企業盈利能力真正提升。
02
中國獨角獸大水大魚,市場大≠實力強
《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今年共有586家企業上榜,比去年增加92家,新增獨角獸142家。其中電子商務行業誕生的獨角獸數量最多(89家),其次是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和軟體服務行業。
數據來源: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華夏幸福研究院整理
受益於擁有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獨角獸企業是以移動網際網路帶動下的消費升級新需求作為引爆國內市場的重要力量,國內超大規模市場是其獨特優勢,因此中國獨角獸大部分聚焦在以人為中心的大消費、大服務業態中。
在中國的226家獨角獸中,行業分類仍以消費拉動的賽道為主體,電子商務(佔比18%)盤踞首位。人工智慧(9%)、金融科技(8%)、健康科技(7%)等科技創新賽道也正在崛起。
數據來源: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華夏幸福研究院整理
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美國,則大不一樣。遙遙領先的教育與科技資源則是美國獨角獸坐擁的獨特優勢,從技術出發挖掘服務升級的新需求是這些企業的最大特點。
美國的233家獨角獸中,以人工智慧、軟體服務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佔較高比例(各佔比15%)。
數據來源: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華夏幸福研究院整理
與美國相比,中國儘管有更多的應用場景來做示範,但從獨角獸數量上看,被列入重大發展項目的,如人工智慧21家(美國34家),軟體服務13家(美國36家),雲計算7家(美國11家),雖然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但仍不及美國,發展速度也不及獨角獸整體的發展速度。
提升科技含量是中國獨角獸未來需要重點補齊的短板。當中國獨角獸打破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主要格局的時代來臨之時,將會是獨角獸成為真正的顛覆性行業風向標之際。
03
乘風破浪,持續發力點在哪裡?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永恆驅動力。
無論是在財富500強的榜單上,還是全球獨角獸的榜單上,對比中美兩國企業類型,所屬行業都大不相同。
代表經濟發展方向的財富500強企業:中國的前浪們重點站在大宗化工、銀行、工程與建築等這些與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的傳統產業上;而美國則在各個行業中保持均衡,甚至是在以科技驅動的賽道上,如醫療、製藥等領域企業數量佔據較高比例。
數據來源:財富中文網,財富Plus App
而代表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獨角獸榜單上:中國的後浪則重點以消費升級帶動的新經濟新模式賽道為主體;美國的後浪則更側重於人工智慧、軟體服務等新技術的顛覆性應用上。
兩者對比,不難發現中國大部分企業仍布局在依靠投資拉動和龐大市場帶動的存量經濟空間中,而在以科技創新驅動的增量市場上我們還有較大追趕空間。
以財富500強榜單上的30家醫藥與醫療健康企業為例,中國的三家企業分別是以醫藥貿易、科研和生產為主業的綜合性醫藥企業中國醫藥集團和集中在醫藥工業與商業上的上海醫藥集團,而中國華潤是以消費品製造和分銷為主,醫藥僅是其一個版塊。
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醫藥類企業名單
數據來源: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與榜單上16家美國醫藥與健康領域企業相比(美國醫藥企業包括世界排名前十的醫藥巨頭輝瑞、默沙東、強生、百時美施貴寶;醫療器械巨頭GE、賽默飛世爾;醫療保健服務商聯合健康、HCA醫療保健公司),中國缺少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擁有核心創新研發能力的製藥企業、器械企業、以及醫療健康企業。
如何強大起來?作為前浪,榜單上這些關乎國家命脈的壟斷企業,已在不斷努力,走在積極創新的道路上。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2020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三位的企業是華為(4510件)、中國石油化工(2883件)、OPPO(2614件)。
在2018年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中,全球範圍內專利持有量企業排名中,國家電網也以總數21635件排名第三。
在WIPO(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官網上公布的2019年國際PCT專利申請情況來看,中國提交了58990件申請,已躍升至全球首位。而華為更是連續三年蟬聯冠軍。
2019年PCT申請原屬地國家排名前10名國家
數據來源:WIPO官網
任正非曾說:「創新雖然很難,但它是惟一的生存之路,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唯有堅持不懈的創新才能保持核心競爭力,擁有跨國競爭力;唯有堅定不移的發展創新才能搶奪價值鏈的高端,才能脫離規鎖,走在時代的前方。
結語
唯有創新才是真正內核競爭力,創新不僅包括科技創新,還有各類顛覆式創新,比如模式創新、服務創新,在創新的路上,年輕的後浪們正乘風破浪地奔跑、追趕。
指數型增長的企業都有著要顛覆行業的野心和目標,不斷在發展中尋找顛覆式創新。他們借用數字科技,挖掘行業中新機會,以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改變著整個行業,甚至引領著這個時代。
相信不斷的創新會讓我們未來收穫更多的榜上企業,相信「龐大」終將成為「強大」。
參考資料:
1、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2、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
3、WIPO 2019年國際PCT專利申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