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險企突破車險「報行合一」規定被罰 業內人士:賠付率不夠高

2020-12-27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冷翠華

於2018年8月開始實施的車險「報行合一」規定,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保險公司是否嚴格按照監管規定落實?近期,監管部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表明,部分保險公司依然通過各種方式套取費用,以此補貼營銷費用,拓展市場。而有險企內部人士認為,現階段,即使監管機構會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違規補貼營銷費用的現象仍難以消除,隨著車險綜合改革的逐步推進,在監管政策引導、市場發展等多個因素共同作用下,車險賠付率會逐漸上升,費用率逐步下降,市場才會逐漸回歸理性,這也需要時間。

罰單暴露多項問題

2018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商業車險費率監管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險企報給銀保監會的手續費用需要與實際使用的費用保持一致,這也就是業內俗稱的車險「報行合一」。

不過,今年4月17日到20日,重慶銀保監局連續開出7張罰單,其中6張劍指保險公司套取費用,其中,多家保險公司車險業務實際費用超過「報行合一」配置的費用。

具體來看,2018年10月8日某大型財險公司重慶分公司與某服務公司籤訂了合作協議,服務內容包括市場營銷服務、增值服務和技術服務。2019年1月至4月,該險企重慶分公司向某服務公司支付技術服務費95筆,在業務及管理費科目項下「技術服務費」列支,共計1745.60萬元,實際上某服務公司未向該險企重慶分公司提供相關服務。該險企重慶分公司通過這種方式為業務部門及下轄機構處理超「報行合一」配置的費用,套取資金用於車險業務拓展。

同時,2019年1月至4月,上述險企重慶分公司下轄29個業務部門及支公司涉嫌虛列業務及管理費套取資金796.33萬元,處理超過「報行合一」配置的費用,套取資金用於車險業務拓展。上述費用在業務及管理費項下宣傳用品費、業務招待費、技術服務費、辦公用品費等科目內列支,但這些報銷事項未實際發生。該險企重慶分公司通過這種方式處理超配的車險市場費用,套取資金用於投放市場、拓展車險業務。

2019年1月,上述險企重慶分公司68名員工使用自己的手機及微信號掃描推廣二維碼關注該公司公眾號,按直接與客戶聯絡確認的投保方案收取保費後,員工通過推客上傳資料、繳保費並完成投保。隨後,某科技公司平臺通過微信紅包將保單返利給予這68名員工。2019年1月至2月,這68名員工通過上述方式辦理業務648筆,商業車險保費共計249.60萬元,業務記錄為某保險代理公司代理業務,該險企重慶分公司在「報行合一」手續費率上限內,向其支付手續費共計49.29萬元,超「報行合一」的,向某科技公司支付現金。上述業務共獲得某科技公司平臺微信紅包返利94.84萬元,資金來源於該險企重慶分公司支付的手續費和現金。

2019年1月至4月,一家外資財險公司重慶分公司經代業務部分5次向某廣告公司支付印刷費用,合計18.49萬元;向某餐飲公司支付紙巾盒宣傳品費用3萬元。上述共計21.49萬元資金實際用於向某保險代理公司支付激勵費。

同時,另一家大型財險公司重慶分公司在2019年3月19日、3月22日和4月22日,分別向某科技有限公司以服務費名義分別支付557.44萬元、461.09萬元和553.66萬元,共計1572.21萬元。該筆費用由代理業務部以該險企重慶分公司的名義分3次與該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服務合同書,以採購非事故道路救援服務為內容,實則套取費用處理2018年費用。2019年3月8日和4月11日,該險企重慶市九龍坡支公司向某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以業務宣傳費名義分別支付7.99萬元和12萬元,共計19.99萬元。這筆費用由該險企重慶市九龍坡支公司與該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分2次以車險宣傳活動名義籤訂合作協議,實則套取費用處理2018年費用。

險企人士:賠付率提高市場才會逐漸回歸理性

險企通過各種方式套取費用來補貼營銷費用,不僅自己花錢多,而且還面臨被監管處罰的風險。例如,某險企因為違反「報行合一」規定被監管罰款20萬元,且主要負責人也受到相應處罰。那麼,保險公司為何要這麼做呢?

一位不願具名的財險公司車險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套費只是表現形式,本質上是車險市場化過程中,保險公司之間競爭的問題。競爭的原因是保險公司對市場規模的需求和車險市場總規模之間存在矛盾;當保險公司謀求通過加大費用投入增加市場份額,遇上了車險費用「報行合一」的監管要求,必然會導致保險公司採取規避動作完成市場費用轉移支付。

第二,從車險改革歷次的經驗來看,當面臨變革時,保險公司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保證市場份額和業務規模不萎縮,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改革前夕加大市場投入,這是很多企業在面臨不確定因素時的第一選擇,主要原因是對自身面對不確定因素時的應對能力不自信,所以從歷次改革的過程看,當改革深入時,加大市場投入是大概率事件。從目前市場來看,費用套取也有上限,所以並不排除用其他方式增加保險公司市場費用投入水平。

第三,保險公司之所以要想盡辦法套取費用,主要是因為目前車險市場仍然以中介業務為主(特別是中小型公司),加大銷售費用對提升保費規模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從深層次來講,由於保險中介的發展,使得中國的車險市場的最小單元不是單個車主,而是在同一中介下的車主集合,這種形式讓銷售費用的威力最大化,讓銷售費用的效果傳導效率很高。這是目前車險市場的特點。

他表示,保險是主要服務後置的一個行業,多數沒有出險經歷的消費者難以感知到險企服務的差異,主要選擇標準就是價格,而在投保渠道上,也傾向於繼續依賴此前的投保渠道,因此,保險中介的強勢地位一時並不會改變。

在他看來,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車險的市場賠付率仍然太低。當賠付率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主體根本沒有空間去靠加大營銷費用去擴大規模,那個時候市場才能夠回歸理性。「目前,車險市場的資源是錯配的。大量資源配置到中間銷售環節,不利於市場發展。因此,監管機構下調綜合費用率,目的就是實現資源的再分配。在純風險保費不變的情況下,下調綜合費用率,必然帶來綜合賠付率的上升,這才是促進市場發展的根本。」該負責人直言。

(編輯 張偉)

相關焦點

  • 從「商車費改」到「車險綜改」,車險行業明天會更好?
    車車科技營運長李超分析,雖然我國汽車保險市場已進入成熟期,在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車險保費收入呈現上漲趨勢,但增速已經逐年趨緩。  目前,車險在險企保費收入中仍佔據主要地位,但比重最近幾年開始出現下滑。由於商車費改繼續深化,新車費率下調,舊車費率持續下降,加之2018年以來中國新車銷量持續負增長,市場增量不足。
  • 車險實行「報行合一」,車主拍手叫好,可是有哪些好處呢?
    2018年即將結束,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在2018年汽車保險公司開始執行的暴行合一政策,有許多車主曾留言,不太理解報,那麼報行合一政策是什麼意思?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都比較快,大部分車主因為工作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及時了解車險的報行合一資訊,而個別車主有了解報行合一資訊的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現在就讓我們來深入的了解一下報行合一吧!
  • 五大險企去年賺千億!今年卻遭遇這三大壓力,賠付率增幅走高……
    其次,這五家險企的投資收益也成為了利潤增長背後的主力。2015年這五家企業的淨投資收益就達到了4377.6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0.8%,五家險企都偏好投資權益類的資產。近年來,汽車市場逐漸萎靡,車險市場也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態,報廢的增速持續降低。
  • 賠付率預計突破35% 「網紅」百萬醫療險撬動了什麼
    記者採訪了解到,從行業簡單賠付率角度分析,百萬醫療險賠付費用逐年增加,4年內百萬醫療險賠付率增加了近20%,預計2020年百萬醫療險市場賠付率可能突破35%。「這數據對於行業平均而言問題不大且是較低水平,主要在於各家公司差異,有些缺乏運營經驗的小險企已經賠穿呈現虧損狀態。決定因素在於售賣的價格和核保門檻。」
  • 車險綜改直指8000億元市場利益藩籬 七成車主車險保費降逾三成
    據媒體公開報導,在車險綜改正式實施後,銀保監會至少已召集保險公司、地方銀保監局以及保險業協會、精算師協會等相關人員召開了4次座談會,了解情況、分析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記者從不同險企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車險綜改後,儘管費用整體明顯下降,但部分地區、部分業務仍存在高手續費問題。
  • 車險綜改直指8000億元市場利益藩籬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車險綜改的影響重大而深遠,近七成車主的車險保費降幅超30%;險企則一邊承受保費收入下降的陣痛,一邊直面更加激烈的角力。真正觸及利益藩籬的車險綜合改革才剛剛拉開序幕,懷揣根治「高定價、高費用」等頑疾的決心,車險綜改繼續奮然前行。
  • 車險綜合改革正式施行後:保費下降賠付率上升,保險公司將偏愛修理廠?
    作者 | Gary 日前,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會)發文,正式制定《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並規定自2020年9月19日起開始施行。
  • 前三季度陝西保險業保費收入增速超全國 商業車險綜合賠付率提至73...
    此外,前三季度全國原保險賠付支出9989億元,同比增長6.14%。其中,健康險賠付同比增長19.61%,較同期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速要高出2.19個百分點,其力度可見一斑。不難看出,在今後災前防控、災中救助、災後重建等方面,保險業將會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 交強險總責任限額提高到20萬,車險有大變化!
    我國車險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一些長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高定價、高手續費、經營粗放、競爭失序、數據失真等問題比較突出。車險綜合改革有哪些亮點?服務會不會更好?價格會不會上漲?
  • 安盛天平的車險之困
    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盛天平」)前身為市場上惟一一家專業經營車險業務的險企,然而變身之後卻失去了車險經營的專業優勢,近幾年屢屢受挫。最新披露的交強險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安盛天平的交強險業務承保虧損2.8億元,居於行業前列,在整體車險業務中佔比超過五成。近期,安盛天平正在經歷又一次股權變化,而車險經營之困一時仍難以擺脫。
  • 險車主一連五次辦交強險未果 企緣何冷對摩託車
    在目前車險競爭愈加白熱化的背景下,摩託車卻遭到了另一番待遇——那就是沒有險企心甘情願承保,即使車主上門投保也常常被以各種理由拒絕或拖延。近日,市民李先生就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為給自己的摩託車續保,他已經跑了五次保險公司。險企承保緣何冷對摩託車?  車主:屢次投保遭婉拒  與其他機動車一樣,摩託車被要求必須投保交強險,否則不得上路。
  • 「群雄逐鹿」保險科技 險企能否最終勝出?
    二是部分險企希望通過成立科技類子公司主攻保險科技領域,不僅為母公司服務,還能為業內同行提供科技賦能。比如,平安壹帳通這方面的願景比較突出,會與其它科技公司競爭。  「對大型險企來說,使用同行的科技服務還有些顧慮,擔心自己的數據洩露,但很多中小險企對此十分渴求。」黃小戎表示,大多數小型險企沒有清晰的專業化經營模式,能拿出來的IT投資經費捉襟見肘。
  • 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增速收窄「開門紅」戰略調整及車險綜改為主因
    11月單月,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1334.70億元,環比下降3.45% ,同比下降8.07%。  緣何上市險企11月份保費出現同比和環比「雙降」,且截至目前全年保費普遍僅有個位數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除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還因為年末上市險企將壽險業務重點轉向「開門紅」,車險綜合改革拉低財險整體保費收入,以及非車險保費受信用保證保險所累。但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促進人身險擴面提質的積極信號,健康險迎來新老重疾定義切換窗口期等因素,將利好未來保險業務發展。
  • 車險將有大變化!9月19日實施,對車主還有這些影響
    商業險保險責任更加全面目前,商業車險有4個主險,分別是機動車損失保險、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機動車車上人員責任保險、機動車全車盜搶保險。很多車主除了第一年買車的時候被捆綁購買盜搶險,之後大部分人都不會單獨購買盜搶險。因為盜搶險的保費並不便宜,而發生全車盜搶的概率極低,並不划算。
  • 三車險 車險第三者險包括什麼
    (1)保險標的出險率高。機動車輛屬於交通工具,常態即是不停運動,所以很容易出現碰撞造成人身財產損失。而且由於早期行政許可程序不夠完善,許多駕駛人員不具備基本的操作技術。交通設施及管理也在逐步完善中,機動車輛出險率高。(2)業務多,投保率高。
  • 車險綜合改革落地:保障加量不加價 險企紛紛籤出首單
    原標題:車險綜合改革落地:保障加量不加價,險企紛紛籤出首單來源:每日經濟新聞9月19日,由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開始施行,各家險企首單紛紛落地。以這筆車險綜改後平安開出的第一張新保單為例,陸先生的愛車投保險種包括機動車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不計免賠險(機動車損失保險),今年投保時,新增了附加機動車道路救援、代為送檢增值服務特約條款,客戶風險保障程度大幅提升。
  • 車險綜合改革啟動 交強險總保額從12.2萬元提高至20萬元
    新舊交強險保單昨日起 均按新責任額執行 北青報記者從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了解到,對於車險綜改期執行區間,銀保監會《關於調整交強險責任限額和費率浮動係數的公告》規定了切換時間和過渡安排,明確了2020年9月19日零時後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新、老交強險保單均按照新的責任限額執行。
  • 新定義重疾險蓄勢 多險企承諾理賠時「定義從優」
    目前,已經有多家險企承諾理賠時「定義從優」,從有利於保險消費者的角度進行理賠,還有險企表示正在制定相應方案,近期將發布。而在新產品方面,目前正式亮相的產品還不多,但分析人士認為,價格整體可能會有所下降,保障將進行分層,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