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了大半年之後,大宇造船終於承接了來自歐洲船東的首份超大型貨櫃船訂單,實現了韓國造船業今年在超大型貨櫃船領域「零的突破」。
11月13日,大宇造船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從歐洲地區船東承接了6艘15000TEU超大型貨櫃船訂單,合同金額為7226億韓元(約合6.498億美元),交付期限為2023年1月31日前。這筆大單相當於大宇造船去年全年營業收入的8.6%。據國際船舶網了解,這也是今年以來,現代重工集團、大宇造船、三星重工三大造船企業承接的第一份貨櫃船訂單,因而受到了韓國業界的普遍關注和熱議。
應船東方面的要求,大宇造船沒有公開與合同相關的具體內容,但據消息人士向國際船舶網透露,這份訂單由英國船東ZODIAC Maritime下單訂造,其中前5艘將在2022年交付,最後1艘將在2023年1月交付。
如果按照11月12日籤約時的交易基準匯率1美元兌換1112.4韓元,這批新船的總價值為6.498億美元,每艘為1.83億美元。據克拉克森透露,以10月份為基準,13000TEU~14000TEU級貨櫃船的建造價格是10500萬美元,因此可以推測是中大型貨櫃船訂單。
此次接單使大宇造船的年度接單目標完成率達到了50%以上。今年以來,大宇造船已承接了6艘LNG船、6艘貨櫃船、2艘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裝置(LNG-FSU)、1艘超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裝置(LNG-FSRU)、2艘穿梭油船、2艘VLCC等共19艘,總價值39.5億美元。
目前,現代重工集團和三星重工的年度接單目標完成率分別為49%和12%。
今年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新船訂造市場幾乎凍結,再加上海上運輸量也比去年下降,全球貨櫃船訂單大幅減少。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今年全球海上運輸量將比去年減少8%左右。
據克拉克森透露,今年1~10月,12000TEU級以上貨櫃船訂單成交量為67萬修正總噸(CGT),與去年同期的159萬CGT相比減少了58%。貨櫃船新造船價格指數今年也下跌了4.0%。
不過,近段時間以來,以美洲航線為中心,貨櫃船運費的大幅上漲,韓國造船業界對貨櫃船新船建造訂單的期待也越來越大。據悉,11月6日,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 達到1664.56,與今年年初相比暴漲了62.8%,刷新了200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歷史最高值。
此外,因航線縮減等原因,閒置的貨櫃船數量也在下降。據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透露,今年年初,閒置的貨櫃船運力為127萬TEU,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5月份已增加到272萬TEU,但隨著第三季度物流量的增加,8月初已減少到120萬TEU。由於裝載貨櫃貨物的船舶運力不足,韓國的HMM和SM商船等海運公司正在追加投入貨櫃船隊運力。
不過,韓國業界人士表示,明年海上運輸量的增長趨勢能否維持還是未知數。大宇造船此次承接的6艘新船訂單合同中,包括了船東在合同籤字後的3個月內最多可以取消其中2艘建造合同的權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船東對未來貨櫃運輸市場仍存在一定的疑慮。
韓國進出口銀行首席研究員梁宗瑞認為:「根據IMF的預測,明年的海上運輸量不會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的水平,而且目前運營中的超大型貨櫃船的船齡也很年輕,因此雖然貨櫃海運企業通過調節艙位以及增加運力提高了市場支配力,但市場供求關係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未來貨櫃船新船訂造市場的前景並不明朗。」(王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