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和柔術都來源於日本的古柔術,古柔術是應用於戰場等各種場景的武術體系,其功能本身就是保護自身和制服敵人。在嘉納治五郎創立現代柔道的過程中,取消了很多應用於高危場景的危險技術。
這種改變可能會讓許多人覺得柔道更多是一種體育運動,而不再適用於不限制規則的防身自衛場景。那麼事實如此嗎?我們列舉了以下十個原因,說明為什麼現代柔道仍然是非常有效的防身自衛武術。
方便和經濟
要想精通任何一門武術並使之能應用於防身,就必須勤奮地練習,並且要長時間地練習。柔道在世界各地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道場和練習者,這意味著無論你去到哪裡,絕大多數地方都會有柔道道場,能夠繼續保持你的訓練。此外,與其他武術課程相比,大多數柔道道場會費往往相對較低。
適合不同的人
自衛技術應該是普通人所能掌握和使用的技能。走進任何一個柔道道場,你都會發現各種柔道練習者,來自各行各業,無論男女,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幾乎所有的身材都可以找到。
畢竟,社會上那些更容易受到主動攻擊的人,更需要自衛訓練,而不是身體素質上本身就有優勢的人。柔道是一項適合任何人參加的運動,無論運動員的能力、年齡或性別。
抓握和服裝
有人可能會說,柔道技術過於依賴於對道服的抓握,當對手沒有衣服可抓時,柔道技術是無效的,其實這正說明了柔道技術的有效性。日常生活的防身場景中,你的對手不可能像打MMA比賽一樣,光著膀子只穿短褲,抓著衣服互相拉扯才是真實的情況。
摔和打的差別
柔道和打擊類武術比較還有一個差別,就是在日常生活的防身場景中,需要防身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戴著拳擊手套。人的手由27塊小骨頭組成,其中14塊是易碎的骨頭,在與堅硬物體(例如人的頭骨)碰撞時很容易折斷。要知道打拳造成自己手骨折,在綜合格鬥擂臺上也是有發生的,何況對只是作為愛好的普通練習者。
另外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著裝,很可能不利於打擊技術的發揮。你能想像穿著日常服裝去做流暢的拳腿組合?但是前面已經說了,柔道日常練習就是有道衣並且利用衣服的。
《美國陸軍野戰手冊》中的「近戰」部分指出:「打擊是結束戰鬥的低效方法。然而他們是大多數戰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士兵必須了解戰鬥的打擊範圍。需要注意的是,當你在攻擊範圍內時,你也很容易被攻擊。因此,通常最好避開攻擊範圍。」
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忽視打擊技術的價值,只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在防身場景中打擊技術的局限性和風險。而柔道研究的正是在不進行打擊的情況下,結束身體衝突的辦法。
關於地面格鬥
要知道在防身場景中,你的對手數量可沒有限制。如果倒地了,很有可能對自己不利。你不知道你的對手有多少,從哪裡向你下手。在戰鬥和自衛中,最好保持站立。
《美國海軍陸戰隊近身作戰手冊》也有這樣的理念,並指出:「海軍陸戰隊應避免在近身作戰的情況下出現倒地,因為戰場情況複雜,倒地會使受傷風險增加。然而許多近戰情況涉及地面作戰,地面戰鬥的首要任務,是讓海軍陸戰隊儘快重新站起來。」
在柔道比賽規則中,地面格鬥技術必須在動作落地後的幾秒鐘內完成,否則會被裁判要求重新站立開始。柔道規則培養了這樣一種心態——要麼在幾秒鐘內快速爆發完成降服技術,要麼快速重新站起來。
受身——摔倒的藝術
在任何身體對抗中保證自己安全的一個主要因素,是能夠保持儘可能的平靜和自我控制。對於那些不習慣身體對抗的人來說,一旦被摔倒就完全失去自我控制,恐慌也就開始。
柔道教一個人從站立對抗,無縫過渡到地面對抗。這一轉變是通過受身防摔能力來實現的,這種能力和技術將被摔倒的衝擊和傷害降到最低。柔道對防摔技術的重視使得安全摔倒成為第二天性,從而消除或至少最小化了被摔倒所帶來的恐慌。
自然姿態
作為一種武術,柔道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喜歡自然的直立姿勢,而不是很多摔柔項目的半蹲姿勢。從純摔跤比賽的角度來看,直立姿勢是非常不明智的。但從戰鬥和自衛的角度來看,這是對付敵人或攻擊者發動攻擊的各種方式的最佳姿勢。
在街頭防身中可沒有規則,所以攻擊的形式可以是拳打、腳踢、飛來的瓶子、投擲的石頭,甚至刀具。典型的半蹲站架在摔跤中是一種有效的姿勢,防止對手使用如抱腿摔等技術進攻腿部,但在防身場景中就非常不合適了。直立姿勢則更適合處理多種攻擊角度和攻擊形式。
身體反應與肌肉記憶
在街頭防身中進行身體對抗時,會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會使人無法思考任何自衛技巧,必須立刻做出反應。如果你只是在普通的自衛課上了解了一些自衛技術,那麼可以肯定在現實場景中根本無法使用出來。
柔道通過日常的訓練,將各種投摔技術訓練成為身體的自然反應,形成肌肉記憶。當一個人日復一日地強化這些動作時,神經系統就會學習這些運動技能,以至於不再需要去思考它們,而只需要做出自然反應。
適應對抗
柔道的實戰和比賽對抗中,你將面對一個完全抵抗,不合作的對手。這種強對抗下,練習的就是在身體筋疲力盡、上氣不接下氣時,對完全抵抗的對手使用柔道技術。這樣的經歷和體驗,才是對防身自衛中最有用的訓練。
「退讓」的藝術
與格鬥比賽不同的是,戰場和街頭並沒有將參與者分成不同的體重等級。一個50公斤的人可能要面對80、90公斤的對手。如果這個人與對手正面交鋒,那麼他(她)肯定會處於失敗的境地。「退讓」的思想則可以儘量避免這種力量的直接對抗。
嘉納治五郎解釋過:「要理解什麼是『退讓』,比如說一個人站在我面前,他的力量是『十』,而我自己的力量只有『七』。如果他使勁推我,即使我全力反抗,我也肯定會被推倒,這是力量與力量的對抗。但如果我不和他正面對抗,而是讓位於他所推動的力量,撤回我的身體,保持我的平衡,對手將失去他的平衡。由於失去平衡的姿勢,他將無法用盡全力,他的力量會降到『三』。而因為我保持平衡,所以我的力量保持在『七』。現在我比我的對手更強大,只要用我一半的力量就可以打敗他,把另一半留作他用。即使你比你的對手強,還是先退讓為好。這樣做可以在消耗對手體力的同時節省精力。」
以上就是為什麼運動柔道是有效的防身自衛武術的十個理由,當然柔道在某些場景下也有它的缺點。但是當你審視當今世界上的武術和自衛系統時,柔道仍然是處理日常身體衝突的最佳方式之一。事實上,正是因為柔道是接觸性競技運動,所以它在日常衝突中天生就很有效。
文章最後,我們推薦Plumage 2020新款柔道主題球服。話不多說,就是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