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無數次南嶽,但每一次走的都是從南嶽大廟上祝融峰頂的前山主道。朋友告訴我,後山有一條幽靜神秘的禹王城古道,也可以登頂祝融峰,還可以領略到南嶽不一樣的美。於是炎炎夏日,我們在禹王城古道探幽,感受著穿行在千年古道中的另一番滋味。
禹王城古道因地處禹王城而出名。禹王城,又名「毗盧洞」。其實不是一個洞,而是祝融、喜陽、金簡、紫蓋諸峰夾抱的一個狹長谷地,長達20餘裡,其形狀似洞,故以洞名。相傳這20餘裡的峽谷,是當年大禹殺白馬祭天得金簡玉書獲治水秘訣之地。
禹王城古道,從龍鳳鄉政府出發,沿龍鳳溪逆流而上達龍鳳潭, 然後經過毗盧茶園而至廣濟寺,再從「洞水逆流」石刻處向上爬可達祝融峰。據說以前湘潭、益陽的香客都是走此古道上祝融峰頂朝聖的。此條古道,由於對外宣傳較少,所以「養在深閨無人知」,但它是目前南嶽景區中,保持原生態、風景最幽美的一條線路。
沿著龍鳳溪邊滿是青苔的麻石小路,我們向上步行前進。古道的多數路段,路面皆以條狀麻石鋪砌而成,平坦而舒緩;而有的路段則是直接在巖石上鑿出了臺階,陡峭而險峻。那一塊塊原滋原味道的麻石板,估計至少有上百年歷史了。
途間我們穿越了南嶽廣濟寺原始次森林。據說原始次森林中一年之中只有六十天左右的時間是晴朗的,其他的日子都是陰雲蔽天,白霧瀰漫。古道兩旁參天的樹木枝繁葉茂,即使此刻外面是陽光普照,而林子裡也是幽暗深邃,霧氣氤氳。這給我們的探幽之行又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我們途經的這片原始次森林,278年樹齡的雲山青岡、238年樹齡的細齒稠李、253年樹齡的水絲梨等參天古樹隨處可見。據說地球上僅存的四株、堪稱植物界的大熊貓的瀕危珍稀植物___絨毛皂莢也生長在這附近。此時此刻,當只有幾十年生命的你,與這些有著數百年記憶的古松、古道處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時,你會感知到人生瞬間的閃爍:從你耳畔拂過的,究竟是今天的風還是遠古的風?
行走在古道上,欣賞秀麗自然風光,簡直是一種享受。古道旁綠樹成蔭,涓涓的山溪,譁譁的從山澗奔了下來,歡快地流淌著。這裡有脫離塵世的寧靜,不需要接受喧囂煎熬,不需要躲避滾滾而來的汽車尾氣的襲擊……就這樣把整個身心融入在自然裡,浮躁的心自然也安靜下來。就這樣悠閒地行走,用自己的雙眼和內心來捕捉古道上的點點滴滴。就這樣我們領略到了那種「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意境。
就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方面體會著在登山過程中一處一景帶來的快樂;另一方面,那些流傳在古道上的故事也在松濤的吹拂中傳到了耳畔。據說當年毛主席和兩個弟弟曾走此古道上祝融峰頂,極其虔誠地為母親拜佛進香還願祈福求壽。那麼,這條古道被稱為「孝心古道」也是名副其實的。
漫步在古道中,最「爽」的還是那種遮天蔽日、撲面而來的涼意。那天氣溫有30多度,我們走得大汗淋漓。但只要在山溪邊小小休息一會,便立刻心曠神怡起來。然後在山溪裡掬起一捧山泉痛飲著,那可真是甜到了心坎裡!
瀑布從竹、樹、巖石間穿過,我們忘卻了旅途的艱難,陶醉於這仙境般的美景中。古道兩旁的石刻眾多,有的已經風化較為嚴重,也不知是何時、何人之佳作。不一會兒,我們到了南嶽的瑰寶禹碑石刻處。在短短幾分鐘內,我們又一次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幾分鐘前,禹碑被白霧籠罩著,象一位羞答答的少女,遮遮掩掩,不願以真面目示人。突然一陣風吹來,雲開霧散,禹碑清清楚楚地展示在我們眼前,展示著它的古老容顏。
兩個小時後,順利到達了喜陽峰側的禹王城石碑處。這是古道的出口。這條古道承載著太多的期盼和夢想。我仿佛看到了香客們拿著小木凳,三步一叩、九步一拜虔誠朝聖的場景。千百年以來,正是一代代的傳承,南嶽的朝聖文化才得以不斷弘揚。
文/圖 林小漁
文章來源 新浪網
南嶽旅遊公眾號現正式開通投稿渠道,不管你是來自南嶽的朋友還是鍾愛南嶽的粉絲,都可將你對南嶽的情感和旅遊心得等一切關於南嶽的記憶發送給我們,凡是流露出真感情的將有機會在我們的公眾平臺上看到你的文章哦,愛就大聲說出來吧!我們的投稿郵箱:tougao@zzhsh.cc
南嶽旅遊諮詢熱線:0734-5673377
南嶽旅遊投訴熱線:0734-5671111
南嶽區旅遊局辦公室:0734-5662250
南嶽區汽車站:0734-5662320
如需諮詢更具體的門票政策,請諮詢景區門票處(0734-5685628)
如需諮詢景區交通等問題,請諮詢景區環保車運營(0734-5670101)
湖南中慧廣告傳媒(慧生活)有限公司 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