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記者 伊宵鴻
實習生 陳心彤 通訊員 劉佳明
「只有守住那份初心,才能義無反顧。」彭文利說不上來自己最初的夢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他一直用行動證明著:初心和責任不會隨著時間流逝。1990年3月,彭文利從湖南常德入伍,從班長一路晉升至團政治處主任。2015年1月,他從部隊轉業至深圳監獄工作,目前是第二監區三級高級警長。近6年來,他始終全身心投入繁雜困難的工作,在崗位上默默耕耘,曾兩次獲評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稱號,榮立三等功1次、嘉獎1次,2019年被深圳監獄評為「十佳軍轉幹部」,是「永不服老」的「老彭」。
腳踏實地在基層工作
從部隊團政治處主任崗位轉業,成為深圳監獄一名普通民警,彭文利的職務和角色都發生了變化。雖然內心難免失落,但他說這僅僅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起點。「想想當初舉起右手握拳宣誓的那份初心,心裡就會平和很多。」他主動積極融入基層「一線」的工作和生活。
為了適應新的崗位工作需要,彭文利從「零」做起,從熟悉每一張面孔開始,從每一項監管制度要求開始。他說自己年近半百,這個年齡記憶力明顯偏弱,要記住監獄100多號人確實有些難度。他想盡辦法一遍一遍的背記,一次一次的「唱點」,很快熟悉了所監管的140多人。
轉業後的近6年時間裡,彭文利先後到3個分監區任職。他不僅始終嚴格要求自己,還一直堅持主動「傳幫教」。小郭就是彭文利手把手傳授經驗帶出來的幹警,當時小郭入職不久,閱歷和經驗欠缺,在彭文利幫助下,小郭成長得很快,剛下基層兩年就任職分監區副分監區長。
「老彭,你徒弟都當領導了,你就沒想過動一動嗎?」有同事這樣調侃他。彭文利聽完笑道:「希望每一個年輕人都比我強,飛得比我高,我願意做那座『放飛石』。」
做迷途「囚子」的引路燈
從部隊轉業到監獄,彭文利要適應的不只是工作內容,還有工作對象。當看到其他同事將那些不服管教的「重點人員」成功轉化後,他刻苦學習說話的藝術和心理知識。最終,他掌握了一套「如何與服刑人員談心和做好『重點人員』轉化工作」的技巧。很多次,彭文利和服刑人員交談後,他們都笑著離開,走出心魔積極改造。
彭文利與服刑人員談心的次數和人數,自己都數不過來了。2018年,一位服刑人員李某(化名)因感情受挫,有自傷自殘傾向,他密切關注這位「重點人士」,通過了解和觀察,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和談話技巧。有一天,他算了「三本帳」:即人生帳、經濟帳和感情帳,徹底幫助李某轉變了人生態度。在刑滿釋放的那刻,李某還不忘念叨:「彭隊算帳算得我心驚肉跳。我一定會痛改前非,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家人。」
「引導迷航的『囚子』重返光明,是我工作中最欣慰的事情。」彭文利有針對性地開展感化教育,想盡一切辦法為他們點燃人生明燈。
教科書式奉獻自我
彭文利很少提及自己的身體狀況,比如血壓居高不下,比如在部隊時頸椎曾受過嚴重的傷,被評定為九級傷殘,如今他不能久坐、也不能久臥、更不能超負荷運動。
夜班對他來說是最難受的事。因為夜班持續時間較長,固定姿勢保持較久,他強忍著背部的痛楚努力堅持。有人勸他轉業到地方去歇一歇,彭文利只笑著擺擺手:「老同志不能被人嫌棄,更不能被人『放棄』,無論在哪裡,幹什麼,都要扎得穩走下去。」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深圳監獄作為特殊場所實行戰時值班執勤工作模式。當時正逢春節,為了讓同事與家人多一點團聚的時間,減輕監區領導肩上的壓力,彭文利主動報名參戰,並成為第一批進駐封閉執勤的戰疫隊員。
現在大半年過去了,彭文利還一直戰鬥在戰疫第一線。這個盡職敬業的「老民警」,儼然成了高牆內一道靚麗的風景。正如他在一次給黨員授黨課時所說的那樣:「我們為什麼這般堅守,是因為我們有著特殊稱呼,有著敢於擔當、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有著不一樣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