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水仙尊王(上)/陳煒舜
五四前後,以顧頡剛為代表的古史辨派提出了「層累造成說」:周人心目中最古之人是禹,孔子時有堯舜,戰國時有黃帝神農,秦代才有三皇,漢以後方有盤古。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對於上古歷史的重構,古史辨派有摧陷廓清之功。當然,顧氏某些結論是值得商榷的。如他推論大禹是神話中蜥蜴類的蟲,引起譁然,魯迅在《理水》中頗有調侃。
孔德成老師講過一段掌故:一九四○年,教育部長陳立夫是美國採礦學碩士,動議設立工程師節。陳氏說大禹治水是中國工程史上第一件大事,節日應定在禹誕。但禹誕在哪天呢?沒人知道,於是請顧頡剛考證。顧氏說川西羌人以六月初六為禹誕,可採此日。陳立夫問:「你不是說大禹是條蟲嗎,怎會有生日?」顧氏答曰:「我是從現有資料做學術考察,不是從爬蟲考察。」講到這裡,孔老師笑道:「這顧頡剛把人變成蟲子,又把蟲子變回人,最後還推算出生日來,文王周公也沒這道行。我看陳立夫是有意跟他開玩笑的!」
傳統習俗上,禹誕還不只一個。禹陵所在的紹興即以三月初五為生日。大禹被道教奉為水仙尊王、水官大帝,生日又有十月初十、十月十五(下元節)兩個。從現有資料做考察,也算一番「工程」了。臺灣水仙廟皆主祀大禹,而以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陪祀,統稱水仙諸王。伍子胥棄屍江上,屈原自投汨羅,王勃渡海沉舟,李白撈月遇溺,其狀雖異,卻皆死於水。供奉大禹固出於敬,供奉其餘四人卻於心有畏,免其作祟耳。相傳錢塘江潮就是伍子胥的化身,足見其英靈仍有萬夫不當之勇!(至於後來因救父而溺斃的天后林默娘,就更不待言了。)
(宗教神話隨筆之一百十三)
大禹.水仙尊王(下)/陳煒舜
大禹以外,勤勞水利而受祭者還有灌口二郎神。秦昭王末年,李冰任蜀郡守,為將岷江洪水導引為灌溉之用而造都江堰。李冰之子相助斬蛟龍、平水災,被奉為清源真君二郎神。北宋時,連汴京也有廟宇。另一方面,兼具治水和遇溺雙重身份者在傳說中也有二人。一為禹父鯀,因治水不力遭誅,遺體落入羽淵,化為黃能(如《理水》中禹太太罵禹曰:「仔細像你的老子,做到充軍,還掉在池子裡變大忘八!」)。二為殷商先公、成湯八世祖季,為夏王治河而死,殷人奉為水神,號稱冥或玄冥,乃北帝顓頊之佐。不過,這些神祇或因年代久遠,或因地方色彩濃厚,當今未見廣受崇拜。
有趣的是,華人喜愛的水仙花,其名竟與西方傳統相接。希臘神話中,美少年納喀瑟斯(Narcissus)拒絕了女神愛可(Echo)的追求,導致愛可形體消殞。於是報應女神將納喀瑟斯誘至湖邊,令他愛上自己的倒影。納喀瑟斯盤桓不去,最後變成一株水仙花。水仙屬石蒜類,古稱雅蒜、天?,北方歇後語「水仙不開花:裝蒜」雖是戲言,卻正道出種屬。據考證水仙之名宋代方有,大約當時從西域引入某個品種後,也把納喀瑟斯的文化片段帶了過來。只是這「於國於家無望」的舶來版賈寶玉,華人非僅不祭,更乾脆選擇遺忘了!
(宗教神話隨筆之一百十四)
(來源: 廟會走透透官網www.mhztt.com)
願諸大德善信,闔家幸福,諸事順心,圓滿功德!
願見者歡喜得樂,隨喜轉載,隨喜分享!
探索宗教文化-見證地方特色-品味民俗風情-傳承中華智慧
★點右上角→分享給朋友
★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如何訂閱:
★點右上角→查看關注公眾帳號
★查找公眾帳號「廟會走透透」或者搜索「mhztt2010」,打開後關注
★您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三秒鐘,在彈出的菜單裡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