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指標技術分析
為了更好地預測股票價格的未來趨勢以及買賣股票的合適時機,經過人們不斷地對股價走勢進行研究,產生了很多方法。現在大多數投資者都採用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法來預測股市的走勢。下面介紹常用的技術分析指標。
均線
均線全稱為移動平均線(MA),它是以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為理論基礎,採用統計學中「移動平均」的原理,將一段時期內的股票價格平均值連成曲線,用來顯示股價的歷史波動情況,進而反映股價指數未來發展趨勢的技術分析方法。
均線差指標(DMA)屬於趨向類指標,也是一種趨勢分析指標。DMA是依據快慢兩條移動平均線的差值情況來分析價格趨勢的一種技術分析指標。均線差指標主要通過計算兩條基準周期不同的移動平均線的差值,來判斷當前買入、賣出能量的大小和未來價格走勢的趨勢。
均線差指標的計算公式為:
DMA=短期平均值-長期平均值,AMA=短期平均值。以求5日、10日為基準周期的DMA指標為例,其計算過程為:DMA(5)=5日平均值-10日平均值,AMA(10)=5日平均值。
均線差指標的原則是當實線向上交叉虛線時為買進點,當實線向下交叉虛線時為賣出點。針對這個規律,投資者可以得到當實線從高位兩次向下交叉虛線時,則股價下跌幅度可能會比較深;當實線從低位兩次向上交叉虛線時,則股價上漲幅度可能比較大。
KDJ指標
隨機指標(KDJ)是由喬治·萊恩(George·Lane)首創的,它是通過當日或最近幾日最高價、最低價及收盤價等價格波動的波幅反映價格趨勢的強弱。KDJ指標有3條曲線,分別是K線、D線和J線。其中,K、D和J值的取值範圍都是0~100。
當K、D、J的值在20線以下為超賣區,視為買入信號;當K、D、J的值在80線以上為超買區,視為賣出信號;當K、D、J的值在20~80線之間為徘徊區,投資者應觀望。隨機指標KDJ是以最高價、最低價及收盤價為基本數據進行計算的,得出的K值、D值和J值分別在指標的坐標上形成一個點,連接無數個這樣的點位,就形成一個完整的、能反映價格波動趨勢的KDJ指標。
隨機指標的計算公式和理論是在先前產生的未成熟的隨機值RSV基礎上得來的。n日的RSV=(Ct-Ln)÷(Hn-Ln)×100,其中,公式中的Ct是指當天的收盤價,Hn和Ln是指最近n日內出現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包括當天。將RSV數值進行指數平滑處理,就可以得到K值:今日K值=2/3×昨日K值+1/3今日RSV值,其中,公式中的1/3是平滑因子,是可以人為選擇的。對K值進行指數平滑,得到D值。
BOLL指標布林線(BOLL)由約翰·布林(John·Bollingcr)創造,是利用統計學原理,求出股價的標準差及其信賴區間,從而確定股價的波動範圍以及未來走勢。
布林線指標是利用波帶顯示股價的安全高低價位,因此稱為布林帶,其上限範圍不固定,隨著股價的滾動而變化。當股價漲跌幅度加大時,帶狀區變寬;當漲跌幅度減小時,帶狀區變窄。因其靈活、直觀和趨勢性的特點,BOLL指標已成為市場上廣泛應用的熱門指標。布林線指標的計算方法如下。
中軌線=n日的移動平均線=MA(n)
上軌線=中軌線+兩倍的標準差
下軌線=中軌線-兩倍的標準差
MA(n)=n日內的收盤價之和/n
標準差(MD)=平方根n日的(C-MA)的兩次方之和除以n
在BOLL指標中,股價通道的上下軌是顯示股價安全運行的最高價位和最低價位。上軌線、中軌線和下軌線都可以對股價的運行起到支撐作用,而上軌線和中軌線有時則會對股價的運行起到壓力作用。當布林線的上、中、下軌線幾乎同時處於水平方向橫向運行時,則要看股價目前的走勢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來判斷。
MACD指標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是從雙移動平均線得來的,由快的移動平均線減去慢的移動平均線計算而來。MACD比單純分析雙移動平均線的差閱讀起來方便快捷。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MACD由正負差(DIFF)和異同平均數(DEA)兩部分組成。(1)正負差(DIFF)。DIFF是快速平滑移動平均線與慢速平滑移動平均線的差,快速和慢速的區別是進行指數平滑時採用的參數的大小不同,短期的移動平均線是快速的,長期的移動平均線是慢速的。
(2)異同平均數(DEA)。DEA作為輔助是DIFF的移動平均,也就是連續的DIFF的算術平均。當DIFF向上突破DEA時是買入信號。
DIFF向下跌破DEA時只能認為是回檔,作獲利了結。
DIFF和DEA均為正值時,屬於多頭市場
DIFF和DEA均為負值時,為空頭市場。
DIFF向下突破DEA時是賣出信號。
DIFF向上突破DEA時只能認為是反彈
專家提醒:在繪製的圖形上,DIFF與DEA形成了兩條快慢移動平均線,買進賣出信號也就決定於這兩條線的交叉點。很明顯,周K線MACD指標對中長線轉折的判斷的準確性較高,可以作為中長線投資者的首選參考指標。
點擊播放 GIF 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