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潔以2:0的比分戰勝申真諝,無疑讓圍棋的熱度達到了一個高峰,再加上近期正在播出和即將播出的圍棋題材電視劇,圍棋的未來似乎一片光明。但作為長期關注圍棋的人,我很想潑一盆冷水。
1. 圍棋有熱度嗎?
老聶大殺四方的時候,圍棋的熱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那個年代並沒有太多娛樂活動,室內就是下棋打牌,室外就是各種球類,所以圍棋尚有一些競爭力,積累了不少忠實玩家。幾十年後的今天,圍棋還有熱度嗎?最大的對戰平臺,同時在線大約2-3萬人,其中有多少24小時掛機的帳號我們暫且不討論,但這個數字真的太微不足道了。我國有數量龐大的單機遊戲群體,網路遊戲群體,手機電腦都成了遊戲機,而「農藥」、「吃雞」、「爐石」這些各有特色的遊戲無疑比圍棋更能吸引新人入坑。
你可能會說,為什麼要把圍棋和網路遊戲相比較呢?面對面下棋才是真正的圍棋啊。但如果你到大小城市走一走看一看,你能找到多少和圍棋相關的線下場所呢?小城市只有圍棋培訓班,目的是收錢而不是社交;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倒是有一些棋館、茶館,但經常出入此類場所的棋友也是寥寥無幾。除了熟人朋友之間的線下切磋,圍棋早已成為一款「網遊」,絕大多數的對局也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從本質上來說,圍棋就是遊戲,年齡大一些,形式簡單一些,但歸根結底還是遊戲。遊戲搬到了網上,難道不是「網遊」嗎?
作為一款網遊,圍棋的觀賞性極差,
以三星杯決賽為例,99.9%的觀眾只能通過ai提供的勝率曲線來判斷形勢,90%的觀眾聽不懂講解。常規時間加上讀秒,一盤棋需要5個小時,這就導致絕大多數人只能「抽空看一眼」,再結合網友們的平均棋力,大多數人只是「抽空看一眼ai給出的勝率」。過程冗長且晦澀難懂,這就註定了圍棋是一項小眾運動。社交網站上那些參與討論的人,有多少人真正接觸過圍棋?有多少人近一年內下過至少一盤棋?柯潔奪冠,歡呼喝彩的大多是雲玩家罷了。他們發一條微博,點幾個贊,也只是單純的從眾行為。如果你是XX網遊的雲玩家,也許還能看個熱鬧,但是圍棋的雲玩家,觀戰、討論也僅僅是作秀。
從我們開始討論「熱度」一詞開始,圍棋早就沒有熱度了。
2. 學圍棋是因為它的文化底蘊?
如果一項運動只能依靠所謂的文化底蘊而苟且偷生,那它一定離死亡不遠了。圍棋也好,體育運動也好,網路遊戲也好,參與這些活動,無非是為了以下幾個目的(之一):體會樂趣,強身健體,開發智力,結交朋友,獲取關注。其中獲取關注的前提是這項活動還有人關注。
下圍棋有意思嗎?有意思?為什麼下棋的人越來越少?
圍棋能強身健體嗎?不能。
圍棋能結交朋友嗎?能,但很困難。下棋的人很少,以至於很多大學的圍棋社團只有幾個人參加。
圍棋能獲取關注嗎?中國現役的年輕世界冠軍,一隻手數不過來,但大多數人只認識柯潔。
學圍棋能開發智力嗎?這是最有爭議的一點,而我的理解是:聰明的人能下好圍棋,但學圍棋並不能讓人變聰明。總有培訓機構宣稱學過圍棋的學生成績都特別好,但他們從來不告訴你統計方法,從來不告訴你樣本數量,從來不告訴你「變聰明」的比例,更不會告訴你任何負面案例。學圍棋對數學有幫助嗎?你看看那些圍棋老師,他們高考的時候數學都考了幾分?
為什麼要學圍棋?現如今,我們甚至連一條像樣的理由都說不出。那為什麼還有人學圍棋呢?也許是因為媽逼的,也許是因為好奇,也許是因為想變身名媛,也許是真的因為熱愛。
有多少學圍棋的人真正熱愛圍棋呢?我不知道。但愛情會消失,也會轉移。
3. 走職業圍棋的道路?
「衝段少年」這個稱號,在圍棋圈裡有十足的含金量。一群年齡只有十幾歲的小孩子,放棄學校學業,走進圍棋道場,一門心思鑽研圍棋,經過數月至數年的磨練,終於在每年一次的全國定段賽上取得了前20名的好成績,成為了職業棋手。
這條路,很多人都沒能走下去。大多數「衝段少年」,最終成為了業餘高手,他們很優秀,但還是沒能踏上職業的道路。
極少數的佼佼者們,年少成名,登上了各地的新聞頭條,但又有幾個人能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呢?中國有幾百位現役職業棋手,有幾人能在職業賽事中嶄露頭角?
即使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世界冠軍,最終也都通過特招進入了高等學府,試圖找回自己失去的學生時代。既然都要回到大學,為什麼不選擇先讀書再下棋呢?世界冠軍可以回到大學,但是先上大學的人從來都當不了世界冠軍。經歷過高考的洗禮,很難再把下棋當成職業。
職業棋手的歸宿,就是到圍棋培訓機構教棋,或者自己開一家教棋的機構。如果你有生意頭腦,收入不是問題,但這就已經和圍棋無關了。有多少開培訓班的老闆根本不懂圍棋?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做生意。
4. 為什麼還有人竭力宣傳圍棋?
大多數宣傳圍棋的人無非是為了錢。到校園裡宣傳圍棋,是為了吸引你報班。到圍棋班裡宣傳圍棋比賽,無非是為了收取報名費。在網上做個直播,也不可能用愛發電,想約棋得先刷個火箭。
沒有人願意幹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就算是大學圍棋社裡熱情的學長,免費教圍棋可能也只是為了找機會泡學妹。
至於那些圍棋UP主?有些人是為了虛榮,有些人是為了流量分成,還有一些人只是隨便玩玩。當他們厭倦了有限的虛榮、看破了微不足道的流量分成、或者玩膩了玩累了,遲早會離開大眾的視野。
中國棋院重視圍棋嗎?如果重視,那些群魔亂舞的黑心培訓機構哪還有容身之地?所謂的重視,就是規定升上業餘5段必須參加18次比賽,不能跳級,所以也別想節省報名費。一張證書能賣上百塊,這可比開銀行還賺錢。
5. 有誰還在堅持下棋?
和圍棋有利益相關的人:圍棋老師,圍棋選手,圍棋自媒體
圍棋造詣較高的人:放棄了未免太可惜
有固定小圈子的人:有人陪我下,有人陪我聊
最後,還有一群孤獨卻執著的人。
作者:胡翼飛 (棋齡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