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接種疫苗是迄今為止最簡便、經濟,也是最有效的預防傳染病的方式,對免疫力相對較低的嬰幼兒來說,疫苗在保護寶寶的健康方面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們都知道接種疫苗很重要,但關於如何科學接種,不少家長還是一頭霧水。筆者整理了0-6歲寶寶疫苗接種時間表,再也不用擔心忘打、漏打啦~建議收藏!
0-6歲寶寶疫苗接種時間表
從出生起,寶寶就開始接種10餘種免疫規劃疫苗(免費+必須接種)。除此以外,還有同樣重要的10多種非免疫規劃疫苗(自費+自願接種)。這麼多種疫苗都是什麼時候打?
以上接種時間僅供參考,不同廠家的疫苗接種時間可能有所差異。實際接種時,需考慮寶寶月齡、選擇的疫苗廠家、種類、數量以及是否可同時接種等因素,因此可能存在與上述時間安排不一致的情況,家長們需以當地接種門診醫生安排的時間為準。
還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流感疫苗適合6月齡以上的寶寶,且需在每年流感季前完成接種。
不宜接種疫苗的5大情況
☆特異性過敏的寶寶
如果已經明確寶寶對某種疫苗中的成分過敏,或以前接種某種疫苗後曾出現嚴重的皮疹、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甚至休克等過敏反應,不能接種該疫苗。
☆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寶寶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
這類的寶寶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功能較差,不能接種卡介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水痘減毒活疫苗、A肝減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其中,免疫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寶寶可以選擇接種滅活疫苗,但這種疫苗的效果相對較差,可能無法得到預期的免疫保護。
☆腦或神經系統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寶寶
這類寶寶不能接種B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風疫苗、乙腦疫苗和流腦疫苗。
☆身體嚴重不適的寶寶
體溫超過37.5℃,以及患肺炎、毛細支氣管炎、輪狀病毒腸炎、手足口病等急性疾病的寶寶應推遲接種,待身體恢復健康以後再接種。
☆近期使用過血液製品的寶寶
近期使用過大劑量的免疫球蛋白等血液製品的寶寶,建議至少推遲3-6個月再接種疫苗。
家長帶寶寶去接種疫苗時,要給寶寶穿上柔軟、寬鬆的衣服並帶好預防接種證,方便登記接種信息。接種前,一定要如實告訴醫生寶寶的身體情況、有無過敏史、服藥史等,方便醫生做出準確的判斷。一般情況下,有輕微疾病(感冒恢復期、輕微流涕等)、輕度腹瀉(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性腹瀉等)的寶寶是可以正常接種的,但如果寶寶在轉奶期,需要接種疫苗時應暫停轉奶,所以寶媽在帶寶寶去接種疫苗時,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主要以醫生的建議為準。
疫苗接種後如何護理?
接種疫苗後,家長們需帶寶寶在接種門診觀察室觀察30分鐘,30分鐘內寶寶沒有明顯異常才能離開。完成接種後,家長們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來觀察和護理自家寶寶。
細心觀察
全身反應:主要觀察寶寶的體溫,接種後1-2日內可能出現37-38℃的體溫,並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一般持續2天左右會自行消退;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應及時就醫。
局部反應:注射局部在接種後12-24小時出現紅腫並伴有輕微疼痛是正常現象,一般持續2-3天即會自行消退,家長們注意避免抓撓和按摩並保持局部衛生即可。
異常反應:如果寶寶在接種後數分鐘內出現暈厥、伴有心悸、面色蒼白、手足發麻、全身出汗等情況,應及時聯繫醫生處理。但這種情況一般與寶寶的體質有關,發生率較低,家長們不必過於憂心。
精心護理
☆如果是通過皮下/內或肌肉注射途徑接種疫苗,接種部位在24小時內要保持乾燥和清潔,儘量不要洗澡;48小時內要讓寶寶好好休息,避免添加新的食物,混淆不良反應的判斷。
☆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後,在30分鐘到1小時內,不能給寶寶餵過熱的水和食物,以免影響口服糖丸疫苗的免疫效能。
☆不要讓寶寶俯臥入睡。趴睡由於寶寶面部處於被掩埋的狀態,容易導致窒息。如果在接種疫苗後讓寶寶趴睡(尤其是小月齡寶寶),一旦出現痙攣或呼吸困難,家長們不能及時發現,容易危及寶寶生命。
☆產生副作用時應諮詢醫生。前面我們說到了回家後應從幾個方面觀察寶寶的情況,如果寶寶出現38.5℃以上的發熱、48小時內哭鬧超過3小時或發生過痙攣、嚴重過敏反應,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且下一次接種前,要仔細諮詢醫生再決定接種與否以及何時接種。
總之,給寶寶打疫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家長們在帶寶寶打疫苗前,應做好規劃,避免漏打;接種疫苗後,要細心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如果有嚴重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就醫。
參考文獻:
[1]National, Health, and,等. 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2016年版)[J]. 中國病毒病雜誌, 2017, 02:5-10.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對如何選奶粉還有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