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育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級 2001MBA校友
東旭藍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1996 年 , 鄒德育從華北電力大學本科畢業,一直在貴州從事電力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之所以選擇讀 MBA,他的目的和許多同學一樣,主要是為了有一個職業再選擇的機會。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鄒德育成功地從工程管理專業人員轉變為經營管理人才,成為上市公司高管。請他總結一下經驗,他謙虛的表示「自我反省」很重要,又勸年輕人「不要習慣於找藉口」,更不能「自作聰明」。
1、中大畢業迎轉折
二年的中大學習,讓鄒德育收穫很大,「之前我的知識和經驗基本上都是工程管理方面,對企業管理,包括財務、戰略、人力、市場等方面的東西都沒有概念,MBA 的學習讓我對企業管理有了全方位的認識。另外,中大的校友、同學資源也很強大,對我有很大幫助。」
事實上,讀 MBA 的經歷的確讓他迎來了事業的轉折點,從中大畢業後他進入珠江投資,負責電力項目開發,5 年後轉投中廣核,開始接觸新能源,4 年後又來到招商新能源……去年 3 月底,鄒德育進入深圳主板上市公司——東旭藍天任職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公司新能源板塊經營管理工作。
鄒德育一直專注於電力行業,很慶幸自己趕上了新能源大發展的機遇,是第一批進入該領域的從業者。如果說讀 MBA 是他的第一個事業轉折點,那麼第二個轉折點就是從中廣核到招商新能源。
在中廣核的時候,鄒德育負責全國太陽能項目開發工作,「自己做得不錯,在業內算是小有名氣吧」,到了 2012 年,他迎來了進入招商新能源任職副總裁的機會,「這是一次跨越,我從一個部門經理變成了公司高管。當時招商新能源雖然背靠央企,但它本身處於創業階段,需要一個熟悉新能源的負責人推動業務發展。」
進入招商新能源之後,等待他的既有機遇也有困難,包括截至目前為止他遇到過的一次最大挑戰:「當時公司剛起步,擬收購一個投資近 15 億元的項目。按慣例,收購一個項目,你必須先有 30% 左右的資金——15 億的話就是四五億——然後剩餘的部分才可以通過融資等方式來解決。可是,當時我們只有 5000 萬。」這是公司的第一個項目,必須按時完成,鄒德育只能硬著頭皮用盡渾身解數,包括找合作夥伴幫忙做擔保等,終於按時完成收購任務,「奠定了公司的發展基礎。」
2、堅定看好新能源
新能源領域,光伏和風電一直受到不少質疑,包括成本太高,生產能耗大、技術不成熟等等。不過,作為行內「老兵」,鄒德育對此有不同看法——光伏和風電都是新興事物,存在問題是可以理解的:「行內公認的『光伏元年』是2009年,風電則是在 2007 年開始大規模開發,兩個行業發展至今不過十年左右歷史。」
首先,相關技術在飛速發展,尤其是光伏,「2009 年前,光伏發電的電費是 4 塊錢一度,現在已經是 4 到 5 毛錢一度,降了 10 倍,已經無限接火電價格,很快可實現平價上網。」
第二,光伏、風電項目能量回收期大幅縮短。他舉例稱,「建一個光伏發電站所消耗的能量,與該發電站運行 1.5 年的發電量相當,而一個光伏發電站的經濟運行周期是 25 年,也就是說,光伏發電站有 23 年半產生的都是 100% 綠色電力。」
第三,美好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是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來保證,發展新能源,減少汙染物排放是國家能源戰略的必然選擇。
因此,他堅定地看好新能源的前途。
3、樹立職業生涯品牌
鄒德育一直把自己定位為職業經理人,一直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首先要有很高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說到底就是為誰負責,公司給你報酬,你就要從公司利益出發,不能有私心。第二是保持很高的專業素養,保持專注。第三,要善於帶團隊……」
鄒德育認為,作為職業經理人,職業生涯就是一個自我樹立品牌的過程。他奉勸年輕人,在工作中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不要習慣於找藉口,推卸責任,要專注於把工作做好。只有這樣,才能在業內豎立自己的個人品牌,被更多人認可,才有可能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4、90 後「輕鬆」管理
現在,鄒德育管理著近 500 人的團隊,他表示自己的團隊管理能力需要不斷提高,「我也是經常反省自己,想想哪裡還做得不夠理想」。團隊裡如今不乏 90 後年輕人,鄒德育表示管理方法也要與時俱進:「我自己是 70 後,曾經想當然地覺得 90 後和我們差不多,但其實不是。以前我們講奉獻,講責任,不會先談回報,加班是正常現象;而現在要 90 後加班,他們可能會有更多的想法。對於這種變化我們要去適應,比如制定更多的激勵措施,充分考慮年輕人的個性等。」
在業餘時間裡,鄒德育喜歡打籃球和下棋,可謂動靜皆宜。由於過多忙於工作,對於家庭,他一直心懷愧疚,「之前太忙了,這方面做得不太好。」
— end —
跟著前輩不迷路!更多校友故事請搜索公眾號「MBA網」,每天更新備考信息、招生政策、行業熱點等最新內容。
【更多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喬武康: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王倫: 只用作品說話是一輩子的行為準則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賈金華: 壓力最大的時候,恰恰收穫最大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李躍軍:百戰歸來的鬥士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楊稷:人生磨鍊是財富
★ 校友故事|中山大學MBA校友馮麗錦:工程機械共享,我的目標是 200 億
★ 校友故事|中山大學MBA校友王偉興:因為熱愛,所以有範兒
★校友故事 | 清華MBA學子潘林:求學水木,踏外交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