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微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伴隨的一些天賦,後天的養育過程裡,這種天賦會化成不一樣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們會發現,有的寶寶就是對數字、機械等抱有較大的興趣,而在成長過程中,一些孩子會對文學藝術等,表現出突出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有的孩子喜歡閱讀,就有孩子不喜歡,家長發現「心流」這一概念,將解決孩子不愛閱讀這一問題。
小龍很喜歡《小王子》一書,從很小的時候他就喜歡抱著《小王子》睡覺,現在上小學了,他已經看了好幾個版本的《小王子》,每次閱讀的時候都沒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他覺得很快樂,非常驚喜。
可以說,他的閱讀興趣起點,就是《小王子》,他希望能夠保護自己在意的玫瑰花,他相信作者一定有需要保護的朋友卻沒能很好的保護,才會把他寫成帶刺的玫瑰花,用這種形式守護對方。
孩子不喜歡閱讀可以理解,但是家長也可以尋找方法解決孩子這一習慣,讓他變得「愛閱讀」。了解「心流」狀態,讓你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熱愛的書籍。
一、什麼是閱讀中的「心流」狀態
心流這一概念在心理學中,指的是一種某個人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比如作家在沉浸於寫作時的狀態,此時,個體進入這個狀態的時候是不喜歡被打擾的,他們抗拒思維的中斷。
因此,「心流」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給人很大的積極性投入其中。
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還指出,「」一般都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對事件投入不已:在心流狀態裡,我們傾向去從事這一活動,因此,我們會專注一致的重複進行當前的活動。
有清晰的感知:心流狀況下,個體會產生清楚目標的活動,並立即反饋。
不斷優化的障礙:我們對於所從事的活動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戰的,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練習來增加完成障礙的能力。
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在閱讀中獲得「心流」體驗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分為兩種,一種是形式上的良好,指的是環境的安靜,幹擾因素的減少能;另一種指的是內在的良好,比如他人薰陶、行為的積極影響。而在孩子「」體驗的過程裡,二者都需要兼顧,對此家長要格外注意。
一方面,我們需要做好自身的行為引導,給孩子較為正面的行為教育,要是自己在一旁玩遊戲,又在要求孩子不斷閱讀,不能做其他的事情,那麼這種引導效果會比較低,所以父母自身要做好。
另一方面,家長需要為孩子提供健康、安靜的環境,最好是有獨立的空間,幫助孩子儘快進入閱讀的狀態,投入其中。
2、選擇孩子喜歡的閱讀形式
閱讀形式包括閱讀的方式、閱讀的內容等,之所以要求家長們一定要在閱讀過程中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注重形式上的興趣吸引,是因為如果孩子內在就比較排斥這件事,那麼他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
這就像是孩子不喜歡吃雞肉,家長卻告訴孩子雞肉多好,他必須吃一樣,是無效的。
因而,建議家長們多和孩子聊天,帶著孩子到實際的書店中去挑選他喜歡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細心觀察,儘量不給孩子造成閱讀上的壓力。
3、多討論,常交流
深入的閱讀與思考需要一定的信息輸入、信息輸出,在讀者與作者靈魂交流的過程裡,往往是單向思考,也就是說孩子會隨著信息的接受而改變觀念,產生新的想法,但是書本是死的,它不會與孩子交流。
此時,家長的存在很重要,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討論,再看了這本書後他的感想是什麼,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又會產生什麼新的疑問等。
交流與溝通,是親子相處的法寶,在閱讀習慣引導中,可以不斷加深孩子的思考深度,引發更多的閱讀興趣。好的家長都知道利用這一點,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能力,進而提升閱讀的效率等。
孩子抗拒閱讀可以解決,家長用好「心流」觀念,便能根治該問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小微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