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閱讀如何破解?引導孩子進入「心流」狀態,或能根治

2020-12-23 小微談育兒

文 | 小微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伴隨的一些天賦,後天的養育過程裡,這種天賦會化成不一樣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們會發現,有的寶寶就是對數字、機械等抱有較大的興趣,而在成長過程中,一些孩子會對文學藝術等,表現出突出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有的孩子喜歡閱讀,就有孩子不喜歡,家長發現「心流」這一概念,將解決孩子不愛閱讀這一問題。

小龍很喜歡《小王子》一書,從很小的時候他就喜歡抱著《小王子》睡覺,現在上小學了,他已經看了好幾個版本的《小王子》,每次閱讀的時候都沒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他覺得很快樂,非常驚喜。

可以說,他的閱讀興趣起點,就是《小王子》,他希望能夠保護自己在意的玫瑰花,他相信作者一定有需要保護的朋友卻沒能很好的保護,才會把他寫成帶刺的玫瑰花,用這種形式守護對方。

孩子不喜歡閱讀可以理解,但是家長也可以尋找方法解決孩子這一習慣,讓他變得「愛閱讀」。了解「心流」狀態,讓你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熱愛的書籍。

一、什麼是閱讀中的「心流」狀態

心流這一概念在心理學中,指的是一種某個人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比如作家在沉浸於寫作時的狀態,此時,個體進入這個狀態的時候是不喜歡被打擾的,他們抗拒思維的中斷。

因此,「心流」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給人很大的積極性投入其中。

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還指出,「」一般都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對事件投入不已:在心流狀態裡,我們傾向去從事這一活動,因此,我們會專注一致的重複進行當前的活動。

有清晰的感知:心流狀況下,個體會產生清楚目標的活動,並立即反饋。

不斷優化的障礙:我們對於所從事的活動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戰的,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練習來增加完成障礙的能力。

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在閱讀中獲得「心流」體驗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分為兩種,一種是形式上的良好,指的是環境的安靜,幹擾因素的減少能;另一種指的是內在的良好,比如他人薰陶、行為的積極影響。而在孩子「」體驗的過程裡,二者都需要兼顧,對此家長要格外注意。

一方面,我們需要做好自身的行為引導,給孩子較為正面的行為教育,要是自己在一旁玩遊戲,又在要求孩子不斷閱讀,不能做其他的事情,那麼這種引導效果會比較低,所以父母自身要做好。

另一方面,家長需要為孩子提供健康、安靜的環境,最好是有獨立的空間,幫助孩子儘快進入閱讀的狀態,投入其中。

2、選擇孩子喜歡的閱讀形式

閱讀形式包括閱讀的方式、閱讀的內容等,之所以要求家長們一定要在閱讀過程中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注重形式上的興趣吸引,是因為如果孩子內在就比較排斥這件事,那麼他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

這就像是孩子不喜歡吃雞肉,家長卻告訴孩子雞肉多好,他必須吃一樣,是無效的。

因而,建議家長們多和孩子聊天,帶著孩子到實際的書店中去挑選他喜歡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細心觀察,儘量不給孩子造成閱讀上的壓力。

3、多討論,常交流

深入的閱讀與思考需要一定的信息輸入、信息輸出,在讀者與作者靈魂交流的過程裡,往往是單向思考,也就是說孩子會隨著信息的接受而改變觀念,產生新的想法,但是書本是死的,它不會與孩子交流。

此時,家長的存在很重要,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討論,再看了這本書後他的感想是什麼,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又會產生什麼新的疑問等。

交流與溝通,是親子相處的法寶,在閱讀習慣引導中,可以不斷加深孩子的思考深度,引發更多的閱讀興趣。好的家長都知道利用這一點,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能力,進而提升閱讀的效率等。

孩子抗拒閱讀可以解決,家長用好「心流」觀念,便能根治該問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小微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怎麼辦?提高專注力,要學會進入「心流狀態」
    那麼,如何主動幫助孩子進入"心流狀態"呢?家長不妨了解一下。 如何通過後天的培養幫助孩子進入"心流狀態"? 為此,家長不妨給孩子創造一個專屬的無噪音汙染的活動區域,這樣的話,才能避免孩子因為過多外界環境影響而失去專注度,而且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培育專注度,以後也會更加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 孩子總喜歡一個人呆著?家長別輕易打擾,安靜「心流」是好事!
    這股"神秘的力量"一直帶領著她,能靜下心來做很多事,不受外界打擾,也並不孤單。很多孩子其實並喜歡過於頻繁的社交,他們總喜歡一個人呆著。而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因為常常獨處而形成孤僻的性格,總是去逼著孩子出門、交朋友。實際上,孩子能安靜地獨處並不是壞事,孩子很可能正在享受安靜"心流",家長不應該輕易打擾。
  • 《心流》:引導我們持續進入心流狀態,體驗專注的樂趣
    有時一本書看著看著就走神,於是拿起手機翻翻,看看消息,接著再看書,怎麼也進入不了這種狀態?一件事開始做時,總是志氣滿滿,可是做著做著卻不想再做下去?這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嗎?庖丁的技藝高,一方面跟熟練程度有關,一方面和進入"心流"狀態有關,你想,不需要眼睛看就能宰牛,並且刀一點也沒有受到損傷,這就是庖丁在宰牛時,"沉浸其中","心無旁騖",排除一切幹擾,聚精會神,方能達到如此境界。
  • 什麼是心流,如何在學習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
    他指出:知道如何控制內在體驗的人們將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人生質量。當一個人進入心流體驗的時間越多,就越能提升自己本身的幸福感、加深對目標的堅持、擁有更積極的心態。心流的5個主要特徵/條件:1、要熱愛你所做的事。熱愛會讓你擁有全神貫注的忘我感,會讓你自發地去行動。2、要有控制感。
  • 孩子很難專注做完一件事?借力「心流狀態」,幫提高孩子專注力
    比如說:孩子在專心畫畫的時候,家長突然問孩子,"你這畫的是什麼呀,能不能和我分享一下";在孩子看書的時候"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孩子每一次要進入自己的專注世界時,被父母無心的打斷中,長久以往孩子就很難再進入專注世界了。2:缺乏合適的挑戰和樂趣,孩子提不起興趣。
  • 孩子專注力不高怎麼辦?借用「心流狀態」,幫孩子提高專注力
    因此孩子在專注的時候是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的。但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選擇了錯誤的陪伴方式,導致孩子的專注力有所破壞,因此孩子就變得專注力不高。 很多時候孩子正在專心畫畫的時候,父母突然的互動提問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疑惑,讓孩子的專注力被打斷,等到孩子想要再進入專注世界就很難了。
  • 不吼不叫,讓孩子在專注中,獲得「心流體驗」
    01吼叫讓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媽媽的吼叫,給女孩的心理造成了壓力,越記不住媽媽越吼,越吼女孩越記不住。很多家長不給孩子思考時間,不善於引導,不體會孩子的心理,用吼叫來威懾形成習慣,有時候孩子明明已經記住了,由於緊張背不出來。
  • 孩子缺乏專注力,家長佔主要因素,試用「心流狀態」來破局
    說到後天專注力的培養,家長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孩子終身的學校。市面上也有很多關於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這裡我們要介紹如何在「家長」這個主要因素的幫助下讓孩子達到「心流狀態」從而提高他們的專注力。「心流狀態」?
  • 孩子覺得學習太枯燥,無法保持專注,助他進入心流體驗很重要
    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單獨考慮,和學霸們比起來,自家孩子缺乏的不僅僅是專注力,而是態度。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孩子對學習是不是發自內心喜歡,唯有如此他才能感覺到有趣,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心流體驗」,倍感享受。
  •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什麼是心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高效率的做事?心流 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定義的一種專注的狀態,這是一種完全投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投入者會有一種高度的充實感和興奮感,而這種狀態下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 職場英語:如何進入"心流"工作狀態?
    領導力專家卡米爾•普雷斯頓認為,所謂的「心流」狀態並非藝術家的專利,只要方法得當,每個人都可以進入這種事半功倍的工作狀態。首先要做的就是,排除電子郵件、簡訊和社交媒體的幹擾。下面就具體介紹五種方法喔!   絕對沒有什麼能夠和「心流」相提並論。所謂「心流」是指當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時,你所呈現出的精力充沛、高度專注的狀態。你曾體會過這種狀態嗎?全神貫注地工作,抬起頭時發現時光飛逝。那是一種全身心投入和精力高度集中的感覺。你可以稱它為心流,或者最佳表現或專心致志等。其實就是我們以最佳狀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
  • 有哪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快速進入「心流狀態」?
    精神熵指的是混亂的自我,以及內心無序的狀態。米哈裡認為「精神熵」是常態,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心流,也就是最優體驗。 那麼,有哪些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快速進入心流狀態呢? 單任務進程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需要同時注意的任務越多,耗費的反應時間就越長。
  • 一個孩子很難專注於一件事嗎?用「心流狀態」幫助改善兒童專注力
    比如,當孩子專心畫畫時,家長突然問孩子:「你在畫什麼?當孩子讀一本書時,「你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嗎?」。每當孩子進入他/她自己的焦點世界時,他/她的父母就會無意中打斷他/她,從長遠來看,孩子很難再次進入世界。2: 沒有適當的挑戰和樂趣,孩子們就不會感興趣。
  • 晨間80分鐘,如何讓人進入心流狀態?
    這種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心流。這種感覺有時尷尬,但它會讓我工作高效,不為雜事煩惱。俗話說:一日之際在於晨。晨間早起,我也有這種沉浸式美妙的心流感覺,那也是極為喜悅美好的事情。
  • 葉武濱:有哪些快速進入心流狀態(flow)的方法?
    心流,一般是指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達到的那種忘我的狀態,心流的產生依賴於個人能力與事件難度的匹配程度。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一般你會在什麼時候會進入心流的狀態?我個人的經驗是:1、做自己喜歡的事:例如玩一個自己很喜歡的遊戲,這個遊戲通關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也不至於讓你智商受挫玩不動,尤其在最後打大boss的時候,那種即將勝利的愉快忘我的狀態就是心流狀態。
  • 該不該讓孩子讀「閒書」?培養興趣之餘,引導孩子學會批判性閱讀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今,人們已經越來越進入一個「屏幕化時代」,每天對著手機、電腦、電視等屏幕瀏覽和閱讀信息,而較少面對紙質書。不得不令人擔憂:將來的孩子們會不會越來越不愛閱讀?
  • 婚姻進入心流最佳體驗,這是我們一生需要做的事情
    每天笑容滿面,特別是在為家人做飯時,直接進入了心流狀態。什麼是心流狀態呢?「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 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而是閱讀!(深度好文)
    孩子對閱讀有本能的需求。處於兒童期的孩子對世界萬物都懷有強烈的興趣,而閱讀正好迎合了這種需要,使得孩子的好奇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地得到滿足。  不僅如此,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孩子的求知慾會被進一步激發。只要孩子真正喜歡閱讀,他就一定是在嚴肅地思考書中的內容。而這種思考,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 發現心流:3個方法進入心流狀態,獲得最優體驗提升幸福感和效率
    本文字數4322,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發現心流》。「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而這本書的原版出版於1998年,重點闡述的是獲得心流的方法。
  •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11月,不少學校迎來期中考試,心理聊吧的一則傾訴中,一位母親在為孩子亂發脾氣而痛苦時,通過溝通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背後是學習壓力。作為家長,如何從孩子的日常表現看出他需要宣洩呢?又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宣洩呢?聽心理老師聊一聊。傾訴:孩子亂發脾氣,我氣急敗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對孩子,經歷了狂怒到心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