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為什麼被稱為「最成功的失敗」?

2021-02-08 科學船塢

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為什麼人們稱它是最成功的失敗?

阿波羅13號任務是一次登月任務,三名太空人吉姆·洛弗爾、弗萊德·海斯、傑克·施韋格特參與了這次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這次任務花費數億美元(當時物價),從任務目的來看,這次任務是失敗了,但是從意義來看,這次任務是非凡的成功。

1970年4月11日,休斯頓時間下午13時13分,巨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搭載阿波羅13號飛船順利升空,並將其送入預定軌道。阿波羅13號飛船踏上了飛往月球的徵程。一路上平安無事,他們還與地面進行了一次電視轉播,結束時三名太空人還向地面的觀眾們互道了晚安。看起來這次任務非常的順利,他們甚至已經在盤算著登到月球表面時是先踏右腳還是先踏左腳,他們不停地說著一些令人愉悅的事情來打發無聊的時間,飛船的狀況太好令他們的神經都有些鬆弛了,昏昏欲睡。

4月13日夜,21時零8分,巨大的爆炸聲經飛船裡面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裡,原本鬆弛的神經一下子繃緊了,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他們慌張的四處檢查,他們面前的報警燈悉數全亮了,電壓讀數不斷下降,液氧罐內的氣壓讀數也在不斷下降,他們只好向地面匯報了情況,傑克·施韋格特向休斯頓匯報:「休斯頓,我們遇到麻煩了!」

休斯頓就是地面的控制中心,起初地面工作人員並沒有太擔心,他們原以為是電路出現了斷路故障,只需要將斷路開關復位,問題就能解決,可事實上事情的複雜程度超過了他們的想像。吉姆·洛弗爾透過舷窗看到了這一幕,他發現飛船正在向著外界洩露氣體,位置就在服務艙附近,他們瞬間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經過排查,發現2號貯氧艙發生爆炸,巨大的威力也震壞了旁邊的1號貯氧艙,兩個艙體正在向外界洩露著至關重要的氧氣。因為氧氣不僅為飛船帶來電力、動力還要帶來水。

怎麼辦,登月是無法進行的,關鍵是如何回到地球呢?窗外的地球僅有一個大拇指大小了,三位太空人焦急的盤算著。休斯頓得知這一情況後,立馬做出決定:放棄登月任務,利用完好的登月艙返回地球!登月艙中有獨立的動力來源以及獨立的生命保障系統,洛弗爾與海斯進入了登月艙中,施韋格特留在指令艙中,施韋格特將服務艙中剩餘的氧氣輸送至指令艙的儲備箱中,以供備用。

解決了生存的難題,接下來就該考慮如何回去了。

地面控制中心經過緊張的計算,確定了最終的方案:繼續向前飛,利用月球的引力彈弓效應,繞月球飛一個大圈,當從月球背面再次出現時,登月艙下降級點火啟動,最終飛船以每小時8700千米的速度飛向地球,他們稍稍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有希望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如何利用好僅有的電力、氧氣資源,需要依靠它們來支撐4天的時間,由於三人的呼吸使得艙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到危險值,這是因為登月艙原本只是為2名太空人設計的,好在地面控制中心為他們出了一個好點子,利用太空人身邊現有的材料:飛行手冊後面撕下的紙板、膠帶、內衣褲上扯下的塑料片製成了簡易的適配器,成功安裝上空氣過濾裝置,登月艙內的二氧化碳濃度終於降到了正常值。

4月17日,窗外的地球逐漸變大,他們意識到距離家越來越近了,此時最重要的任務是選定進入地球的角度,角度過大過小都會導致他們回不來,地面控制中心早前已經給他們發送了重返大氣層的操作程序表,此時就看太空人們的操作了,所幸過程有驚無險,4月17日下午6時零7分,指令艙濺落在太平洋中,救援人員火速趕往,三名太空人安全返回地球,只是海斯由於極度缺水患上了尿道感染,正在發燒。

雖然阿波羅13號沒有完成登月任務,但是這場成功營救的背後積累了極其重要的經驗,對以後的航天任務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才稱這次是最成功的失敗。

相關焦點

  • 阿波羅13號50周年:一次成功的失敗
    -the-successful-failure/引言2020年4月11日是阿波羅任務13號發射五十周年的紀念日,與前一年七月成功把人類首次送上月球的阿波羅11號不同,這次任務遇到了極其嚴重的爆炸事故。然而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三名航天員於1970年4月17日(50年前的今天)成功返回地球。因此,這次任務被稱為一次成功的失敗,值得後人紀念。阿波羅13號任務紀念幣一次太空任務最糟糕的結局大概就是把人送上天的同時人也順便升天(非字面意義)了吧。
  • 阿波羅13號:「成功的失敗」還是科學的勝利?
    阿波羅11號和阿波羅12號之後的第三次這樣的任務,在登月56小時後,阿波羅13號在氧氣罐破裂時遭遇了災難性的爆炸。「嘿,休斯頓,我們在這裡遇到了麻煩,」洛維爾說。這次任務失敗了,阿波羅13號成為了一次救援任務,它繞著月球飛回家。他們很幸運,1970年4月17日他們的「奧德賽」指揮艙成功的濺落南太平洋上。
  • 阿波羅13號:一次失敗的太空任務,卻失敗得很偉大
    世界上有「偉大的失敗」這種東西嗎?如果有的話,阿波羅13號的歷險必須算一個。
  • 航天史最偉大失敗,阿波羅13號太空爆炸,太空人用4天逃回地球
    隨著嫦娥五號登月,關於美國阿波羅計劃的討論也就越來越多,美國共組織7次載人登月,6次成功,而失敗的這次也被成為航天史上最偉大的失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阿波羅13號太空爆炸在阿波羅11號、阿波羅12號接連成功登月之後,1970年,美國開始了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共搭載了3名太空人:吉姆·洛威爾、傑克·斯威格特、弗萊德·海斯。
  • 阿波羅13號登月50年後,我們現在能夠以太空人的視角看月球了
    阿波羅13號50周年,現在我們也能看到太空人們看到的月球景象本周六(4月11日)是美國宇航局阿波羅13號(Apollo13)任務50周年紀念日,這是一次令人意外而又驚心動魄的環月航行。現在,一個現代月球軌道探測器重現了阿波羅13號飛船太空人們看見的月球表面景象。
  • 阿波羅13號「偉大失敗」50周年,NASA發布紀錄片追憶奧德賽號逃生往事
    4月11日是阿波羅13號發射紀念日。阿波羅13號未能登月成功堪稱NASA史上重大失誤,但因為太空人的成功脫險,這次航天之旅卻算得上是一次「偉大的失敗」。由於新冠疫情爆發,NASA無心舉辦線下紀念活動,但是於日前發布了一部名為《阿波羅13號: 平安回家》的紀錄片,其中包含了這次航天任務中珍藏的歷史影像資料。
  • 知否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一):原來他並非登月的最佳人選
    這次任務結束後,NASA對土星5號運載火箭更有信心,在第三次軌道飛行中成功解決了導致第二次發射失敗的震動問題。但是要到達月球,NASA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指揮艙和一個巨大的助推器。月球上並沒有可供著陸器直接掉下去的海洋,也沒有供降落傘正常打開的大氣層。確切地說,為了順利抵達月球表面,NASA需要一種全新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以前從未在人類太空飛行中出現過。
  • 阿波羅13號 為什麼回個家會這麼難?
    這來之不易的第100次成功背後,不知經歷過多少次失敗?成功毫無疑問是偉大的,而有的失敗,同樣偉大。你別騙我,世界上有「偉大的失敗」這種東西嗎?當然有。阿波羅13號的歷險必須算一個。1970年4月17日,美國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的三名太空人歷經艱險回到地球。
  • 一個關於失敗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 《阿波羅13號》公映25周年...
    時光網特稿 25年前,朗·霍華德執導的紀實太空電影《阿波羅13號》在美國公映;50年前,則發生了影片所聚焦的真實故事——阿波羅13號載人登月飛船事件。事實上,影片《阿波羅13號》正是根據吉姆·洛威爾——阿波羅13號飛船指令長——所著紀實小說《失去的月球》(Lost Moon)改編。  阿波羅13號的原定目標是登陸月球,這是飛船上三名太空人畢生的夢想,也是參與這一計劃的成千上萬名工作人員奮鬥的目標。
  • 萬代「大人の超合金」阿波羅13號&土星五號運載火箭
    5號運載火箭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13號」其實指的是載人宇宙飛船,而將阿波羅號送上宇宙的功臣,就是土星五號運載火箭(Saturn V Launch Vehicle)。在人類航天史上,共有9枚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將阿波羅號宇宙飛船送上太空,其中就包括了第一艘成功登陸月球的阿波羅11號以及「成功的失敗」阿波羅13號。
  • 美國至今五十年再也沒有登月!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個巨大騙局?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被稱為史上最大的騙局?很多流言聲稱美國阿波羅登月是偽造的,在1969至1972年的六次登月都是假的!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當時的美國技術還沒有到達那個地步,就算有這個技術至今五十年過去了為什麼美國再也沒有登月?
  • 嫦娥五號登月來回預計23天,為什麼阿波羅11號來回卻只花了8天?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全球矚目,預計來回23天,這不僅會讓人聯想到阿波羅11號登月,登陸與返航的原理基本上一樣,為什麼阿波羅只花了8天,嫦娥五號卻要23天呢?二、為什麼阿波羅11號比嫦娥五號來回飛行的時間更短?
  • 嫦娥五號對比阿波羅登月,著陸腿壓痕明顯不同,這是為什麼?
    嫦娥五號自發射入軌以來已有20天時間,13日9時51分又實施了第二次月地轉移軌道入射,這標誌著探測器已經完成9大階段性任務,進入月地轉移飛行階段,正式踏上回家之路。嫦娥五號踏上歸途阿波羅載人登月的成功為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積累了知識與經驗,繼往開來的嫦娥五號也是對「質疑阿波羅載人登月造假」言論的一次有力澄清,因此它的一舉一動都免不了與前輩加以對比
  • 阿波羅十三號飛船太空爆炸!
    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飛船離開地球,飛往月球執行登月計劃。負責此次任務的三名太空人分別是:吉姆·洛威爾、傑克·斯威格特和弗萊德·海斯。作為美國第三次登月任務,一開始阿波羅13號從發射到運行都顯得非常順利,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切的順利,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 阿波羅11號升空!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獲得圓滿成功
    阿波羅11號是第一艘成功登月的載人飛船。由指揮官尼爾·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飛行員巴茲·奧爾德林組成的美國機組,於世界標準時間(UTC)1969年7月20日20:17乘坐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在月球表面。阿波羅11號於6月16日13:32被位於佛羅裡達梅裡特島的甘迺迪發射中心的土星五號火箭發射,這是NASA阿波羅計劃的第五次載人飛行項目。阿波羅飛船分為三部分:一個指揮室(CM),配有三個太空人的倉位,這也是唯一會返回地球的部分。一個供給室(SM),為指揮室提供推動力、電力、氧氣和水。
  • 五十年前阿波羅11號登月有哪些疑點?
    1969年7月20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歷史上的這一天,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地降落在月球的寧靜海區域,英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跳下登月梯,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留下腳印的人!熊貓電視機其實1969年阿波羅11號第一次登月後,美國陸續發射了12-17號阿波羅登月飛船,除了阿波羅13號因為服務艙氧氣罐爆炸導致提前返回外,都獲得了成功。
  • 阿波羅11號登月是否是個驚天騙局?幾十年來,人們是這樣爭論的
    蘇聯對探月的構想始於1951年,後來在無人探月領域接連取得數次「歷史第一」,然而載人登月計劃卻進展緩慢,隨著N1登月火箭接連發射失敗,蘇聯登月之夢化為泡影。儘管如此,在阿波羅11號飛船即將啟程之時,蘇聯依然想做最後一次努力——將一枚無人自動取樣返回探測器「月球15號」送上月球,試圖搶在美國阿波羅飛船之前取回月球土壤樣本。
  • 人類的一大步:一本記錄阿波羅11號登月的手冊
    阿波羅11號登月艙航行記錄冊,曾跟隨「鷹號」登月艙登陸月球,並由尼爾‧阿姆斯特朗及巴茲‧奧爾德林在登月後撰寫注釋。將於7月18日佳士得紐約「人類史上的一大步:紀念阿波羅11號太空探索50周年」拍賣呈獻。
  • 阿波羅20號的秘密任務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阿波羅登月計劃到阿波羅17號就終止了,然而現在有重要人物揭露,阿波羅20號登上了月球,執行一個不能公開的秘密任務!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登月可以說是20世紀的重大事件,鬧得全球注目,從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第一次登上月球,到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登月作為阿波羅計劃的尾聲,每次登月都執行著不同的任務。每次,美國宇航局也都把登月的情況向全世界播報。之後,美國宇航局宣布,原計劃的阿波羅18號、19號和20號因資金緊張,在1970年就取消了。
  • 當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直播,嫦娥五號畫面卻卡頓,差距多麼大?
    當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直播,嫦娥五號畫面卻卡頓,差距多麼大?上世紀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因為在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美國將整個過程進行了直播。起初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在月球上可以建立一個人類的軍事基地,用此來應對最大的對手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