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謝脁——仕隱文人的代表者

2020-12-23 以史為鑑興替過往知

身逢南北朝亂世之中的文人們,要麼倚杖門閥趨炎附勢,在夾縫中生存:要麼另闢蹊徑,過著超凡脫俗,躬耕自足的隱居生活。而憑藉才思敏捷出名的謝脁,又如何在亂世中立足呢?

謝朓出身名門貴族,與山水詩人謝靈運同為陳郡謝氏一族,世代高門甲族,故以甲族資格的太尉行參軍為起家官。

謝朓少有文才,《南齊書》本傳稱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先後做過豫章王蕭嶷太尉行參軍、隨王蕭子隆的文學(官名),又是「竟陵八友」(竟陵王蕭子良的文人集團)之一。

謝朓大約在永明元年(483年),便「解褐入仕」。永明前、中期,他擔任是多為閒職,過著輕裘肥馬,廣結詩友的貴族生活。

永明十一年(493年),齊武帝蕭賾病逝。因為太子早亡,所以蕭賾在遺詔中,將政權託付給堂弟蕭鸞及次子竟陵王蕭子良。然而蕭鸞為了篡奪皇帝的寶座,正醞釀著政變的陰謀。他一方面掃清篡帝的障礙,另一方面啟用文名卓著的謝朓,借用謝氏家族的聲威,加強自己的勢力。同年冬,蕭賾的長孫蕭昭業即位。由於介入了蕭子良和蕭昭業叔侄之間的矛盾,「竟陵八友」之一的王融被誅,不久蕭子良也憂懼而死。這無疑為蕭鸞篡位提供了機會。

建武二年(495年)夏日,謝朓出任宣城(今屬安徽)太守,實現了他「凌風翰」「恣山泉」的願望。他既捨不得放棄袞袞公服,又想遠離血的現實,只得追求一種「仕隱」的境界。《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一詩中顯現出來的就是感激皇恩安於榮仕和遠隔囂塵畏禍全身的這種矛盾心理。在宣城任上,謝朓將他的詩歌創作推向了數量和藝術的高峰。因又被後人稱為「謝宣城」。

謝朓詩歌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詩創作。謝朓以其清逸流麗、工細自然的詩筆,描寫了以宣城為中心的皖南山水,對謝靈運以來的山水詩作了新的開拓和發展,給後來的唐詩以良好影響。

謝朓和謝靈運合稱「二謝」,都善於模山範水,以山水詩見長,但二人的詩境和詩味卻有別。謝靈運的山水詩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仍然帶有一些玄言色彩;謝朓山水詩則抒發了思想感情,玄言詩的影響差不多已被消除殆盡。謝朓的山水詩把描寫景物和抒發感情自然地結合起來。他浮沉於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對於宦途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

謝朓在「竟陵八友」中詩歌成就最高。他在西邸創作的詩歌,題材比較狹窄,除了遊宴應酬之外,就是詠物,如《詠風》《詠竹》等。這類詠物詩雖略有寄託,但主要是求其形似。還有不少是模擬漢魏晉宋的樂府民歌。這部分作品雖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會內容,但表現閨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自從隨府赴荊州以後,他的詩歌創作有了新的開拓,特別是經歷了政治風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後他的詩歌無論內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表現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還創作了諸如《賽敬亭山廟喜雨》《賦貧民田》等詩歌,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

謝朓在世時已被譽為當世最出色的詩人。沈約說:「二百年來無此詩。」謝朓是南齊一代山水詩的代表,開拓了自軒窗中觀賞山水的新空間,詞彙與技巧為其後的何遜、陰鏗等詩人所借鑑,不少詩評家認為謝朓詩已具有唐詩風格。謝朓在宣城時,與友人合作聯句,每人作4句,續成一首長詩。聯句源出晉朝,謝朓的作品使聯句更普及。

然而。天不假年。這樣一個才思敏捷的文人,被捲入政治紛爭中。永元元年(499年),江祏等人便聯合始安王惡人先告狀,誣告謝朓欲謀反。東昏侯是個糊塗皇帝,便將謝朓再次打入大獄。不久他就死在獄中,年僅三十六歲。

相關焦點

  •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小謝」是誰?
    這個「小謝」是誰,憑什麼在李白的曠世作品裡獨佔一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這是李白從長安被「贈金放還」,流浪宣州、鬱郁不得志的時候,為在朝廷任校書郎的叔叔李雲擺酒餞行所寫的一首送別詩。
  • 中間小謝又清發
    謝靈運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大家肯定都知道這句詩是詩仙李白所寫。
  • 南朝詩人謝脁與建康的不解情緣
    謝脁(464—499),南朝齊代詩人,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江南名門大族出身。東晉初,謝氏舉家隨晉元帝司馬睿南渡長江,遷居京邑建康(今南京)烏衣巷。謝朓的高祖謝據,是「淝水之戰」的東晉統帥謝安的二哥。
  • 李白一生慕此人:「一生低首謝宣城」
    當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就忍不住感慨「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小謝就是謝朓。《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唐代)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當李白見到「長風萬裡送秋雁」的曠達之景,煩惱一掃而光,身心都無比舒暢。
  • 誰是小謝?誰是大謝?你知道嗎?
    李白在這首詩中提到了一個人,這就是小謝著名詩人謝朓。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 大謝與小謝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李白在這首詩中提到的小謝,是他非常欽佩的南朝齊的詩人謝朓。謝朓的詩對包括李白在內的唐朝詩人影響巨大,尤其是他的山水詩作,更是獨樹一幟。謝朓曾做過宣城太守,史上也稱他為「謝宣城」,也正是因為從這一時期始,謝朓的創作開始達到巔峰狀態。
  • 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李白所仰慕的小謝的一生
    而此刻他站在金陵城上,看著遠處澄澈的江面,想起了南齊詩人謝脁的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昨日之詩恰如眼前之景,他的思緒跨越百年與這位南朝詩人交匯,借謝朓之語發出了感慨。我們最早知道謝脁,應該是從初中課本裡的《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裡「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李白以小謝自比,贊他的詩有清發之美。
  • 詩人謝朓悲劇|李白: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表達思慕之情。《答杜秀才五松見贈》:「聞道金陵龍虎盤,還同謝朓望長安。」,《送儲邕之武昌》:「諾為楚人重,詩傳謝朓清。」,《宣州謝朓樓錢別校書叔雲》:「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 一代師宗——謝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是每個中學生都會背的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錢別校書叔雲》。詩中所說的「小謝」就是南朝時期著名的山水詩人,謝眺。 謝眺,是南朝時期齊國傑出的山水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人稱「小謝」。
  • 經典詠流傳: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除了敬亭山之外,他還特別喜歡去一個地方,就是宣州的謝朓樓。那麼我們今天就要講他在宣州謝朓樓上寫下的千古名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云:「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謝朓:江南貴族的最後沒落
    謝朓出生於名門謝家。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成年後「善草隸,長五言詩」。按說這是個完美的富二代人生。可惜,經歷了魏晉兩朝後,謝氏一門漸顯衰頹。而南北朝是個流行政變的時代,貴族成了當時最危險的身份。那時,骨肉相殘、親親相害都是稀鬆平常之事。
  • 《中國地名大會》中的安徽名人——桐城三祖、宣城謝朓
    《中國地名大會》,是一檔深受觀眾喜愛的央視節目,在它的第八期裡,提到了與地名有關的短語,其中「桐城三祖」與「宣城謝朓」選項皆與安徽名人相關。《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唐·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古詩詞日曆 |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蓬萊閣所藏的漢代文章,建安風骨的詩作都是文學佳作。在建安之後,又有謝朓的詩歌,清新秀麗。滿懷逸興和壯志雄心躍躍欲飛,想要上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抽出寶刀想去砍斷流水,水反而流得更湍急。舉起酒杯,本想消去憂愁,反倒愁上加愁。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啊,明天早晨就散亂頭髮,乘一隻小舟退隱江湖罷了。
  • 王運熙 | 李白為什麼景仰謝朓
    例如: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朓摟餞別校書叔雲》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金陵戰西摟月下吟》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 李白在詩篇中所表現的對前代詩人的敬意,其次數之多和程度之濃,可說沒有第二人堪與謝朓相比擬了。無怪清代王士禛在《論詩絕句二十五首》中說:「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 於此,我們不免要產生兩點疑問。其一,李白在《古風》其一中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