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渺小但溫暖的底層老百姓,一幕冒著熱騰騰煙火氣的生活。
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劇中交織著或喧鬧或悲涼或美好或無奈的市井氣息,瞬時吸引了眾多觀眾,目前該劇的豆瓣評分也達到了8.3分,而觀眾也在劇中人物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態裡,體悟自己的人生。
《裝臺》的故事鏡頭對準了以刁順子(張嘉益飾)為首的一群舞臺搭建者的真實生活,當樸素平淡的家長裡短,遇上各種雞飛狗跳的意外,接連不斷的矛盾衝突,也奏響了抑揚頓挫的生活序曲,細細品嘗便是溫暖現實的滋味。
12月8日,在劇中演活了平凡普通、靠手藝吃飯的裝臺人的張嘉益也在接受瀟湘晨報採訪時坦言,「劇中人物在忙碌生活的壓力下灰頭土臉,但是傳遞出的精氣神又是另一番滋味。」張嘉益說,這部戲的整體就是由無數生活的碎片、奔波討生活的小人物們組成。「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和生活,折射的就是現實生活中,每一個普通人的人生。」
笑對現實的窘境,這群老百姓的生活冒著煙火氣
「始於顏值,終於品質」,很多劇迷這麼形容自己一路追看《裝臺》的心路歷程。
當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極富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出現在熒幕上時,觀眾起初還以為是看了一部「陝西旅遊宣傳片」;但隨著鏡頭切換,辣牛肉夾饃、胡辣湯、鍋盔等美食的出現,劇情儼然又變成了「舌尖上的西安」,熱油澆到撒著火紅辣椒的麵條上時,面香、油香、辣椒香幾乎透過屏幕鑽進鼻腔;而最終讓觀眾選擇留下來的,是劇中這群社會小人物,卑微但溫暖的生活味道,正如劇中張嘉益所說的那樣,「裝臺人雖然是仰望舞臺的普通人,但他們也是自己人生舞臺的主角,為藝術默默奉獻,溫暖向上在幕後為表演發光發熱。 他們雖然身為小人物,但面對生活始終懷著樂觀積極的心態, 他們將平凡的精彩人生照向現實,溫暖而珍貴。」
《裝臺》改編自作家陳彥的同名長篇小說,影視化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原著的大面積改寫,保留了原著真實底色的同時,增加了溫暖、明媚的生活色彩。既然是還原生活,就要直面苦難。《裝臺》寫最平凡普通、靠手藝吃飯的裝臺人的生活,自然沒那麼多的高光時刻,展現在鏡頭前的,更多是窘迫甚至難堪:比如裝臺隊裡的大雀兒摳門兒出名,難得開口請刁順子吃飯,也只捨得蹲在街邊吃麵,自己飯量大吃不飽,就用饃饃找補;接下「大活」的刁順子團隊吃住都在野外,二三十號老爺們住在同一個帳篷裡;刁順子得了痔瘡,心疼錢不手術,跑到診所抹30塊錢的藥膏……
一群「搞藝術」的人、一群為生活奔波的人、一群心中懷有「生活就是我為你裝臺 你為我裝臺」的人們,當令人頭痛的家庭和邊緣小眾的工作交織在一起,註定雞飛狗跳花樣百出。而他們卻依舊擁有向陽而生的溫暖力量,給平淡樸素的生活注入了更多鮮活與心跳,也給予觀眾永遠「待生活如初戀」的勇氣。
Q&A 張嘉益:演員要敢於打破走出「舒適區」
Q:在參演這部戲之前,你對「裝臺」的工作有什麼樣的了解?接演了之後又去做了哪些方面的準備?
張嘉益:對裝臺工作的了解,實際上還是有,因為有舞臺演出就會有裝臺的工作人員,包括我們拍影視劇啊,前期的美術和置景,實際上也都是類似的工作吧,包括到了現場以後很多工作啊,工作人員都比較相近。
其實工作的性質都比較相近,那麼真正的特別的了解,是在開拍之前,我們提前了一個月就回到西安,回到城中村,每天去體驗生活,還跟裝臺人一起啊,真正觀摩他們幹活。跟他們一起幹活兒的這一段時間,去真正了解了一下這些狀態人的生活。其實在準備的時候主要還是體驗生活吧。因為我覺得我們拍任何演員去演這些行業類型劇的時候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體驗生活,你要想走進走進人物,走進去就要去體驗生活,這一課是少不了的。因為我本身是西安人,可能對這些風景了解的更那個透徹一些。其實這個組裡所有的演員幾乎都是提前了一個月去體驗生活。
Q:順子的生活似乎跟「順子」這個名字恰恰相反,你怎麼理解和塑造這個人物的?
張嘉益:順子的生活好像不太順,其實可能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其實這恰恰可能就能夠影射與反映出啊生活之中,最真實的你我的這種瑣碎生活。這種真實特別可貴、寶貴,身上那種真實、善良、倔強,這都是陝西人身上的特質,就讓我特別能夠去靠近他、理解他。
Q:劇中有一段關於「裝臺」的對話——「人就是你給我裝臺,我給你裝臺」特別有深意,你是怎麼理解的?
張嘉益:其實可能在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相互的,你在生活當中從你個體來說都是生活的主角,但是你又在為別人裝這臺,其實生活當中可能你不管是朋友啊還是親人一起的工作關係,我們每一個人相互之間都要都是這種相互的幫襯相互的取暖,這樣才會在你的人生當中才會有這個光和熱。
Q:劇中刁順子的大女兒常常做一些「坑爹」的事,很多人說是刁順子「慣」的。你怎麼看待刁順子的教育方式?
張嘉益:實際上這個好像在劇中順子挺無奈的,他是可能在很多的時候是忙於為生活奔波,對於在劇中的順子對於女兒的教育呢,可能在能最大限度的給予他生活上的照顧,可能是他力所能及要能做了很多了,這也是一個可能關注的一個問題吧。從順子這個他這個人物的成長環境,包括他的這個能力,包括整個這個家庭給予的所有的教育的條件,可能是造成了女兒在這個教育的缺失,實際上這應該是也是順子這個任務比較傷痛的一個點啊,所以他一直覺得對女兒有虧欠。
Q:這次又和閆妮搭檔演夫妻,有網友說二位的配合非常默契,評價你們是「熒幕最佳CP」。再次和閆妮搭檔有什麼感受?有新的火花嗎?
張嘉益:我們倆這個確實合作是比較默契,因為都很熟了,已經有這麼長時間搭檔了,再一個我覺得這部戲因為我們都是陝西人,又對陝西的風情,這個人的這個感覺,都特別的熟悉。所以我們倆好像就是確實演戲挺默契的,因為有時候在現場可能都會有突如其來的那麼一個靈感的東西,就相互之間可能非常熟了,以後你演戲呢,相互之間都能接得住,也都能託得住。
Q:近年現實題材電視劇出現很多作品,但也被觀眾詬病不真實、浮泛。《裝臺》濃鬱的人間煙火氣非常吸引人,人物和情感都扎紮實實。在藝術化還原生活方面,有什麼想法和做法?
張嘉益:對於我本人來說,我是陝西人,西安人,我對我的家鄉是充滿了熱愛,而且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我都是熟悉的,包括每一個季節的溫度,我都能感覺得到。所以實際上有,有時候說藝術高於生活,在這部戲上,很多時候就是我們不斷要要求自己,同時也跟很多演員在談,我們要不斷的重新進入生活。其實生活的細節總是不同的,也沒有一個好像,就是沒有哪個表演的一種套路,你能去套取出來,每一個人物都是生動於不同的,你要去能夠一定要融入這個生活情境當中,你去觀察生活呀,這樣才能夠與更多普通人的這個生活情感才能夠去產生共鳴。
Q:參與過很多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與演出,你認為《裝臺》與以往的現實題材電視劇相比,有哪些傳承,又有哪些創新?
張嘉益:其實演員在表演上是沒有止境,藝無止境,這條路上你一旦走上這個表演的道路,你可能要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要不斷的突破自己,就是走出自己的那個舒適區,每個人可能習慣於演什麼呀,或者你演什麼特別得心應手的時候,你想邁出另外一步的時候可能真的是挺難的。
但是你如果沒有勇氣打破自己走出舒適區,你就沒有更進一步的感受吧。其實每個演員你可能創作的原材料就是你,你本身、你自己,那麼你可能有你最舒服的一個狀態。但是有時候呢,可能恰恰需要你放下自己,一定要努力的放下自己,儘可能的去靠近那個角色,去塑造那個角色。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