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4時,「尋找最美國門名片」採訪組結束在塔爾欽邊境派出所的採訪,立即驅車趕往下一個目的地——普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採訪對象是「翻譯官」土旦次旺。
從塔爾欽到普蘭縣城,有100餘公裡車程,海拔從4800米下降到3700米。一路上,窗外的景象讓已漸漸適應高原環境的記者們不停驚嘆:近在咫尺的「神山」岡仁波齊聖潔高貴、「聖湖」廣闊清澈,時不時有藏族牧民趕著上百頭犛牛和我們的汽車並駕齊驅……在這樣聖潔的環境中忙碌的「翻譯官」,又會給記者們帶來怎樣的驚嘆?披著夜色,汽車駛入普蘭縣城。普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政委蒲政江笑著說,這段時間忙於國慶安保等工作,土旦次旺和不少同志一直堅守在九號執勤點,今晚不在站裡,「你們先好好休息,明天我們去普蘭口岸。」
10月11日上午11時,記者來到距縣城28公裡的普蘭口岸。偌大的口岸大樓剛啟用不久,現在只有出入境邊檢部門進駐辦公,邊檢大廳設備先進,幾位民警堅守在各自的崗位,等待出入境人員的到來。
蒲政江邊介紹情況,邊對我們說:「為了給雙方邊民的貿易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採取關口前移的方法,在九號界樁處設立執勤點,土旦次旺他們已經在那裡忙上了。」
九號執勤點場地不大,離普蘭口岸有1公裡,一條土路通往尼泊爾,一側是高山,一側是美麗的孔雀河。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名尼方邊民從僱來的幾輛皮卡車上卸貨。貨物包羅萬象,有糧食、食用油、洗滌用品、床墊、建材等,四五個民警有的手拿報關單核對物品,有的爬上車翻看是否有違規物品。
蒲政江指著一位手拿報關單的民警說:「他就是土旦次旺。」混在人群中的土旦次旺,1米6多高的個子、臉龐黑裡透紅。他一會兒清點核查物品,一會兒和邊民交談,十分忙碌。
幾車貨物經過1個多小時的清點核查後可以順利出境了,貨車陸續返回普蘭縣城,九號執勤點也漸漸安靜下來。這時,土旦次旺走向在現場的尼泊爾警察,兩人用尼泊爾語交談著,對上午的工作進行溝通……
終於有時間接受記者採訪了。面對記者,土旦次旺卻顯得有些靦腆。「中尼有著傳統友誼,雙方邊民交往密切,為了促進邊貿,我國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出臺了優惠政策,尼方邊民每天貨物交易在8000元人民幣以內可以免稅,這大大提高了邊境貿易量,造福兩國邊民。」土旦次旺高興地告訴記者,「貿易量增加,人員往來增多,我們的工作壓力也相對增大,為了中尼友誼,為了雙方邊民的幸福,我們雖然累一點、苦一點,但很開心。」
由於單位今年年初在公安邊防部隊改革中剛剛轉制,土旦次旺現在還是一名見習民警,但他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特別是尼泊爾語的水平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充分肯定。和土旦次旺搭檔的民警洛桑扎西告訴記者:「土旦次旺在邊檢一線已奮戰了十幾年,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工作特別出色;還自學掌握了流利的尼泊爾語,交了不少尼方邊民朋友。他雖然是一名普通民警,但因為長期駐守執勤點,工作勤奮、業務能力強,大家都戲稱他『點把頭』(執勤點業務能力最強的人)。」
普蘭口岸聯檢大樓5樓會議室有一個特別聯合指揮部,普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和尼泊爾駐胡木拉縣油薩村警察經常在這裡舉行會晤。
每次會晤時,坐在「翻譯官」位置的土旦次旺都用一口流利的尼語向尼泊爾警察翻譯著普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領導剛剛在會上談到的內容,接著又用漢語和藏語向在場的中方參會人員陳述對方的回覆。藏、漢、尼三種語言來回切換,土旦次旺遊刃有餘。然而,誰又曾想到,眼前這位神採飛揚、才華橫溢的「翻譯官」入伍前連漢語都不會講。
土旦次旺對記者說:「2002年剛入伍時,我既不會說漢語,也聽不懂身邊的戰友講的是啥,感覺自己就像個傻子一樣,這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好兵呢。」從農村走出來的他暗下決心要學好漢語。
對於僅僅小學畢業的他來說,「語言關」著實讓他費了不少力氣。藏語和漢語在發音、語法上有著很大的區別,時常摸不著頭腦的他,經常懊惱自己「難道真的就這麼差」,但他從未放棄。
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不懂就追著身邊的漢族戰友問,有的甚至都被他問「煩了」。但正是這種鍥而不捨的勁頭,讓他終於掌握了一口流利的漢語。
如今,37歲的他,已經在普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工作了17年,從列兵幹到四級警士長,又從四級警士長參加轉改考試,成為一名人民警察。「我很感謝部隊,沒有部隊就沒有我的成長,更不可能成為警察。」每當談到17年的阿里經歷,土旦次旺總是充滿了感激。
記者好奇地問土旦次旺:「你是怎麼想起來要學習尼泊爾語的?」他沉思了一會兒說:「這還要從16年前說起。」
2003年8月,因為工作表現突出,土旦次旺和監護中隊下士陳輝被安排到普蘭口岸執勤點檢查出入境邊民證件。那時,尼泊爾邊民沒有邊民證,只有身份證,出入普蘭口岸時,執勤人員會詳細詢問邊民的姓名、住址、入境目的等相關信息,看到陳輝用一口流利的尼語跟尼泊爾邊民交流時,既會藏語、又學會了漢語的土旦次旺傻眼了。他告訴記者:「本來以為學好漢語就夠了,這才發現根本不夠用。」
從那以後,土旦次旺開啟了「瘋狂尼語」學習模式。不懂就主動向陳輝請教,沒事就拉著出入境的尼泊爾邊民多說上幾句。每次學到新句子,生怕忘記的他,會第一時間把句子寫在筆記本上,反覆讀、反覆記。無論白天有多忙,每天睡覺前,他都會拿出筆記本來看上半個小時。
後來,領導發現他的尼語有了一定的基礎,就派他去參加上級組織的尼泊爾語培訓班。「我們當時都很佩服他,上課時想跟他說句話簡直太難了,因為他根本不理人,學習勁頭沒有人可以跟他比。」同為當時尼泊爾語培訓班學員的次仁達瓦談起土旦次旺時,仍然記憶猶新。
培訓結束後,土旦次旺憑著踏實的工作作風和熟練的尼語水平,被分配到了執勤業務科外聯組工作。
如今,在普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驗證大廳裡,幾乎每天都能看見土旦次旺忙前跑後的身影:開包檢查行李,給邊民群眾講解法律法規,維持出入境秩序。時間長了,很多邊民群眾不僅認識他,還與他成為了好朋友。
「土旦次旺警官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不僅是工作中的朋友,也是生活中的朋友。空閒的時候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喝茶。」採訪尼泊爾警察時,警官Gir Bdr Rana這樣說道。
現在的土旦次旺,能夠做到藏、漢、尼三語來回切換,可他並不滿足。看著越來越多的印度香客在普蘭口岸出入境,他說:「由於印度人說英語有濃重的口音,有時候身邊的戰友也聽不明白,所以我準備自學印度語,等學會了印度語,就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保障印度香客通關了。」
17年的堅持,讓土旦次旺成長為普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一號翻譯官」,每次中尼會晤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也先後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並被評為「西藏自治區維護穩定先進個人」「西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大慶安保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