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校園
我們在成長中感受變化
這些年,我們記憶深刻
追夢未來
我們在奮鬥中創造明天
2035,我們信心十足
微言教育專欄
「我和我的學校」
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
今天一起來聽
北京科技大學
江南大學
浙江大學
學子們講述的故事
北京科技大學
— 我和我的北科與祖國同行—
實施本科生全程導師制
2019級本科生孫馨楠,在剛入學不久,學校就為她配備了全程導師,導師的很多課題都與礦山安全和生態環境有關。她說:「能和導師一起參與到建設家鄉的項目中,我很開心!」
為國家重大工程保駕護航
薛春陽,2019級博士生,正在做一個全尺寸管道閥在低溫高壓環境下的力學性能試驗。這套設備的性能處於國際一流水平。他說:「我很自豪,能夠和這樣的大國重器一起為我們國家重大工程保駕護航。」
中馬友誼大橋凝結著北科人的心血
李曉剛團隊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建成了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馬爾地夫的第一座橋——中馬友誼大橋,它的設計和建成凝結著團隊的心血。
教育扶貧、科技扶貧、產業扶貧齊上陣
自2012年與秦安縣建立定點幫扶關係以來,學校按照「以加強黨建為先導、教育扶貧為主線、產業扶貧為主題、科技扶貧為支撐」扶貧工作思路,加大幫扶力度。2020年2月,秦安縣整縣脫貧摘帽,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全部退出。
江南大學
— 我鏡頭裡的學校—
在江南大學牛利坤同學的直播鏡頭下,從圖書館到實驗室,從清晨到月光,曲水流觴的江南校園變幻千姿百態的模樣。
變化與發展
近五年中,學校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學校建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校史館、 美術館暨錢紹武藝術館等,成為首批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單位,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項目,2020年入選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學校「一體兩翼」辦學格局初顯。
感受與收穫
五年來,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唐忠寶教授,先後赴機關、高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等單位開展新思想理論宣講百餘場。下一個五年,他將和他的團隊繼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基層落地生根。設計學院表演1701班宋婉寧認為,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經濟、科技、綜合國力躍上新的臺階。她希望今後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早日實現「中國夢」注入青春能量......
浙江大學
— 浙大這5年,有我見證—
2013年7月進入浙江大學讀研,2020年9月畢業後留校成為一名博士後,孫書劍在親歷「十三五」以來校園變化的同時,也在求是園中上下求索,追尋更廣闊的天地。
5年來,求是園裡日新月異
2016年9月,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迎來首批學生。2017年5月,求是書院銅門樓和求是大講堂正式竣工並投入使用。2019年起,紫金港校區西區各學院陸續入駐。2019年9月,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館。2019年11月,黨建館正式開館。2020年5月16日,浙江大學定點幫扶的雲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在角色轉換之間感受變化
從學生變成了老師,在角色轉換之間,讓孫書劍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智慧教室的建設。對100多間教室進行整體式改造,近400間公共教室做了升級改造。老師一鍵上課,同學多屏互動,以一流的教學環境,支撐一流人才培養。
在前輩的指引下奮發圖強
5年間,孫書劍先後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等榮譽,參與了10型20星的研製和論證工作,擔任浙江大學皮星二號衛星發射調度。
更多教育信息
下載中國教育發布客戶端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來源
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