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承志、張瑋瑋、陸晨、小河再唱老童謠——王爍新書《尋謠記...

2020-12-17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0日電(徐明睿)時隔近1年,老童謠又在上海迴響。12月9日晚,由千尋Neverend和演耳文化共同主辦的「尋謠的迴響·《尋謠記》分享會暨籤售會」上海站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行,《尋謠記》作者王爍、指揮家金承志、音樂人張瑋瑋、上海音樂人陸晨和」尋謠計劃「發起人小河進行了對談,並與聽眾一起演唱童謠。

活動對談嘉賓左起依次為:張瑋瑋、陸晨、王爍、小河和金承志。(攝影:陸曄)

  以一個連接去連接更多

  由音樂人小河於2018年發起的「尋謠計劃」始於胡同之中,目的在於以今天的聲音重唱老童謠,三年來已走過北京、長沙、杭州、江門古勞水鄉和上海等地,收集老童謠50餘首。

  在小河看來,「尋謠計劃」是一件不那麼複雜的事,也不能完全算一個非遺的項目,「它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做一點連接。」儘管已經收集了大量的童謠,但「尋謠計劃」還需要不斷去完善。

  從最初摸索門道在公園尋謠的「胡同童謠」(「尋謠計劃」北京站),到現在內容和形式都豐富起來的上海尋謠,尋謠的團隊正不斷在壯大,參與的人也越來越多。

  小河提到,即使因為尋謠計劃的推進,他失去了半年的寫歌時間,但卻獲得了更多的喜悅,獲得了更多的聯動和往來。而漫畫家王爍根據「尋謠計劃」北京站故事所創作的,連接尋謠、漫畫和出版的《尋謠記》,就是這些聯動和往來的一部分。

  《尋謠記》的創作是生活體驗的一部分

  《尋謠記》在記錄小河的尋謠經歷之外,也記錄了9位老人的故事和20餘首童謠。雖然其中的大部分故事都來自於北京的尋謠真實故事,但王爍強烈的個人風格仍舊使得故事區別於現實。

  這是王爍第一次畫一本跳脫出個人情緒去講述別人的故事的書,為此他沒有選擇單純根據現有資料去創作,而是自己又尋著小河尋謠的路去走了一遍。創作的經歷讓他從一個不愛出門的人,變成了常去公園的人。

  這本在陸晨看來「有許多瑣碎的、意想不到的東西」的小書,讓他想到了柘植義春的漫畫《無能的人》裡那個在河邊撿石頭的主人公。或者說,小河和王爍在做的事情都是在河邊撿拾石頭,「無論旁人對石頭的評價如何,他所撿到的就是覺得對自己最有價值的石頭。」

  王爍將細碎的故事聚合如是,小河尋找老童謠則更是。

現場的童謠彈唱,已經成為《尋謠記》分享會的保留環節。(攝影:陸曄)

  「因為音樂,我們變得不一樣了」 

  2020年「尋謠計劃」的發生地為上海,疫情期間尋謠尤為不易,但即便如此,小河與演耳團隊還是收集到了不少童謠。深度參與到「尋謠計劃」上海站中的陸晨對此體會很深。在他看來,在童謠這一層面,音樂人會更加純粹。

  也因為這種純粹,金承志便與他的「彩虹合唱團」在今年一起參加了小河每年都會做的「迴響兒童節」,為孩子們唱了童謠,而這也讓他期待未來能唱更多的童謠。

  而張瑋瑋、高虎等音樂人則參加了線下的尋謠。對於張瑋瑋來說,與小河的尋謠最不可思議的是現場沒有任何彩排的環節,即興唱童謠,這甚至讓他「揀回了與手風琴的關係」 。

  當被問到是否會收集更多童謠時,小河的想法很簡單。「對於『尋謠計劃』而言,有旋律的童謠是重中之重。」文本的流傳很簡單,但當口口相傳的旋律丟失時,就真的丟失了。「因為音樂我們變得不一樣了。對很現實的當下來說,這是很稀有的。」

  在最後,當唱童謠的歌聲響起時,不論是北京的《盧溝橋》,或是上海的《搖船》和《浦東搖籃曲》,現場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音樂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部分。因為「尋謠計劃」,因為《尋謠記》,更多的人正在被連接。(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徐明睿  

相關焦點

  • 尋找那些老童謠,漫畫家王爍畫出一個個溫暖的故事
    這首名為《盧溝橋》的老童謠是由音樂人小河發起的「尋謠計劃」收集而來,並被收錄在王爍的新書《尋謠記》中。現場,孩子們彈唱了老童謠,而本書作者王爍、「尋謠計劃」發起人小河、音樂人老狼和莫西子詩也一起分享了尋找到的老童謠和自己的尋謠之感。
  • 小河X王爍:好的童謠理應改變更多的人
    11月25日晚,伴隨著一首京味兒濃鬱、旋律古樸的兒歌《盧溝橋》,《尋謠記》新書發布會在北京Page One書店舉行。該書的作者王爍,「尋謠計劃」發起人小河,音樂人老狼和莫西子詩在現場展開對談,分享了各自尋找老童謠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收穫。《尋謠記》新書發布會現場。從左到右依次為莫西子詩、老狼、王爍、小河。
  • 緣起於音樂人小河的《尋謠記》:北京胡同童謠故事
    2018年,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音樂人小河把目光投向了北京老城區,發起了「尋謠計劃」,挖掘胡同和社區裡的童謠。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獨立漫畫家anusman(王爍)將尋謠的故事,以及尋找到的唱童謠老人的故事,用不同的時間線和故事線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一部《尋謠記》。
  • 「回到民謠」尋謠計劃上海站專場音樂會 觀後感
    「尋謠計劃」。 從海上尋謠開始,到昨晚的專場音樂會,「主持人陸晨」登上了上海文化廣場的大舞臺。用老周周雲蓬的話說,尋謠團隊不僅找到了童謠,還找到了一位優秀主持人——陸晨陸老闆。他自稱「趕鴨子上架」的主持如他的社交性格般「朋克」,跳脫、歡騰、好玩熱鬧,一下就把溫馨的、淺吟低唱的童謠音樂專場調性給搞熱了。
  • 「真正的民謠是流傳不是流行」,說這句話的小河集結「圈內大神...
    8月14日至15日,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莫西子詩……這些民謠圈擲地有聲的名字將第一次齊聚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舞臺,帶來《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與觀眾一起重拾那些屬於音樂與生活的純粹聲音。「尋謠計劃」由小河和他的團隊於2018年8月發起,是一個對全國範圍內的老童謠進行挖掘和新編的音樂計劃,旨在把老童謠用最自然美好的方式,傳遞給在這個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和孩子們。
  • 發掘和新編快消失的童謠,音樂人小河發起「尋謠計劃」
    在小河看來,「尋謠計劃」不只是為了讓大家找回童年的感覺,「唱一首小時候的歌就找到童年的感覺了嗎?童年其實從來就沒有消失過。無論你現在多大,你的童年都在你現在的生命裡,就在你的身體裡,就在此刻。我們只需要真的看見它。」  從胡同尋謠走向全國尋謠  作為「尋謠計劃」的發起者,小河從2018年開始嘗試尋找「失落的民間童謠」。北京的胡同,是小河「尋謠計劃」的第一站。
  • 萬曉利、小河、陸晨、羅威、孫大肆、錄夢白……國慶齊聚黃浦江邊
    9月30日至10月5日,萬曉利、小河、陸晨、羅威、孫大肆、錄夢白等來自北京和上海的音樂人,將在黃浦江邊的1862時尚藝術中心「開房間」。上海音樂人羅威,打開「客堂間」。羅威的《鋼琴隨筆》在網上連載數年,總播放量突破4億,無數聽眾被他的音樂治癒。
  • 陸晨:後頂馬時代
    一籠三隻大臉貓頂馬解散以後,陸晨還是陸晨。騎電驢出門,去上圖借書,在海關上班。禿頭不會再長出頭髮,赤膊穿西裝(以及更誇張)的場景不大可能重現,形狀像吸血鬼的虎牙笑起來還是很醒目。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陸晨,好像是他和某支重組的北京朋克樂隊對談。他表現出溫和、友善,和不太熟悉的人在公共場合交流的小心翼翼,認真為對方捧場。去年小河來上海尋謠,陸晨作為本地嚮導積極和尋謠團隊一起摸公園,訪老人,做音樂現場。年末一場王爍關於尋謠的新書發布會上,他又被喊去當主持。他和臺上的小河、張瑋瑋那麼熟,親一口抱一記都不在話下,還是會流露出一絲尷尬。
  • 尋找「童年的迴響」快手聯手音樂人小河上線童謠主題音樂會
    據了解,這場音樂會由快手與「尋謠計劃」發起者民謠音樂人小河聯合發起,其主題為「唱首童謠給今天的自己」。不論年歲多大,一旦聽到幼時哼唱的童謠,腦海裡總會浮現童年時光。這場音樂會正是通過童謠連接今天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重溫童年時光。
  • 專訪|小河:尋找童謠,讓我們接近那麼多「天真」人
    小河的改變,帶有消滅自我,超越私心,以無我體現特質的意味。近年他做的幾個計劃:音樂肖像、迴響行動、尋謠計劃,看似在尋歌,其實都與人有關。正在進行的尋謠計劃,2018年8月從北京前門打磨場開始,走過北京、長沙、杭州三座城市,為每座城市留下十餘首經過改編和再創作的老童謠。「尋謠計劃」北京站,左一為小河。
  • 音樂人小河尋找全國消失的童謠:「這是我目前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
    在小河看來,「尋謠計劃」不只是為了讓大家找回童年的感覺,「唱一首小時候的歌就找到童年的感覺了嗎?童年其實從來就沒有消失過。無論你現在多大,你的童年都在你現在的生命裡,就在你的身體裡,就在此刻。我們只需要真的看見它。」
  • 小河:童謠能點亮孩子對於世界的想像
    ——小河  從2018年至今,由音樂人小河發起的尋謠計劃已經進入了第三年。從最初以尋找老童謠為目標,到如今進行了十餘場尋搖計劃 迴響行動音樂會,尋謠計劃的意義早已超越單純的音樂本身。可後來懷孕期間遭到丈夫的反對,未能再去杭州參加,歌詞本也因此而毀。  小河和尋謠團隊將奶奶帶來了杭州尋謠行動音樂會的現場,一圓周奶奶當初的渴望。
  • 中國音樂圈鬼才歌手小河,拯救中國童謠
    尋謠現場音樂會,PonyBoy攝影尋謠計劃開始於北京,第二站杭州,今年3月來到了上海,每個城市都要花上半年到一年時間,一條在上海跟拍了4天尋謠過程,專訪了小河。編輯 | 倪蒹葭小河在公園尋謠每天早晨8點,背著阮琴的小河會走進上海某個公園,悄悄靠近大爺大媽聚集的地方,聽聽他們在聊什麼,自然加入話題,再開始問:我們是收集上海老童謠的,你們有沒有記得小時候唱的童謠?
  • 童年的迴響音樂會完美落幕,快手x音樂小河拯救「消逝」童謠
    這場童謠音樂會由快手與「尋謠計劃」發起者音樂人小河聯合發起,邀請了老狼、龔琳娜、低苦艾劉堃與兒子子彈、莫西子詩、安娜伊思·馬田、小烏力·「拾光者」計劃、鍾立風、陸晨、小老虎,九組音樂人接力彈唱了《盧溝橋》、《螃蟹歌》、《四鳥歌》、《我們又長大一歲》、《DonnaDonna》等十餘首經典童謠。
  • 父親們的故事:尋謠計劃讓我和爸爸有了新的連接
    黃梅雨天,場地在新華路的弄堂裡,住在附近的小朋友們也跑出來聽歌,用尋謠嘉賓高虎的話來形容,就像是夏天乘涼,和街坊鄰居一起唱歌的感覺。在尋謠計劃來挖掘之前,楊倖幸甚至對父親寫過這樣一首歌毫無印象。為了幫尋謠計劃找童謠,她去弟弟家中,翻找爸爸留下的物件,竟然發現爸爸把自己所有的音樂作品和文章都整理得很清楚,每個檔案標出了時間序號,「他似乎知道哪一天有重新打開的機會」。
  • 小河萬曉利張瑋瑋,民謠歌手演起戲來,沒有想像中那麼糟
    「這些破歌,我已經唱了800多遍了。」「每一次唱,我還是那麼感動。」這是音樂戲劇《流浪之歌·河樂隊》裡,郭龍和張瑋瑋扮演的兩兄弟的臺詞。12月11日-12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的《流浪之歌》有點像一部點唱機音樂劇,歌先有了,都是那些熟悉的民謠,張瑋瑋的《米店》、萬曉利的《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小河的《森林裡的一棵樹》……再寫一個故事串聯起來。故事的主人公安,由安娜伊思·馬田扮演。
  • 「童年的迴響」線上直播,小河老狼龔琳娜追尋記憶中的童謠
    3月14號晚8點半,快手×小河「童年的迴響」音樂會將在快手平臺直播。小河、老狼、龔琳娜、鍾立風、莫西子詩、安娜伊斯·馬田等音樂人都將現場參與演出。小河親自為此次音樂會設計了塗鴉海報,同時還聯合快手共同發起「尋謠計劃」線上徵集活動,一起守護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