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部時間2021年1月13日,英特爾宣布,其董事會已任命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為新任執行長(CEO),自2021年2月15日起生效。同時基辛格還將加入英特爾董事長會,擔任董事會成員。他將於2月15日接任鮑勃·斯旺(Bob Swan)的執行長職務。
此次換帥,正值英特爾處理器工藝路線向更小節點(10納米/7納米)轉換而陷入混亂之際。消息傳出後,英特爾的股價上漲了約8%,達到每股58.70美元。
帕特·基辛格是位技術牛人。在英特爾工作了30年,成長為公司的首位首席技術官,是80486處理器的架構師。他共領導了14種不同的微處理器程序,並在Core和Xeon系列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推動了包括USB和Wi-Fi等關鍵行業技術的創建。
換帥的背後
2018年6月21日,英特爾宣布,執行長布萊恩·科贊奇(Brian Krzanich)與公司前僱員有「consensual relationship」,違反了公司相關準則而閃電卸任,自2016年起擔任英特爾財務長(CFO)的鮑勃·斯旺(Bob Swan)臨危受命,在擔任了7個月英特爾臨時執行長後,於2019年1月13日正式接任第七任英特爾執行長,他也成為英特爾歷史上第一個非技術背景出身的執行長。
鮑勃·斯旺的上任讓華爾街的眾多分析師爭論不休,有的認為英特爾需要強大的技術領導人,也有人認為財務背景的他也許能帶給英特爾新的變化。
但事實上,自鮑勃·斯旺上任以來,儘管財務數據出現好轉,但是英特爾的麻煩還是不斷。10/7納米延遲表明英特爾在設計、架構和工藝三者之間的協調方面出現了問題。儘管之前英特爾先後在設計、架構方面出現過問題,但依靠工藝製程的優勢也可以得以彌補;而現在卻在尖端製程方面出現了問題,這將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在7納米工藝中發現了一種「缺陷模式」,導致了良率下降問題。
在工藝製程方面,英特爾一向以滿足最嚴苛的摩爾定律而聞名,在大幅縮小電晶體體積的同時,還導入全新技術,在產品性能提升方面一直超前對手。確實,英特爾發展前50年裡,在工藝研發過程中,一直以世界首創的方式改進位造技術,包括銅互連技術、應變矽技術(2003年)、高K金屬柵(High-k metal gates,HKMG)技術(2007年)、FinFET技術(2011年)。
英特爾在2011年率先進入22納米FinFET工藝製程後,並於2014年率先完成14納米工藝製程量產;由於各種原因,10納米的研發不及預期。於是14納米工藝在2014年推出後被不斷改進,2016年量產14+,2017年量產14++,以彌補10納米延遲的缺憾。原計劃2016年推出10納米,直到2019年5月才正式推出;原計劃2021年推出7納米,由於發現了一種「缺陷模式」,導致了良率下降問題,現在看來又要延遲四個季度。
對此,2020年3月,鮑勃·斯旺表示,重塑公司文化是領導英特爾轉型的關鍵,重新思考幾乎影響了英特爾業務的各個方面。(reshaping company culture is key to leading the turnaround at Intel. The rethink affects nearly every aspect of Intel's business.)
確實正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所說,英特爾存在問題,不僅限於跨城競爭對手AMD再次振興,而且公司的文化需要修正。(Intel has a problem and it isn't limited to renewed vigor from crosstown rival AMD. The company's culture needs fixing.)
技術大牛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
帕特·基辛格,1962年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羅伯索尼亞(Robesonia),1979年獲得林肯技術學院(Lincoln Technical Institute)電氣工程專業副學士學位,1983年獲得聖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 in)電氣工程專業學士學位,1985年獲得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電氣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08年獲選為IEEE院士。帕特·基辛格在VLSI設計,計算機體系結構和通信領域擁有八項專利,目前是國家安全電信諮詢委員會(NSTAC)的成員。
2008年因創作出版了《Balancing Your Family, Faith & Work》和《The Juggling Act: Bringing Balance to Your Faith, Family, and Work》,被威廉·傑瑟普大學(William Jessup University)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79年帕特·基辛格以品質保障工程師(technician in quality assurance)的身份加入英特爾;1993年擔任副總裁,是當時英特爾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擔任首任首席技術官(CTO)兼高級副總裁;2005年1月擔任高級副總裁兼數字企業集團(Digital Enterprise Group,DEG)聯合總經理,5月因聯合總經理Abhi Talwalkar離開,他全權負責DEG部門;2009年加入EMC,領導EMC的信息基礎架構產品業務,擔任總裁兼營運長(COO);2012年9月1日擔任VMware執行長,並加入VMware董事長會。
在英特爾工作期間,為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個人計算機革命提供了所需的處理能力。帕特·基辛格從8088處理器的研發工作起步,歷經80186和80286處理器的研發,到80386處理器的關鍵工程師之一,成長為80486處理器的架構師和設計經理。在管理DEG部門期間,他還領導486DX2、奔騰、奔騰Pro、奔騰II、奔騰III、奔騰IV、Nehalem等處理器的研發,可以說帕特·基辛格為英特爾處理器的輝煌成就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英特爾的首任首席技術官,帕特·基辛格領導開發了多項關鍵技術,包括Wi-Fi和USB。這表明他不僅是一個有力的領導者,而且他知道如何掌握技術產品創作中所進行的實際工作的原理。
如此看來,英特爾在工藝受阻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回歸技術流。帕特·基辛格真是一個技術大牛。
帕特·基辛格在獲悉任命後,在感言中表示,我永遠感激這家公司,我加入英特爾時才18歲,很榮幸能在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和安迪·格魯夫(Andrew Grove)的指導下工作,並且英特爾還幫助我在聖塔克拉拉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繼續學業。我在英特爾的經歷影響了我的整個職業生涯,在當今至關重要的創新時刻,以執行長的身份重返英特爾,將是我職業生涯的最大榮譽。我期待與大家一起繼續塑造技術的未來。英特爾歷史悠久,從CPU到多體系結構XPU公司的轉變令人振奮,我們作為世界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的機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但是我知道我們可以繼續加快創新速度,增強核心業務並為股東,客戶和員工創造價值,我將儘快分享有關我對英特爾的願景和戰略的更多信息。
英特爾的歷任執行長
按照英特爾的慣例,執行長退位,直接任命總裁為執行長就好了。50年,英特爾都是這麼幹的。
從1968年到2018年的50年來,英特爾歷史上只有過6位正式執行長,他們分別是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安迪·葛洛夫、克瑞格·貝瑞特(Craig R. Barrett)、保羅·歐德寧(Paul S. Otellinii)和布萊恩·科贊奇。
除了羅伯特·諾伊斯外,包括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安迪·葛洛夫、克瑞格·貝瑞特、保羅·歐德寧四位都是從總裁位置上被任命為執行長的,而且安迪·葛洛夫、克瑞格·貝瑞特、保羅·歐德寧在擔任總裁前都擔任過營運長。而布萊恩·科贊奇在被任命為執行長前是執行副總裁兼營運長。
從這6位執行長的履歷中可以看出,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安迪·葛洛夫是公司第3號員工,而克瑞格·貝瑞特、保羅·歐德寧和布萊恩·科贊奇都是從畢業後就在英特爾工作的,一直沒有換過公司。
也就是說,英特爾的執行長都是從內部挑選提拔的。
前5任執行長都會兼任一段時間的總裁,然後在退休前將總裁的位置交給公司董事會要著力培養的人,一般兩年左右,總裁就會繼任執行長。
45年來沒有變化。
布萊恩·科贊奇是個例外,在2013年5月2日,他當選了執行長。可總裁位置卻交給了詹睿妮(Renée J. James)。
我們來看看英特爾6位執行長當選時的年齡,羅伯特·諾伊斯46歲、戈登·摩爾51歲、安迪·葛洛夫56歲、克瑞格·貝瑞特59歲、保羅·歐德寧55歲和布萊恩·科贊奇53歲。除了羅伯特·諾伊斯外,其他都是50多歲當選。
還好帕特·基辛格今年也才59歲,還不到60歲。
從1968年到2018年50年,英特爾只有6位執行長,可從2018年6月到2021年1月,兩年半的時間,英特爾執行長卻換了兩茬。
但願隨著帕特·基辛格的回歸,英特爾可以回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