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發表了一篇關於非洲蝗蟲災害的文章,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評論中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接下來我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也希望大家多多轉發,讓更多人了解一下這些冷知識。
1、這麼多蝗蟲是哪來的?會不會是人工飼養的?
利比亞等地方又持續內戰,無人滅蟲,加上非洲這兩年的天氣都比較異常,降雨量增多,植被繁衍迅速,給了蝗蟲足夠的糧食,蝗蟲就迅速孵化成災了。
2、蝗蟲能過紅海?
單個的蝗蟲飛行距離和體力都有限,但是聚集成群以後就會產生變化,變得非常擅長遠距離、長時間飛行。大家都知道海上風大,他們乘風而行的特點給跨越紅海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條件。
另外,他們還能感受偏光信號,利用太陽和星光就能完成導航。要完成跨海行動,蝗蟲群第一批會落在海面上淹死,形成一片落腳地,後面的蝗蟲趴在上面休息以後再飛。有這種種群特點的還有螞蟻,他們過河的時候或者遇到火的時候也是抱成一個球滾動,以保存集體。
1988年,薩赫勒的蝗蟲群只用了5天就完成了跨越大西洋,出乎意料的出現在5600公裡外的加勒比海島上。
有朋友還提出一種預想:能不能攔個電網,這樣他們飛過的時候就電死了。事實上,蝗蟲的數量太多了,鋪設電網的話,最多就是電死幾批,對後面的蝗蟲沒影響的。
3、蝗蟲會不會攜帶病毒?我材料都準備好了,你告訴我蝗蟲飛不過來?!
事實上,單個的蝗蟲體內不分泌毒素,一旦成群,就會啟動他們的群體防禦機制,分泌苯乙腈化合物警告天敵,使其不愛吃,我們的雞鴨生物防治都是選擇在幼蟲和沒有成群的時候進行防治的,防大於治。成群的蝗蟲受到天敵攻擊時,蝗蟲會把苯乙腈變成氫氰酸,動物吃多了也會中毒難受,這也是他們應對天敵的防禦策略。
蝗蟲群的遷移一般會乘風而行,所以他們的移動速度比你想像的要快得多,他們一天就吃絕了幾十裡地的所有植物,一天遷徙50——150公裡,能飛到300~600米的高度,飛的最高的能飛到3000米,怎麼抓?
所以蝗災,最重要的還是防,其次才是發生後的治理。我國這些年沒有發生太大的蝗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科學家,而不是廣大吃貨。哪有什麼天佑中華,都是無名英雄在默默守護國家。
另外,我還想說一點,一平方公裡的蝗蟲一天能吃掉3.5萬人的食物,如果不能解決好,下一個隨之而來的就是饑荒。跟吃蝗蟲相比,更重要的是全國人民的糧倉好吧,還是要分清輕重緩急。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在跟相關國家的科學家取得聯繫,商談合作了。
4、幸虧蝗蟲是食草動物!
非洲蝗不是單一植食性昆蟲,植物吃沒了會轉變食性,開始吃肉。不過我們也不需要擔心,蝗蟲不會吃活的人,要吃也是吃死亡的小東西。歷史上鬧蝗災也沒有吃人的情況。
5、全國蝗蟲預警和防止體系是什麼?
我們國家為了滅蝗,曾經組織過人民挖蟲卵、用飛機撒農藥,創造不利於蝗蟲生長的環境,此外還引入了殺蝗蟲的真菌,就是這樣,70多年來也沒把蝗蟲都滅了。 2000年,新疆還爆發了特大蝗災。
我昨天的文章裡寫了,我們國家的糧食麵臨很大的缺口,糧食進口量是很大的。有想看的朋友可以去歷史列表裡看一下。而世界範圍來看,印度是土地私有制,老百姓買不起糧,但農場主卻還能夠向外國出口。它目前是世界低價糧食的主要供應地,所以還是期待印度那邊給力一些,不要因為蝗災造成大面積減產,否則老百姓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也歡迎轉發讓更多的朋友了解這些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