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樓價升到麻木 下半年或放緩

2021-12-22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顏倫樂 梁悅琴 蔡競文)樓價升到麻木。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佈6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89.4點,較5月再升1.6%,為連續27個月上升,累計升幅達43%,也是史上最長升浪,當中更有20個月創新高。雖樓價再度破頂,但業界普遍對後市會否繼續大升有保留,不少人擔心中美貿易戰爆發愈演愈烈,加上本港臨近加息期,預料後市升幅會收窄。

本港大面積單位升幅按月升逾2%,幅度超過細面積單位。 中通社

差估署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樓價指數報389.4點,按月再升1.6%,按年則升16%。而總結今年上半年,樓價指數已累計上升10.4%,升幅與去年同期9.3%相比,高1.1個百分點。事實上,相關指數已連升27個月,再創有記錄新高,期內累積升幅43.3%。而自2016年11月樓價指數升至306.7點突破高位後,指數已連續20個月破頂,較2016年高位升27%。

租金年升6%幅度遜樓價

各類型單位中,以面積753方呎至1,075方呎的C類單位升幅最大,最新錄345.8點,按月上升2.19%,反映大面積單位開始追落後。而面積1,076方呎至1,721方呎的D類單位亦錄2.03%升幅。反觀一向為升市火車頭的細單位,面積430方呎或以下的A類單位及面積431至752方呎的B類單位,彼此升幅只得1.58%及1.59%。

租金方面,6月全港私樓租金指數再度攀升,最新報193.7點,較5月191.4點升1.2%,按年則升6%。總結上半年,租金指數累升3.3%,較去年上半年升幅5.3%放緩。

學者:反映辣招效用有限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莊太量昨指,樓價一再上升,反映政府一系列樓市辣招基本上未能收效,因為本港對於住宅的需求大,加上樓市辣招副作用大,打壓二手樓市交投,而樓市主要以二手供應為主。他不建議政府在辣稅上加碼,因為最終會轉嫁予買家,而內地禁售政策不適合香港,因為會打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形象。

莊太量又指,本港樓價持續創新高,會加重來港做生意人士的成本,但已非新鮮事,又指中小型單位售價升幅可觀,但外來資金主要買入大型單位,超級豪宅售價的升幅將會跑贏大市。他又預料,本港租樓人數未來將會增多,主要因為人口增長,來港工作及留學的人數增加等。但政府現時政策不鼓勵市民擁有超過一個單位,本港租盤供應不升反跌。

測量師:小心外圍事件影響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主管林浩文表示,私樓樓價指數再創新高,升幅更加比估計為高。他估計今年一般住宅及豪宅升幅10%至12%;超級豪宅(山頂及南區)升10%至15%。 現時升幅已達10%,預期下半年升幅會收窄及緩和。

他認為,未來6個月影響本港住宅樓市會是政府政策及突發性外圍經濟或政治,之後才是供應及加息走勢。目前樓價高企,不是一般小市民能負擔,但以現時情況,又看不到有任何重大因素令樓價在下半年大幅下滑。他又指,租金現時已在高水平,預測今年繼續是中小型單位租金「追」樓價升幅。

君傲灣分租房呎租高見125元。資料圖片

6月官方樓價指數連續20個月創新高,官方租金指數亦連續5個月創新高,同時亦是單位越細租金越貴。昨日市場就再現天價分租房成交,市場消息指,將軍澳君傲灣一個面積僅約56方呎睡房以月租7,000元租出,呎租高達125元,比「亞洲樓王」山頂MOUNT NICHOLSON呎租117元還要高。

君傲灣56方呎租7千元

消息指,君傲灣第1座中層K室,面積670方呎,屬三房套間隔。業主於2012年以598萬元買入單位,業主上月中旬放盤,一間屋三間房全部分租,兩間細房約56方呎各叫租7,000元﹔主人房連套廁約110方呎,叫價1萬元,呎租90元。據悉,業主指定租客為女性外,不可煮食,不包水電煤。若3間睡房以叫價全數租出,即每月租金總收入約2.4萬元,料業主可享租金回報近5釐。結果,其中一間睡房成功以月租7,000元租出,折算呎租高見125元。

事實上,將軍澳今年內已多次錄得天價分租房成交,部分呎租比山頂樓王還要高。如維景灣畔第5座一個高層面積664方呎單位,分間為5個房間,當中一個原則細房,面積約50方呎,以月租約7,500元租出,呎租達150元,創出全港住宅呎租新高紀錄。相比之下,山頂「亞洲樓王」MOUNT NICHOLSON 中層B室,面積4,289方呎,今年3月以50萬元租出,呎租才117元。另外,將軍澳日出康城緻藍天一間110方呎梗房,今年1月以月租9,000元租予一名內地生,呎租亦達82元。

政府6月底推出的「林鄭六招」滿1個月,其間適逢中美貿易戰,大市交投淡靜,中原十大屋苑7月份錄130宗成交,按月挫39.3%,創一年新低,僅高於去年7月118宗交投量。同月美聯十大屋苑錄118宗成交,按月更跌42.2%,終結連續4個月錄得逾200宗水平,並為12個月新低。

麗港城跌幅最顯著

中原十大屋苑當中,僅得太古城及新都城交投量錄得升幅,其餘八大屋苑均報回落,麗港城跌幅最顯著,全月僅錄4宗成交。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林鄭六招」影響陸續浮現,而7月一手成交宗數也未如理想,全月錄得不足1,100宗成交。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則認為,新房策未有壓抑樓價,主要是針對新盤空置問題著墨。反而中美貿易戰持續,股市反覆波動,增添觀望情緒,惟業主叫價態度強硬,加上暑期外遊等季節因素,導致二手交投顯著回軟。他預期,8月二手表現仍然會受到一手持續推盤影響,交投將續受壓。

相關焦點

  • 香港樓價月挫3% 7年最勁
    受惠於豪宅樓價止跌,CCL的按周跌幅明顯收窄,CCL大型單位最新報141.03,按周升0.27%,並且連續3周在141點水平徘徊。不過,中小型住宅樓價調整尚未結束,CCL中小型單位報134.85,按周跌0.1%。
  • 楊官華:香港樓價,600萬是分水嶺!
    1、2千元……簡單來說,香港人一個月的收入,並不足夠買市區的私人住宅一呎的樓價,香港有130多萬私人住宅,用平均呎價去量度單位面積,實用面積300~400呎的單位已經超過$600萬港元。港府打擊樓價的辣招之一是控制銀行樓宇按揭貸款,$600萬以上只能做6成按揭貸款,$600萬以下最多可借8成按揭貸款。換句話說,如果閣下要買市區兩房,樓價超過$600萬,必需有$240萬或以上的現金作首期,如果閣下擁有第一套房,要買入第二套房需要付出額外印花稅15%樓價,買樓成本增加過百萬!
  • 汪敦敬: 升災告急 2018年香港樓市再上升
    本音頻大小1M美國宣佈了於10月開始每月縮表100億美元後,但到10月25日,聯儲局的資產規模數據是44611.17億美元,比9月
  • 香港疫情放緩 卡拉OK等4類場所將重開
    原標題:香港疫情放緩 卡拉OK等4類場所將重開   新華社香港5月26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6日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放緩,特區政府將放寬對卡拉OK等4類場所的營業限制,以循序漸進方式恢復社會經濟日常活動。此外,香港國際機場乘客轉機服務從6月1日起也將適度恢復。
  • 嚴肅談香港系列:香港的住房問題
    長期以來,香港樓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早已脫離普通市民的購買能力,使民眾長期「望樓興嘆」;香港房委會最新數據顯示,一般申請者公屋排隊上樓至少需輪候5.1 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也延長至2.8年,不僅引致市民生活質素出現嚴重倒退,更影響到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
  • 港樓市五窮月由頭升到尾 學者:下月料續升逾1%
    學者預計,除非「六絕」出現股市劇瀉,否則對用家主導的樓市影響不大,加上美國仍未確認加息時間表,估計下月在強烈的需求推動下,樓價仍有機會升1%至2%。股市「五窮魔咒」應驗,惟樓價破頂之聲自今年初至今不絕於耳,本港「居屋王」及「公屋王」之排名一直更新,幾乎全面刷新去年排名紀錄,及至本月直飆的樓價仍未有喘息之勢,由月初升到月底。
  • 香港居屋公屋月月破頂
    樓價升勢蔓延至公營房屋,學者直呼「不可思議、不尋常」,認為供應不足以及低息環境是主因,不過觀測下半年加息機會增加、外圍經濟不明朗因素,以及房屋供應陸續增加,預料下半年公屋、居屋樓價難再升。■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洪鏘今年2月金管局「加辣」收緊按揭言猶在耳,然而措施被市場消化後,樓價照升依舊之餘,升勢更蔓延至二手公營房屋,全港居屋造價三甲紀錄,在上半年幾乎完全洗牌。
  • CCL按周升1.22% 報188.34點 內地投客增加
    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188.34點,按周升1.22%,升幅29周以來最大。
  • 負資產爆升14倍噩夢重臨
    曾經纏擾香港業主的負資產噩夢重臨!
  • 【香港要聞】平安夥路勁奪黃竹坑站 總投資逾百億
    資料圖片單偉豹看好未來樓價消息指,項目可建樓面576,950方呎,市傳補地價金額46.84億元,每方呎樓面補價8,119元,另固定分紅比例為35%,為鐵路項目有既定分紅以來「最辣」項目之一。單偉豹昨日披露,項目計及建築費後,總投資額100多億元,「我都覺得搶得幾犀利,建築費又唔平,但民間喺銀行啲錢仲係好犀利,始終人要住,我哋認為無論如何樓價都唔會跌,政府推地點快都好,由取得地皮開始,到建成樓宇都要十年八年。」
  • 香港人是富了還是窮了?
    香港人的食物和住屋的支出愈見沉重,其通脹升幅長期跑贏其他範疇,更恐有惡化之勢。反觀香港近年公營房屋建屋量始終落後於回歸以前,無法應付中下階層上樓需求,變相迫使他們只能在私人市場尋找居所。還要注意的是,上述統計僅只針對樓價,但是本地私樓租金同樣高昂,世邦魏理仕在往年的《全球生活報告(Global Living Report)》調查便發現香港樓房月租排在世界第三名。
  • 【香港要聞】成立僅八載 恆管升大學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柴婧)一直爭取成為私立大學的恒生管理學院昨日正式「升呢」,成為本港繼樹仁大學後第二間私立大學
  • 香港人都住什麼房子
    香港的樓價為何一直居高不下呢?  1899年,殖民地政府沒收了香港原居民的土地(資料圖片)香港居住難的問題由來已久,但這一切的根源恐怕還得從港英殖民時期清算起。香港原為廣東省寶安縣的一個邊陲漁村。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被英國侵佔。1841年中英兩國簽訂《南京條約》,香港土地歸英國王室所有。
  • 國慶期間,香港旅遊、酒店、銷售業「高臺跳水」
    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8月整體訪港旅客有近360萬人次,按年急跌近4成,當中內地客按年下跌逾42%,短途市場旅客也減少32%。港8月零售銷售值急跌23%名店雲集的廣東道,國慶期間葉門可羅雀,昭示著香港零售業的不景氣。
  • 【香港要聞】香港風水大師柏天心:股樓入冬 小心轉寒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最近3個月股樓全面反彈,但福兮禍之所伏,多年來的金融風波早已把港人磨練得銅皮鐵骨
  • 【盤點】2017香港樓市十大新聞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梁悅琴、蘇洪鏘)2017年本港樓市可用「突破升軌創新高」來形容。
  • 由「負資產」到「父資產」
    不經不覺香港已回歸20年,期間香港樓市經歷前所未有的高低起跌、大風大浪。有人因為炒樓而輸身家、破產、甚至賠掉寶貴生命;亦有人因為投資有道賺大錢、提早退休、甚至成為億萬富豪。回想樓市狂熱始於1996年9月,被喻為「雙城記」的荃灣「愉景新城」和北角「港運城」反應熱烈,把炒風由豪宅市場伸延到大型屋苑。當時大量炒家「摩貨」,只要樓價一升,炒家便會摩出圖利。他們會以一成大訂炒十成樓價,只要升10%,炒家便會賺到相當於一倍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