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推進,入圍首輪建設的140所高校,多多少少都取得了一些成績。「雙一流」的名號漸漸深入人心,「雙一流」高校也成了名校的代名詞,不少高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表示「非雙一流不考」。
我們承認入圍首輪「雙一流」建設的140所高校整體實力很強,但我們不能否認有一些「非雙」高校(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實力也很強,比如這4所「非雙」高校,它們不是「雙一流」,但是地地道道的重點大學,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
1、燕山大學
燕山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根同源,1960年獨立辦學時為原機械工業部直屬高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現為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和河北省四方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
燕山大學是老牌機械強校,在原機械工業部直屬期間,該校與合肥工業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現併入吉林大學)3所高校一起被稱為「機械四小龍」。2016年,燕山大學作為教育部選定的兩所高校之一,工程專業國家認證接受了《華盛頓協議》國際專家的觀摩考察,支撐我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國際工程教育組織。
2、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是1978年被確定的全國16所文理工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現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10個湖南省國內一流培育學科,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數學等4個學科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SCI、EI論文發表數連續五年位居湖南省屬高校第一。
湘潭大學綜合實力較強,在不少大學排行榜中位列國內高校百強。2021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湘潭大學排中國內地高校第95位;2021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湘潭大學排中國內地高校第76-91位。
3、西南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坐落在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建校70餘年,西南政法大學為社會輸送了超過了30萬名優秀人才,他們活躍在政法一線,有的擔任省部級領導,有的任國家首席、一級或二級大法官,有的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頂級院校法學院從事教學研究工作。
西政的法學實力全國公認,口碑不輸「雙一流」建設高校。第四次學科評估,西政法學一級學科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四所高校法學共同入圍A級學科,為重慶市唯一入圍A級的學科。
4、陝西科技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也是新中國第一所輕工高等學校,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院校之一。該校1998年之前為原輕工業部直屬高校,後劃歸為陝西省管理,並先後入選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和國家「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成為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和陝西省共同建設的重點高校。
陝西科技大學的王牌學科為應用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輕化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在輕工領域頗有影響力,相關專業畢業生很受行業內認可,就業質量較高。
上面4所高校均為全國重點大學,也都是所在地重點建設的地方院校,它們會入選下一輪「雙一流」建設嗎?要想得出較為靠譜的推斷,我們不能只參考它們的綜合實力,還要考慮一些實力之外的因素。
第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國家戰略布局
「雙一流」建設以「211工程」和「985工程」為基礎,涵蓋了所有「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既是對「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肯定,也是在充分發揮「雙一流」建設對區域、行業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因為早前「211工程」的實施,就考慮到了國家戰略布局,一些綜合實力不是很強,但戰略位置很重要的高校,被納入到建設範圍。顯然,「雙一流」建設部分沿襲了「211工程」建設的策略。
第二個要考慮的因素是特殊需求
有些高校綜合實力不夠強,但擁有長期建設、特色鮮明、無可替代且國家經濟社會迫切需求的學科或領域,大概率會被納入到「雙一流」建設範圍。入選首輪「雙一流」建設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就是如此,該校大氣科學國內一流,幾乎無人能敵,所以成為了少數沒有211高校身份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之一。
綜上我們發現,文中提到的4所「非雙」高校,有的整體水平很高,但入選下一輪「雙一流」建設的機率不大;有的綜合實力不夠強,但很有可能入選。至於究竟是哪幾所高校入選下一輪「雙一流」建設的可能性大,大家心裡應該都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