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活,聆聽美好,歡迎收聽封面夜讀,我是今晚的主播安徽。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接受壞情緒,是走出低谷的良方》。
不得不承認,緩緩流淌的歲月裡,我們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些低谷時刻。健康、工作、生活、交友,有一樣失去了平衡,就常常會將我們推入壞情緒的谷底。在低谷裡的我們,壓力重重,情緒不高,甚至是焦慮裹挾著恐懼,以至於引發生理不適,變得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不好好工作,不好好生活。
閨蜜小倩最近黑了頭像,匿了朋友圈,進入省級媒體單位工作兩年的她,越發失去當年那個播音系小花應有的風採。小倩對還帶著學生思維的自己感到不滿,但又難以融入新的職場環境。「我每天很忙,但是我一靜下來就覺得心情好差,我以前不會這樣的。」小倩淡淡的語氣裡透著納悶和不解。她處在的低谷,名叫成長的陣痛。
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年輕人,有的在職讀研,往返於單位和實驗室,因為壓力過大住進了醫院;有的一畢業就興奮地開始了北漂生活,不久卻吃起抗抑鬱症的藥物。當朝氣蓬勃的靈魂被推入情緒的低谷,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思緒萬千造成超負荷的思考,人生的階段性考驗就這樣變成了過不去的坎,堵在心口。
接納情緒,理解自己
要破除壞情緒,首當其衝的就是要承認自己有壞情緒,承認面前考驗的難度,接納處於壞情緒中的自己,也接納這個存在不足的自己。
林清玄曾說:「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想想確實如此,生活平淡如水,常飲自覺微微泛苦,快樂和驚喜只是點綴其上的落花。我們常說的「先苦後甜」也是這個道理,若是沒有苦澀滋味的映襯,甜蜜的生活也不會那麼令人神往。
因此,不如意的事激發悲觀的壞情緒也是常態,只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調節情緒並不像小孩子的糖掉在地上,哭一場就好了那麼簡單。但我們不必因此就懷疑自己:「我以前不會這樣的呀?」「我怎麼變成這樣?」面對的考驗越來越難,情緒反應也越大,低谷時段越來越長,調節起來也就越發困難。隨著時間、身份、地點等條件因素的變化,我們面對事物、處理事物常常不能依靠以往的經驗,而需要走出來、推自己成長,這當然不是個容易的過程。
整理情緒,別在深夜
同事陽陽最近因為男友換工作的事情,兩個人發生了爭執,但小陽說,她最近都堅持早點睡覺,因為如果睡得太晚就會想好多白天來不及想的事情,大概早就分手八百回了。陽陽的做法很是理性。
誠然,面對低谷困境,自我反思是一個好方法,但是白天大多數人常常忙於生計,疲於奔命,擾亂因素多,沒有時間靜下心好好思考,這使得安靜的深夜成為了很多人整理思緒的時段,但其實這不是一個好的思考時間。晚上,人的思維是感性因素佔主導的,往往變得更加多愁善感,在夜色氛圍渲染下,放一首深情的歌,就能把回憶和隱憂串成跑馬燈,在腦海裡循環播放。這時候的所想所做,多半都會是意氣用事,還有可能會造成失眠,影響第二天的精氣神,陰鬱的情緒就這樣無形中又拖長了一天。
所以情緒差的時候,想太多不如早早休息,許多壞情緒都是累出來的,要先維護好身體的狀態,才有精力去安撫心理的感受。
主動溝通,比憋著強
去年有一條社會新聞上了熱搜,讓我印象深刻。說一個小夥子傍晚騎車逆行,被交警攔下後跪地痛哭。小夥是個程式設計師,每天加班到12點,當時女友沒帶鑰匙讓他送,單位又等他回去……他對民警斷斷續續地訴說,那句「我不想這樣的,我只想哭一會」,讓不少網友表示「溼了眼眶」。這位小夥的反應其實就是在當一個人面對多重任務並列時,由於不能很好地處理應對而產生的情緒崩潰。
雖然我們常說,做事要靜下心來,先做好這一個,再開始下一個,但生活中的事情從來不是乖乖地依次排開,而是某種程度上的「蜂擁而至」。面對多重任務來襲,我們應接不暇卻選擇悶頭不吭聲時,壞情緒其實並不會慢慢淡去,而是會不斷積累和加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主動溝通,真比憋著強。如果獨立思考和應對了很久的事情還是沒有眉目、無從下手,甚至你還處於逃避的狀態,那選擇主動溝通,就很有必要。移動通訊如此發達的時代,千萬不要封閉了自己,在難題處理和情緒調節面前,沒有坐享其成的「船到橋頭自然直」。自己處理不好,選擇一個信任的人訴說訴說,甚至幾個人圍在一起開個小小茶話會,你有可能會在自我表達中突然想通,也有可能在交流互動中獲得新的靈感,亦或可能在此過程中打開了自己,轉移了壞情緒。
更重要的是,你能在他人對你的理解中,換個角度看自己,做到真正的接納和理解自己,這會是你走出低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主播:安徽文章作者:打光師Drogheda來源:封面新聞特約作者監製:王浩野 羅志強美術設計:姚海濤封面新聞聽封音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