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猶人為什麼要「遲鴨子」過七月半!

2021-02-19 上猶圈

                                                                                                                                                        

自己殺的鴨子,再多毛也得吃……                                                                                                                                                                                                                                                     

客家地區流行一句諺語:「七月半的鴨子命不長」,七月半這天客家人家家戶戶都要「遲」鴨吃,這是為什麼呢?

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人們會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遊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過節就吃鴨子。

也有傳說認為,祭祀祖宗時,所用的紙錢、衣物是要靠鴨子馱過奈何橋的。所以在中元節當天的祭祀品以鴨子為主。祭祀儀式完畢後,剩下的鴨子,人們就「散福」了,所以留傳下來中元節吃鴨子習俗。

人們認為,「鴨」諧音「壓」,在鬼節吃鴨子就能壓住回魂,驅魔僻邪。

農曆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相傳古代婦女為了壯陽,都會在這一天叫一個男子來陪自己過夜(叫鴨),可是慢慢發現叫男人太花錢,不少貧苦家的孩子就用吃鴨肉來替代叫鴨的習俗,演變至今就變成了吃鴨肉的習慣。

有人認為,這個時節正是鴨子最為肥美的時候,正好用來祭祀和食用。以前,人們是在開春(三四月份)的時候開始養鴨子,到「七月節」這段時間剛好是鴨子成長的季節,由於古代人生活比較貧苦,只有到了節日才捨得殺鴨子吃,於是到七月節家家戶戶就都愛殺鴨子,吃鴨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

其實吧

現在的人在「七月半」吃鴨子

並沒有那麼多講究

無非就是找理由加個菜罷了

鴨肉適用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發低熱、體質虛弱、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佳。同時適宜營養不良,產後病後體虛、盜汗、遺精、婦女月經少、咽幹口渴者食用。

據說,每年七月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和鬼眾們披著盛裝共度佳節,讓那些禁錮在地獄的鬼魂走出地獄,到人間享受血食。

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

有的地方在親人去世時,家人會留下死者的帽子衣褲鞋襪等衣物,在七月十四對故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請道公做法事,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燒紙錢是不能只獨給自己的亡親,也要給無後人的亡靈燒一點,否則難免他們不會在陰間為難自家故祖,於是這便有了為孤鬼「燒孤衣」傳統。

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紙品的花樣也越來越多,與時俱進。

那你所知道的中元節

還有一些什麼風俗知識呢?

歡迎在底部寫留言告訴大家哦~

相關焦點

  • 很多廣東人為什麼在七月十四過「七月半」│很少人知道原因
    農曆七月十五,習俗通稱為「中元節」,又稱七月半、鬼節。按照民間信仰和道教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是管轄陰間的地官大帝的生日,此日要打開地獄之門,祖先和其他鬼魂都會由此來到人間。因此人們就要祭祀,為之求福,這樣便逐漸形成了節日。 然而,客家人的「中元節」、「七月半」卻大多不是農曆七月十五,而是比之早一天的農曆七月十四。明明是七月十四,卻又稱「七月半」,此為何也?
  • 又到「七月半」
    七月半 七月半又叫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是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也有的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熱天的日子真的難過,轉眼又到了七月半。
  • 「七月半」三禁忌
    鬼魅中元節民間俗稱七月半,和除夕、清明、重陽稱為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人們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七月半!七月半!有的小夥伴怕哦,有的小夥伴又調皮了……
    因為「七月半」到了……七月半:又稱中元節,俗稱鬼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七月十五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 建甌人這幾天忙碌的事情-七月半·祭祖燒紙
    一、什麼叫「七月半」? 「七月半·祭祖燒紙」——建甌民間的一種過中元節風俗。 建甌民間傳統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俗謂「七月半」。時間段一般在農曆七月十一至十五,家家戶戶祭祖先、燒紙錢。
  • 為什麼隆回人過鬼節要吃鴨子?這些禁忌好多人都曉不得!
    為什麼隆回人喜歡過七月十四? 但是捏,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發現,隆回過「鬼節」不是在農曆七月十五,而是在農曆七月十四。為什麼要提前一天呢?
  • 「七月半 鬼門開」,在將樂要注意哪些?
    相信很多將樂人一到農曆七月特別是家裡面的老人的都會注意這些事情農曆七月半前不要買衣服啊!
  • 中元節文化:「七月半,鬼門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燒紙錢?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俗語說「七月半,鬼門開」,一踏入七月,鬼門關會大開,遊魂野鬼會藉此時在人間游離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祭祀,直至七月三十日鬼門關再度關閉時,鬼節才結束。
  • 【古文賞析】西湖七月半
    點上面↑藍色字↑一鍵關注我們編輯:喜寶xibaolife 七月半| 佛家為盂蘭盆節,道家則為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民間則為鬼節。古時七月半時個隆重的節日,從張岱「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便可知,民國期間七月半時遠比「七夕」、「清明」熱鬧的節日。如今冷落只於祭祖驅鬼一項。月冷西牆,今日閉門不出吧。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
  • 七月半 | 傳統的中元節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農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明日,乃是傳統的中元節,俗稱「鬼節」。,陪伴過我們的逝者們,以及表達對世間萬物的敬畏和善意的回饋。
  • (鬼節傳說)七月半,神鬼亂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組成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那些離開了的人啊,活著的人從來沒有忘記過,還是會夢到那熟悉的身影,還是會想起那曾經的日子,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流眼淚。
  • 湖口人明晚儘量不要外出,一年一度的「七月半」來了!
    七月半來臨,由於湖口各個鄉的大體都相同。這個時候湖口人都會給故去的親朋燒紙,以示悼念,而關於燒紙的傳統和禁忌,你知道多少呢?網絡配圖「七月半」指的就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正規稱之為中元,在湖口則俗稱為「七月半」或「鬼節」。
  •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明末文人張岱的《陶庵夢憶》卷七有一篇《西湖七月半》,列舉了遊湖看湖的五類人:「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 關於農曆七月半中元鬼節的傳說
    傳說從陰間往陽間來有一個寬闊的大河,被稱為奈河,奈河寬到一個最會遊泳高手也無法偷渡遊到對岸,諾大一個奈河上有一個奈河橋,人的魂魄被陰差押過奈河橋,是無法再想逃回來的,只有七月中元節陰間放長期了,這些陰魂都得跨過奈河橋到陽間享祭並看望子孫,那麼問題就來了,幾千年來,每個陰魂都投胎過多少次,要跑過多少陽間路,大家都在這幾天之內完成跨越奈河的旅程,奈河橋的的擁擠就無法用文字來形容了,
  • 七月半「鬼門開」的這些禁忌,萬年人不可不知!
    以前萬年人,會在「鬼門開」到來前一個星期就開始忙活,買來紙錢,包成冊子,寫上先人的名字與後人之間的關係,到了七月半,擺上煮好的冬瓜肉、茄子雞腿,豆腐,白米飯(注意:這些都是要沒有吃過的新鮮煮的),開始給過世的親人燒紙錢。一邊燒一邊會呼喚親人的名字!叫他們回家來,來享用祭品,順便叫逝去的親人保佑家人平平安安!
  • 七月半的冥思
    立秋剛過幾天,在一場清涼的雨後,燠熱的天氣卻不曾涼爽起來,時值七月半,道教傳統的中元節之日。一個內涵豐富的祭亡、祀鬼、解難、赦罪的盛大的華夏民俗節日。漢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時之氣的風俗,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時間,迎秋、秋嘗與秋祭之俗逐漸在民間形成了七月為神鬼之月的俗信。人們習慣稱中元節為「鬼節」。甲骨文中「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人」字,上面卻是個詭異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
  • 七月半「鬼節」禁忌都有哪些?看到原因笑翻了!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成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大家可以再文末留言你家那邊是怎麼過的?比如,虎妹那兒就是七月十四日過節的……)福州鬼節的祭祀方式:煮一桌祭品,然後擺祭品、燒紙錢、放鞭炮請去世的親人回家來吃飯。福州鬼節的禁忌與注意事項:十四的晚上七點過後不讓出門。晚上要早點回去,不要去河邊的位置。
  • 味蕾莆仙丨金粿、薄荷糕,莆仙人「七月半」的獨特美食
    七月十五是民間所稱的「鬼節」(亦是佛教的「盂蘭盆節」,道教的中元節),莆仙人稱「七月半」,以前聽「七月半」三個字,總覺得有點糝得慌。長輩告誡,白天不準去溪邊遊泳,夜裡不準隨便出門,不能隨便偷吃祭祀供品等等。
  • 西湖七月半 |相關閱讀
  • 明天七月半,聊聊「鬼月」的來歷和禁忌
    ,所以七月半這天,陰間亡魂們都要四出接受大帝考核,常常有百鬼夜行的說法,故被民間稱為鬼節。為什麼七月是「鬼月」據說從農曆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