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殺的鴨子,再多毛也得吃……
客家地區流行一句諺語:「七月半的鴨子命不長」,七月半這天客家人家家戶戶都要「遲」鴨吃,這是為什麼呢?
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人們會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遊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過節就吃鴨子。
也有傳說認為,祭祀祖宗時,所用的紙錢、衣物是要靠鴨子馱過奈何橋的。所以在中元節當天的祭祀品以鴨子為主。祭祀儀式完畢後,剩下的鴨子,人們就「散福」了,所以留傳下來中元節吃鴨子習俗。
人們認為,「鴨」諧音「壓」,在鬼節吃鴨子就能壓住回魂,驅魔僻邪。
農曆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相傳古代婦女為了壯陽,都會在這一天叫一個男子來陪自己過夜(叫鴨),可是慢慢發現叫男人太花錢,不少貧苦家的孩子就用吃鴨肉來替代叫鴨的習俗,演變至今就變成了吃鴨肉的習慣。
有人認為,這個時節正是鴨子最為肥美的時候,正好用來祭祀和食用。以前,人們是在開春(三四月份)的時候開始養鴨子,到「七月節」這段時間剛好是鴨子成長的季節,由於古代人生活比較貧苦,只有到了節日才捨得殺鴨子吃,於是到七月節家家戶戶就都愛殺鴨子,吃鴨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
其實吧
現在的人在「七月半」吃鴨子
並沒有那麼多講究
無非就是找理由加個菜罷了
鴨肉適用於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發低熱、體質虛弱、食欲不振、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佳。同時適宜營養不良,產後病後體虛、盜汗、遺精、婦女月經少、咽幹口渴者食用。
據說,每年七月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和鬼眾們披著盛裝共度佳節,讓那些禁錮在地獄的鬼魂走出地獄,到人間享受血食。
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
有的地方在親人去世時,家人會留下死者的帽子衣褲鞋襪等衣物,在七月十四對故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請道公做法事,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燒紙錢是不能只獨給自己的亡親,也要給無後人的亡靈燒一點,否則難免他們不會在陰間為難自家故祖,於是這便有了為孤鬼「燒孤衣」傳統。
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紙品的花樣也越來越多,與時俱進。
那你所知道的中元節
還有一些什麼風俗知識呢?
歡迎在底部寫留言告訴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