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是的。
由於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奧運會、歐洲杯延期,五大聯賽、中超、NBA、CBA先後停擺,原本的「體育大年」消失,百年未見之局面到來,留給了行業無限惆悵和滿腔焦慮。
對於NBA球迷來說,這個夏天本應該和往年的任何一個夏天一樣,慶祝自己支持的球隊奪冠,期待著自己喜歡的球星來中國參加活動和一些球迷見面會,然而今年什麼都沒有,就連正常的比賽直播都很難看到。
這一切變了,NBA比賽停擺了至少4個月,來自中國的球迷悄悄流失,就連NBA中國獨家網絡轉播平臺的騰訊都將去年花15億美元買來的5年NBA版權從騰訊體育移交給了騰訊視頻。
不少關注這一事的媒體認為,騰訊決定將NBA版權轉交給騰訊視頻,有助於騰訊進一步釋放NBA版權的價值,給NBA帶來更多的用戶量,擴大NBA的受眾規模。
然而,在我看來,是NBA的觀眾在流失,NBA的比賽存在不確定性,騰訊體育需要轉型。
NBA的用戶規模達到了天花板,甚至在流失。沒有了視頻直播,沒有了自己喜歡的球員,大家都不看NBA比賽了,電競直播、CBA它不香嗎。
自從2019年10月,NBA火箭隊經理莫雷和馬刺隊教練波波維以及NBA總裁肖華奇發表對中國的不正當言論後,CCTV5無限期暫停轉播NBA的比賽,騰訊體育也取消了對相關賽事的轉播。由於NBA某些人錯誤的政治言論和國內不轉播比賽,球迷流失了一大片,雖然後來騰訊體育悄悄復播一些賽事了,但是球迷少得可憐。
2020年1月27日,NBA傳奇球星科比在一次乘坐飛機中,發生意外,當時令很多喜歡科比的球迷悲痛欲絕,科比走後,看NBA的球迷又流失了一大波。
受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NBA在中國隨時都可能有被禁播的危險。
除了NBA自身的原因外,國內的cba和電競比賽也在搶奪原先屬於NBA的球迷。
自從姚明上臺以後,cba發生一系列改革,比賽的觀賞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球隊運營越來越成熟,吸引了一大波球迷,更是有很多球迷選擇到現場觀看cba的比賽,是遼籃教練楊鳴不帥了,還是郭艾倫、周琦們打不動了?
自從2018年國內電競戰隊ig奪冠、電競比賽走進亞運會後,電競比賽得到官方的認可,電競開始從「網路遊戲」成為一項運動,電競比賽的用戶越來越多,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競用戶達4.3億 。
NBA的球迷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少,NBA的市場價值也隨之一步步滑落。這一點,騰訊肯定是清楚的。
騰訊把NBA的版權從騰訊體育轉交給騰訊視頻,在我看來,這是騰訊有意弱化NBA在騰訊體育中的比重。
2015年,騰訊獨家籤約NBA,而這一合作又在隨後續約到了2025年。這樣一份跨越了十多年的合作,伴隨著體育產業的發展,也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勃興。如今的騰訊體育,與NBA幾乎如影隨形,但是騰訊或許不想讓NBA跟騰訊體育有著這樣密切的關係。
一方面,中美關係不斷惡化,NBA作為美職籃也免不了被捲入到了這場風波中,要是NBA中再有那個球星或者教練甚至是聯盟高層發表不利於中國利益的言論,NBA極有可能再次被中國的球迷和官方集體抵制,那時候就不是騰訊能不能決定轉播了。對於騰訊來說,NBA這筆買賣已經因為去年的黑天鵝事件虧了,不能再有虧了的風險了。
把NBA從騰訊體育轉移到騰訊視頻(當然騰訊體育中還有NBA的內容),來弱化NBA在眾多體育類內容中的比重,即使NBA再發生去年那樣的事件,也不至於牽扯騰訊體育太多,以免波及騰訊體育在觀眾中的地位,增加騰訊體育抵禦風險的能力。
從騰訊視頻的角度來看,騰訊視頻坐擁國內視頻網站的頭把交椅,有著成熟且穩定的商業模式,每年都會向市場輸出熱度非常高的綜藝節目和電視劇,要不要NBA都等蓬勃發展,有著較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
另一方面,電競比賽作為一項運動,觀眾越來越多,各個電競戰隊都有大量的自家死忠粉。騰訊在電競這條賽道了上,可以說壟斷了上中下遊。從上遊,騰訊可以研發遊戲,自己包裝運營遊戲,自己運營電競賽事,吸引來大量遊戲用戶,然後組建遊戲站隊(從目前來看,騰訊並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遊戲戰隊,但是騰訊系的京東有JDG站隊)。
從電競產業來看,騰訊已經在電競直播方面有了豐富的資源,無論是自家的企鵝電競直播,還是騰訊系的鬥魚直播。另外,國內電競戰隊在國際賽事中的排名還不錯,要超過男籃在國際上的排名,國內電競戰隊的隊員基本是中國人,不大可能會發生教練、隊員發表不正當言論的事件,粉絲和隊員都比較可靠。
在學了這麼多年的NBA運營經驗後,騰訊完全可以在電競領域,自己運作出一個NBA,把上中下遊的錢全部賺了。NBA在騰訊體育的版圖裡需要給電競讓位置了。
這是騰訊在下一盤大棋,也是騰訊在現階段不得不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