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時間的精密籌備,心理題材電視劇《女心理師》即將與大家見面!該劇將由《誤殺》導演柯汶利和著名作家畢淑敏聯手打造。
《女心理師》改編自畢淑敏2007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與《紅處方》《拯救乳房》《心靈與陽光同行》一起,並稱為畢淑敏的「心靈四書」,是畢淑敏的代表作之一。其實體書銷量已逾百萬,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心理學、人性剖析等領域,均產生重要影響,是啟迪了幾代人的經典之作。
而今天概念海報首發就登上了熱搜前列,引發全網熱議!
網傳將由當紅實力小花楊紫出演,而此前畢淑敏老師微博關注了楊紫,成為其唯一關注的娛樂明星,引發不少猜測。
不少粉絲表示對該劇的期待值相當高!
——「賀頓這個角色詮釋起來挺有難度,小說真的很棒!」、「《誤殺》幕後班底,這部劇有保證了!」
本故事以女心理師賀頓的成長經歷為主線,穿插著不同的心理諮詢案例,呈現出當代人的心理困境和內心糾葛,力圖藉此找出打開當代人心扉的密匙,解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人性密碼。
儘管著作等身,畢淑敏卻把作品影視化一事看得十分慎重,很少出售攝製合作權。因此,將《女心理師》影視化,是一次非常難能可貴的嘗試。更何況,該作品曾以4900萬元的高價拍賣攝製合作權,其影響力和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1
原作影視版權高達4900萬元
在首屆紫金影視文學版權主題嘉年華上,《女心理師》以4900萬元的巨額價格拍賣了攝製合作權,一時成為出版圈熱議的話題。目前,《女心理師》的影視化在宇樂樂影業已經醞釀4年,終於在2020年開花結果。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現代人在享受高新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被信息碎片化、人際關係複雜化、房貸、兒童教育、養老重疾等現實問題壓得喘不過氣,心理問題頻頻發生。「抑鬱症」、「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名稱,開始進入普羅大眾的視野。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心理諮詢師」這一職業便應運而生。再加上現代醫療水平大幅進步,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能夠得到有效的疏導和療愈,因此,心理諮詢師已經像外科醫生一樣,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職業。
受這種趨勢影響,近年來,以心理學為題材的外國影視作品屢見不鮮,如歐美的《犯罪心理》《良醫》、日韓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丈夫得了抑鬱症》等。然而在華語影視市場,關注心理領域的作品卻並不多見。《女心理師》恰好為華語市場填補了這樣一個空白。
除卻新穎的題材之外,《女心理師》的原著小說,也為影視化提供了一個紮實的文本,和一個個邏輯縝密又以情動人的故事。
畢淑敏曾在《女心理師》的自序中寫過這樣的話:「書中的故事也許會讓你哭,我不敢保證,但你一定會笑上幾次,微笑。」這正是本書帶給人們的直觀感受。雖然書中有苦痛,有悲愴,也有血淋淋的傷害,但更多的則是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人生赤誠相待的熱情、對困難全力克服的堅韌精神,讀罷掩卷,難免會讓人露出會心的微笑。
本書以嚴肅的視角切入心理醫生的日常工作,用科學的視角探尋現代人的精神世界。同時,本書還巧妙地設置了懸疑反轉,抨擊人性之惡,謳歌人理光輝。
書中出場的角色,皆擁有各自的秘密和經歷,每位讀者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而在故事的最後,女主角賀頓總會和那些擁有心理創傷的人一起,互相鼓舞,直面心中的傷痕,然後與過去自己的和解,坦然擁抱嶄新的人生,以此激發讀者內心的共鳴,讓人如沐陽光之中。
相信這些紮實的文本影視化之後,能夠用直觀的畫面和具有張力的表演,像海浪拍打著巖石,直直地滌蕩觀眾的心靈,取得更具衝擊力的效果。
據悉,畢淑敏會親自參與編劇創作工作,這為改編效果提供了又一大有力保證。
2
「童年回憶」涉足影視圈
畢淑敏是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心理學者,曾榮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當代文學獎、北京文學獎等華語文壇重要獎項,被譽為「華語心靈教母「。她的作品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是當之無愧的華語經典。其作品《學會看病》選入語文(人教版)5年級上冊第20課,更是成為當代人的童年回憶。
她的文字樸實摯誠,卻又充滿智慧。她在敏銳揭露社會傷疤的同時,又對世界報以善良。
這一切都源於畢淑敏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畢淑敏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為作家前經歷了多種身份變換:17歲是邊防戰士,戍守西藏,21歲是內科軍醫,30多歲開始寫作,40多歲成為心理醫生,50多歲週遊世界,抵達地球的南北兩極和80多個國家。所有這些經歷,都成為肥沃的土壤,為畢淑敏的文字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訴說著對世界的驚嘆。
《女心理師》是畢淑敏取得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學位、成為心理諮詢師以後創作的。故事以女心理師賀頓的成長經歷為主線,在她複雜的人生軌跡中,穿插了若干來訪者的精彩故事,深入探索了當代人的心理困惑及救贖突圍之路。
書中出現的十數個來訪者,均過著表面平凡的生活,實際上卻日日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他們中有患有發言恐懼症、卻不得不硬著頭皮面對他人的外交官,有喜歡同性、卻因為道德的指責而苦痛不堪的女學生,有無法原諒自己犯下的罪行、要求與101個洋娃娃一道火化的老太太,也有因為童年陰影、導致半身永遠冰冷的女主人公賀頓。賀頓在極力拯救他人的過程中,也不斷在自己的陰影裡攀爬摸索,最終循著一絲光亮,打破原生家庭強加給自己的牢籠,讓自己獲得了救贖。
內科醫師和心理醫生的雙重背景,讓畢淑敏一直關注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感悟生命,療愈心靈,在黑暗中渴求光明,於泥沼中奮力前行,這些始終是畢淑敏作品中的重要主題。
《女心理師》中,畢淑敏成功化用精神分析法,通過對一個個案例的抽絲剝繭,挖掘人們內心深處的苦痛,剖析人們腦海中的精神花園,用科學的心理分析解決人們生活中所遭遇的困惑和難題。畢淑敏始終對心理學和現代醫學抱持充分的敬意,對她而言,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
因此,她曾無比真誠地評價道:「心理師的工作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但它又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工作,可以幫助另外的人走出困境,在人的心靈之間架設橋梁。」這亦是她希望以影視作品的形式,推廣《女心理師》,讓更多人加了解這一職業,坦然治癒自己心理創傷的一個原因。
3
與《誤殺》導演強強聯手
近日,因電影《誤殺》而走進觀眾視野的青年導演柯汶利透露,自己將執導電視劇《女心理師》。在他來看,這部聚焦於心理題材的電視劇,反映了許多社會現實,能給當代人一些嶄新的啟示,是一部極有現實意義的作品。
自去年12月13日上映以來,《誤殺》殺入票房榜前列,成為疫情前的最大的黑馬。電影院關停半年後,《誤殺》非但沒被挫掉銳氣,反而以高歌猛進的勢頭繼續前行。《誤殺》密鑰屢次延期,成為復工後首批覆映的影片。據燈塔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前,該影片8個月總票房衝破了13億大關。
柯汶利出生於馬來西亞,是福建華僑。他的處女作短片《自由人》, 就入圍了奧斯卡金像獎實景短片獎 、獲得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短片獎,榮獲了波蘭克拉考國際影展銀龍獎最佳導演獎、美國尤金影展最佳外語短片獎、金鐘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電視電影獎在內的眾多國際獎項提名。著名導演陳思成因《自由人》與柯汶利結識,兩人隨後合作了電影《誤殺》,以及陳思成自己的大IP網劇《唐人街探案》網劇。由此,柯汶利迅速進入大眾視野,成為華語影壇備受矚目的青年導演。
《誤殺》劇情緊湊,邏輯嚴密,情感動人心魄,鏡頭讓人不寒而慄,還把推理、驚悚、懸疑、家庭倫理這幾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吊足觀眾胃口,在各大電影節和電影平臺上飽受好評。這種以懸疑為基礎、將多種類型元素相融合的表現形式,讓柯汶利獲得了巨大成功。同時,他也認為,這種表現手法將成為未來華語懸疑片的一種可能性。
此外,柯汶利還在《誤殺》中展現了不凡的改編技巧。即使有原版珠玉在前,他仍然找到了一個更符合華語觀眾審美詣趣的敘事方法。
而《女心理師》本就帶有懸疑和人倫因素,它的故事框架,恰好可以讓柯汶利繼續實踐自己的美學。兩者最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著實令人期待。
有經過市場認可的原作打底,有柯汶利和畢淑敏牽頭的製作班底,《女心理師》將成為頒獎季極具競爭力的「頭號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