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減肥的人來說,一個不能接受的事實是:天天吃水果,怎麼還胖了?
在他們眼中,水果吃起來甜說明含糖量越高,熱量也越高。吃起來不甜,含糖一定少,熱量就低。
判斷水果的含糖量是否高,不能光靠嘴巴嘗,因為甜度很多時候也會騙人。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揭秘水果的「味覺陷阱」,告訴你真正高熱量的水果是哪些。
受訪專家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委員會委員 於俊民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教授 馬冠生
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 芮莉莉
嘴巴有時候會騙人:吃起來不甜≠熱量低
判斷水果裡「糖」有多少,光靠口感是不靠譜的。水果口感甜不甜和長不長胖,沒有必然的聯繫。
水果口感甜不甜和什麼有關?
水果甜不甜,不僅跟含多少糖相關,還與糖的種類和各種糖的佔比有關。
水果中常見的糖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澱粉,其中果糖甜度最高,蔗糖次之,葡萄糖最低,澱粉幾乎沒味。
例如:吃起來甘甜的西瓜含糖量只有6.2%,因為其中果糖的佔比較高,而吃起來沒有西瓜甜的蘋果含糖量達到10%。
水果熱量高不高誰說了算?
對水果、蔬菜來說,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們說的「糖」)含量越高,熱量越高。
因為這類食物中通常脂肪含量很低(榴槤和牛油果例外),蛋白質也很低。它們的主要熱量來源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和澱粉),特別是糖。
吃起來不太甜,熱量卻不低
有些水果吃起來不怎麼甜,甚至還很酸,含糖量卻不少。
代表水果:火龍果、山楂、人參果、百香果、獼猴桃
山楂明明吃起來酸酸的,含糖量卻超過20%,每100克熱量高達95千卡。
火龍果和獼猴桃口感偏酸,但每100克火龍果中含有碳水化合物13.3克,每100克獼猴桃中含有碳水化合物14.5克,按碳水化合物總量計算,它們都算得上真正的「高糖」食物。
吃起來甜,其實熱量不高
有些水果吃起來甜滋滋的,其實含糖量不超過10%,熱量每100克不超過36千卡。
吃起來感覺很甜的西瓜,其每100克中含有碳水化合物僅為5.8克。
代表水果:西瓜、草莓、木瓜、杏
吃起來甜,熱量也高
有些水果非常實在,不欺騙味蕾,吃起來甜,熱量也高。
代表水果:榴槤、鮮棗、荔枝
熟透的櫻桃、菠蘿、石榴、芒果,含糖量為10%~14%,柿子、鮮棗、荔枝、榴槤、菠蘿蜜、甘蔗、香蕉,含糖量高於15%。
水果吃不對,比吃肉更易長胖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00~400克水果。這些水果最好分成兩份來吃,一份水果的量大致為:
小水果2個(如李子、桃)中等個頭的水果1個(如蘋果、橙子)大水果半個(如西柚)水果塊、顆粒水果半碗(如西瓜、菠蘿、葡萄、荔枝)
想減肥的人:儘量避開「高糖」水果
有些水果熱量較高,尤其需要控制攝入量。
高熱量水果:100千卡/100克以上;中等熱量水果:50~100千卡/100克;低熱量水果:50千卡/100克以下;
糖尿病患者:考慮升糖指數
選擇水果時,不能只關注含糖量多少,還要考慮其升高血糖的能力,也就是常說的「GI值」。
當GI<55,可認為該食物為低GI食物;當GI在55~70之間時,該食物為中等GI食物;當GI>70以上時,該食物為高GI食物。
水果到底飯前還是飯後吃?
水果可以飯前吃,也可以飯後吃。具體什麼時候吃水果,應根據個人的消化能力來決定。
如果水果吃得多,要適當減少吃主食的量,正餐+水果的總量控制好才行。
消化能力強:什麼時候都可以
需要提醒,芒果、木瓜、菠蘿、獼猴桃、無花果等富含蛋白酶的水果,不適合在空腹時吃得太多。
消化能力差:最好飯前不吃
最好不飯前吃水果,也最好不飯後馬上吃水果。同時,一次吃水果的數量不要過多,少量多次為宜。
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餐前吃
先吃些水分大、熱量低的水果,有利於放慢進食速度,少吃一些熱量更高的飯菜,有利於控制體重。以免影響消化酶的活性和吃正餐的胃口。
糖尿病患者:兩餐間吃水果
水果和主食都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把水果當成兩餐間的加餐,利於平穩血糖,既不會使餐後血糖上升更多,也不會造成第二餐前出現低血糖情況。▲
本期編輯:劉雲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