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進高品質城市空間塑造

2020-12-26 央廣網

  ■「一江一河」開放的背後,是上海5年來圍繞建設世界級濱水帶目標,精心建設高品質公共空間所付出的努力

  經過半年升級改造,黃浦區九子公園於今年10月再次開放。人們發現,臨南蘇州路的圍牆不見了,置身園內,便能清楚看到路旁流淌的蘇州河。這樣的驚喜,今年在蘇州河沿線越來越密集。「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已突破92%,年內基本貫通目標不變。」上海市「一江一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驚喜,不只發生在蘇州河畔。黃浦江兩岸45公裡公共空間自打通以後,遊客紛至沓來,知名機構加速進駐。「一江一河」開放的背後,是上海5年來圍繞建設世界級濱水帶目標,精心建設高品質公共空間所付出的努力。

  從封閉到開放

  國慶期間,270秒浦江光影秀登上微博熱搜,濱江兩岸流光溢彩,遊人如織。一項調研數據顯示,自浦江兩岸開放後,年均遊客人次同比增長超過50%。

  這樣的熱鬧,曾經難以想像。截至「十二五」末,浦江兩岸45公裡實際貫通率不足50%,岸線被工廠、倉庫、碼頭佔據,居民們臨江卻不見江。在「十三五」開局之年,上海就確定兩岸45公裡核心區貫通目標,經歷了工廠騰退和改造,生產岸線逐步讓位於生活岸線。

  浦江岸線在貫通過程中,形成了「整體謀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經驗,如今得到進一步複製推廣。自2018年起,上海濱水空間「長長又變寬」。浦江兩岸開放空間向腹地和兩頭延伸,楊浦濱江岸線繼續開放2.7公裡,虹口濱江揚子江碼頭區域貫通,寶山濱江貫通開放6.8公裡岸線,閔行濱江新增浦江第一灣公園貫通岸線約1.6公裡。

  蘇州河兩岸貫通也延續這一理念,一批工廠、樓宇、小區陸續打開圍牆。普陀區相關部門針對沿河19個斷點,定製方案,逐個擊破。擁有最長岸線、最多斷點的普陀區,成為推進速度最快的一個,至去年底絕大多數斷點已打通。

  「一江一河」貫通工程,蘊藏著城市空間轉型密碼——以人的需求為核心,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由於地理區位、稟賦條件、承載能級的差異,「一江一河」貫通也不盡相同。在慢行道設置方面,黃浦江兩岸實現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三道」全線貫通;蘇州河腹地狹窄,以貫通漫步道、跑步道為主,騎行道結合市政道路因地制宜地設置。

  如今,「一江一河」之間已形成整體統籌、互為彰顯的良好格局。2019年7月,為了進一步統籌黃浦江、蘇州河等重要城市空間和生態廊道建設,以黃浦江兩岸開發為基礎,組建了市「一江一河」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擴大浦江開發的紅利效應。

  從單一到複合

  今年夏季,路易威登男裝秀首次走出法國巴黎,落戶徐匯濱江的西岸油罐藝術公園。多年前,它還是原中航油的五座儲油罐,經過建築師巧妙改造,成為集展覽空間、廣場、花園、綠地、書店、教育中心和餐廳於一體的都市景觀。這只是濱水帶功能轉型、集約式開發的一個縮影。

  早在浦江貫通之際,上海便提出願景:貫通有節點目標,兩岸功能提升卻是個永恆主題。因此,著力提升貫通區域的空間品質,被寫入新一輪濱江公共空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

  截至目前,當年的願景逐一兌現,濱水空間正從承載單一的生產岸線,轉向多元複合的生活岸線。

  針對市民的基本需求,黃浦江兩岸的服務站點悄聲密集起來。浦東22公裡岸線,按照1公裡1處驛站的原則,陸續布局22座「望江驛」,市民可以充電、飲水、休憩、讀書等。

  歷史建築和工業遺產保護開發利用也成為重點。自浦江開發開放之後,東岸已有兩座大型百年工廠迎來新生:「船廠1862」與8萬噸筒倉。其中,「船廠1862」已轉型藝術商業空間,民生碼頭筒倉的進一步功能注入、活化更新工作也在抓緊推進中。蘇州河中心城區段分布著100多處優秀歷史建築,日前,靜安區段的百年老建築「福新麵粉廠」即將啟動保護性修繕。

  對標全球一流岸線,如英國泰晤士河、法國塞納河、德國漢堡港,上海同步升級浦江遊覽體驗,如金陵東路碼頭功能調整完成,試點「浦江快線遊」;遊覽船、碼頭、票點加快服務設施更新升級……依託濱水沿河資源,黃浦江兩岸的體育文化旅遊功能走向產業化,夜遊濱水經濟體量位居全國前列。

  強調功能複合化的同時,上海也出臺規劃引導區域功能錯位。如今,蘇州河兩岸也基於各區特色,差異化打造景觀帶。黃浦段突出老上海特色,主導理念是「上海辰光,風情長卷」;虹口段以「最美上海灘河畔會客廳」為目標,打造具有歷史文化魅力的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普陀段將結合小區岸線開放、產業園區活力更新打造河濱香景園、寶成橋-創享塔、天安-M50等區域重要節點;長寧段重點將整體開放臨空公園大型綠地。

  從被動到主動

  在建設全球一流濱水帶的過程中,城市治理理念發生轉變,從滿足需求轉向創造需求,從被動反饋變為主動響應。對人的需求的重視,成為一種新的城市治理方式。

  浦江貫通初期,兩岸基礎服務設施較為匱乏,城市建設管理者結合市民遊客的意見建議,通過新建和改造,打造出一批服務站點。隨後,東岸主動進行內容增值,為「望江驛」設置不同主題。定位成全媒體文化會客廳的「望江驛·遇見」,進駐12家視頻直播平臺,遍邀文化名人進行直播,運營一年間,點擊量超過5000萬次。

  廣泛吸納居民參與,成為城市規劃建設者的共識。由於歷史原因,蘇州河兩岸已經存在不少住宅小區,形成「斷點」,協調難度大。長寧華苑小區是一座老公房小區,在貫通工程實施前,華陽路街道的工作人員在小區發放千餘份意見徵詢單,挨家挨戶徵詢居民對蘇州河步道建設的意見。河濱香景園、蘇堤春曉、半島花園等小區的濱水岸線在改造前,普陀區建設管理部門就和居民反覆溝通協商,結合居民需求,更新了步道鋪裝、娛樂設施和門禁安防。

  承載新需求,上海正積極招商引資,帶動濱水空間產業能級提升。虹口濱江,北外灘發展日新月異,積極導入會務會場等業態,打造世界級「會客廳」。徐匯濱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三角總部、阿里、騰訊、湘芒果等標杆企業相繼落地,圍繞文化科創,推動區域綜合開發。

  目前,蘇州河兩岸岸線貫通已突破92%。上海市「一江一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目標,將持續擴大貫通紅利,拓展高品質公共空間,讓濱水帶成為上海城市空間更新、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 戚穎璞)

相關焦點

  • 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 上海探索城市空間高質量發展
    日前,上海組織了新《土地管理法》座談會,圍繞「保障發展,保護資源,嚴守紅線」的議題,邀請多位專家共謀新法實施背景下超大城市轉型發展之路。國家自然資源督察上海局副專員程正平表示,上海土地制度改革起步早,成效好,「多規合一」等改革探索走在全國前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房等探索屬全國首創。面對上海超大城市人地矛盾極其突出的現狀,要結合「上海2035」總體規劃實施,進一步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更大力度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 圍繞「促進城市高品質發展」,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專題座談
    4月22日,上海市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圍繞建言「十四五」規劃,召開 「借鑑國際城市發展先進理念,促進上海城市科學規劃和高品質發展」專題座談會。針對中央活動區的公共運輸規劃問題,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分院總工程師張安峰提出,城市交通規劃不僅要快速發展,更要向高品質發展,向安全、人性化的方向轉變,「不能只是強調發展的速度,更要強調發展的品質」。
  • 上海,高顏值文化空間標示高品質生活追求
    城市文化空間的公共性,也體現在城市文化空間對於促進公共交往,推動公共參與,增強社會互信等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上。近年來,上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新型文化空間,成為城市文化肌理中最活躍的細胞。上海城市文化空間的演化,已呈現出以下鮮明特徵:高品質:營造以人為尺度的空間無論是空間營造也好,城市更新也好,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公共空間,歸根結底是人們集聚、互動的場所。適應人的需求,滿足人對空間的有效使用,是城市文化空間的核心要素,也是城市空間人性化的首要特徵。
  • 深圳構建藍綠相融高品質城市空間
    原標題:深圳構建藍綠相融高品質城市空間   近日,楊勤等多位深圳市和福田區的人大代表,與多個政府部門,就《關於強化中心城區步行安全加快慢行系統建設的建議》召開重點建議督辦座談會。他告訴記者,會議介紹的深圳「山海連城」規劃讓人耳目一新、倍感振奮。代表和專家們圍繞制度機制創新,將山海自然生態景觀同城市交通體系有效整合打造高品質城市空間展開熱議。
  • 上海舉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發布會(寶山區專場)
    原標題:8月13日上海舉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寶山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  8月13日,上海舉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寶山區專場),請寶山區委書記汪泓,寶山區委副書記、區長陳杰,寶山區發展改革委主任丁炯炯,寶山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張麗英
  • 高品質生活、「上海之門」、體制創新……今天的發布會聚焦青浦的...
    公園全長43公裡,有3000畝濱水開放空間、35處休閒運動健身場地、18座碼頭,勾勒出了青浦新城核心區的輪廓,為群眾增添了「生活秀帶」,提升了城市空間品質,改善了群眾宜居環境,彰顯了獨特的江南文化。特別是打造了水城門、青溪知道書院、上善廣場等網紅打卡點,非常歡迎市民朋友們前來參觀和遊玩。
  • 重慶持續推進城市提升行動計劃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全面落實市委五屆九次全會部署,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範例為統領,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落實城市更新行動,持續推動城市提升各項工作,努力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城市。市領導陸克華等參加。
  • 高品質閱讀服務來到家門口,「我嘉書房」打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新...
    在昨天召開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專題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提到,「我嘉書房」使群眾就近享受高品質的閱讀服務,目前已在全區布點30家。當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採訪團來到位於嘉定菊園綠地天呈的首家「我嘉書房」。記者在現場看到,各式圖書整齊擺放在書架上,同時設有自助借還書系統與全市圖書館聯網通借通還。
  • 上海城市更新制度建設的思考
    上海將推動城市更新,更加關注城市功能與空間品質,更加關注歷史傳承與魅力塑造,促進空間利用集約緊湊、功能複合、低碳高效。城市更新已步入了以反映新時代要求、承載新內容、重視新傳承、滿足新需求、採用新方式為特點的城市「有機更新」新階段。
  • 《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正式公布
    《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為上海體育發展描繪了藍圖。
  • 馬正勇:全力推進我市旅遊產業高品質高端化發展
    他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處理好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係,探索推進北江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清遠特色的旅遊品牌,全力推進我市旅遊產業高品質高端化發展。飛霞山藏霞古洞、飛霞洞均為省文物保護單位。藏霞古洞內現存清代以來碑刻8通,摩巖石刻6題,詩賦14篇,楹聯33首,2016年對部分瀕危建築進行了修繕。
  • 上海穩步邁向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上海明確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和健康上海的任務 為發展體育事業和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甫一開年,上海體育人就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 塑造可持續發展的韌性城市——上海市建築學會2020年會 暨學術高峰...
    其分別為「塑造可持續發展的韌性城市」主題論壇及「CONNECT | 城市 聯結:如何與城市共生——國際建築師論壇」、「PORTRAY | 城市 塑造:建築表皮未來已來」、「GATHER | 城市 聚集:CBD→ CAZ 催生中央活力」、「RENEWAL | 城市 煥新:城市開發的探索與思考——地產建築師論壇」、「DIGITAL | 城市
  • 《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正式公布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體育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為上海體育發展描繪了藍圖。
  • 全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召開:以高品質建設管理推動無錫高質量...
    全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召開:以高品質建設管理推動無錫高質量發展!市長杜小剛強調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統一部署要求,緊扣「美麗無錫」建設目標,對標先進城市,突出問題導向,回應群眾期盼,努力以高品質建設管理推動無錫高質量發展。
  • 塑造韌性城市 提升城市自愈能力
    文/王克劍 「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建設韌性城市」。「韌性城市」不是個新詞,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城市總體規劃中,均有涉及「韌性城市」的表述。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不少城市也開始積極加入到「韌性城市」建設中來。
  • 上海加快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市委書記李強昨天下午在調研上海體育健身設施布局和建設時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論述,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和國際一流體育場館,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賽事影響力和產業競爭力,加快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順德樂從聚力打造高品質「佛山心」
    事實上,樂從的「兩核」契合城市稟賦資源優勢:一核是以佛山新城為城市服務核,樂從將其作為城市升級提質的「金鑰匙」,打開融入灣區發展的「大門」,塑造「極點」,打造總部經濟創新集聚區,提升新城對全域的輻射帶動能力;另一核則是以北圍片區為產業集聚核,作為產業樞紐輻射帶動各大產業片區各展所長。
  • 上海城投集團閔行水廠建設上海首個高品質飲用水試驗示範區
    根據上海市總體規劃,到2035年上海供水要達到先進標準,滿足直飲的需求。為實現這一目標,上海城投集團積極推進《太浦河金澤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綜合示範項目》,目前閔行水廠的高品質飲用水示範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採用超濾膜、納濾膜處理技術的飲用水已經併網,使用單獨管線供水,閔行馬橋等地區部分居民率先享受直飲水。該項目預計2021年上半年全面建成,規劃受益人口10萬人。
  • 單菁菁:推進城市更新 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國地處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新構造運動強烈,多數區域的地質環境不穩定性和地表脆弱性特徵明顯,超過70%的城市和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氣象、海洋、地質、地震等自然災害嚴重地區。再加上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高強度的開發建設和人口的大規模流動集聚,城市系統的複雜性和脆弱性不斷上升,城市生命線系統建設落後於城鎮化推進速度和城市空間擴張步伐,各種不確定性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