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的漢字是象形文,是先輩們在勞動的時候用畫圖的方法創造出來的文字。比如人鞠躬的樣子就成了「人」字,比如燃燒的火堆產了「火」字。有了這些簡單的象形字之後,聰明的古人又把已有的象形字組合起來變成了會意字。比如「日」和「月」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字,再比如「魚」和「羊」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鮮」字。「小」的「土」就是灰塵的「塵」字;兩個「人」就是跟從的「從」字;三個人就是「眾」字;「田」裡的勞「力」就是「男」字。如此類比不勝枚舉。
今天我來講兩個字,「窮」和「富」。
「窮」字的繁體寫法是「窮」。繁體的「窮」字描述一個人弓身蝸居在矮小的洞穴,困頓不得志。簡體的「窮」字是「穴」字頭下面一個「力」字,這個帶力字的「窮」說是簡體,但其實古已有之,比如顏真卿的行書裡面就有帶力的「窮」字。躬身的「窮」字,來表達困頓貧窮的意思,已經惟妙惟肖的讓人讚嘆了。為何要用力來代表窮呢?我不知道古人的想法,但是這個力字用來表達貧窮的窮,卻真是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究竟妙在哪裡?,不急,我們還是要從「富」字說起。
什麼是「富」?新華字典對富的解釋是:財物多,富裕。好我們再來看看「富」字,一個寶蓋頭,下面有「一口田」。明白了吧,有一口田,古人就認為這是個富人。那麼窮人有什麼呢?窮人有力氣。
我從小在相對窮苦的農村長大。我的爸爸是鄉村的教師,我的媽媽是個農村的婦女,他們很努力,卻一直過的很辛苦!我媽媽很愛我,我身在農村長大卻不曾幹過農活。在我十幾歲的已經是個小夥子的時候,我充其量也只是幫媽媽在家裡做做飯。有一次,我的媽媽握著我的手,撫摸了很久,她得意的說:「我兒子的手長得真好看啊,白白的,手指頭長長的。我兒子的手就不是幹活的手,我兒子的手是寫字的手。」每當我想起這個場景我都淚流滿面。我為我媽媽一輩子的辛苦而感嘆,我為我自己能走出農門而慶幸感嘆。
我的父母合力供養了我讀完大學,在我還沒有開始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的時候我的媽媽就去世了。這是我一輩子的痛。
在後來的日子裡,我思考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成為一個富人,永遠不再受窮。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我閱歷的增長,隨著我讀書的範圍的擴大,逐漸的我明白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窮和富的區別就如同我們造字的先人寫的那樣,窮人空有勞「力」,而富人卻擁有「一口田」。
為什麼付出勞力的人是窮的?為什麼有資產的人是富的?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八章《論勞動工資》裡面講到,勞動的自然工資由勞動生產物構成。在原始社會全部的勞動生成物都歸勞動者支配,勞動是衡量交換價值的尺度。隨著私有化的出現,勞動生產物開始由勞動、地租和利潤共同決定。我們當今的社會早已過了荒蠻的原始社會,所以社會財富的分配也是由勞動、地租和利潤三者共同決定。假如你空有勞力,而沒有生產資料,也不擁有土地,那麼註定你會是社會競爭中的最弱者。我並不想推介剩餘價值理論,私有化本身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生產資料和地租在分配中佔有餘地也是合理的事情,我們只是要適應這種情況,努力在社會中成為強者。
正是因為生產資料和地租在分配中佔有重要的位置,那麼我們就要努力成為擁有生產資料和土地的人。比如,你在街上開了一間做河南燴麵的飯店,你可以成為飯店的老闆,你也可以成為飯店的廚師和服務員,你還可以成為飯店鋪子的房東。正常情況下,老闆和房東會比服務員賺的更多。老闆承受了風險,付出了資本,獲得合理的收入是應該的,房東擁有鬧市的稀缺的房產,獲得租金也是應該的。而廚師通常卻只能獲得常規的勞動薪資。
這就是富人擁有資產,而窮人擁有勞力。換一句話說,窮人讓自己努力工作,富人讓資產為自己工作。
羅伯特·清崎在《窮爸爸和富爸爸》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窮爸爸是清崎的親生父親,是一位受過全面的高等教育,擁有體面的工作(美國某州的教育廳廳長)的人,他收入頗豐,卻終身面臨財務困境。而富爸爸是他朋友的父親,中學也沒有讀完,卻因為有正確的金錢觀念和超人的理財技能,最後成為了一個樂觀的億萬富翁。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不在於學歷的高低,不在於辛苦的程度,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在面對金錢的態度上。窮人終身都在為錢煩惱,為錢困擾。我媽媽在我小時候就告訴我一句俗語「窮吵鬧,富安生」。安生是河南方言,和諧的意思。窮人的家庭每天為各種事兒爭吵,富人的家庭總是其樂融融。打開電視看到《今日說法》裡面一個個的案子,事情各有不同,但是仔細琢磨都是錢惹的禍。錢很壞嗎?並不是這樣,錢本身沒有什麼缺陷,有缺陷的是用錢的人。合法賺來的錢都是多多益善的。假如我們擁有足夠的錢,我們就能生活得更有尊嚴;假如我們擁有足夠的錢,我們就可以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假如我們擁有足夠的錢,我們就能更好地回報社會。
那麼如何成為富人?「富」字告訴了我們答案,有「一口田」。我們要想成為富人就要努力擁有自己的「一口田」。千萬要避免成為「窮」人,一個只會出賣自己勞動「力」的人。《窮爸爸和富爸爸》的作者告訴我們成為富人的方法就是買資產,這和我們古人先賢的選擇是多麼的一致啊。
什麼是資產?
古時候的人擁有的資產是」一口田「,現代的人擁有的資產可就多種多樣了。比如你擁有一間可供出租的商鋪;比如你擁有某家盈利良好的公司的股份;比如你購買了收益合理的債券;你開了間公司或者飯店。這些都是資產。
羅伯特·清崎給資產下了定義:(一)在不需要我們到場就可以正常運作的業務,(二)股票,債券,基金(三)可以產生收入的房產,(四)票據,(五)版稅,如音樂,手稿,專利,(六)其他任何有價值,可以產生收入或有增值潛力並且有很好銷路的東西。
我總結一下,能為你帶來正向現金流的東西就是資產,比如房產會給你帶來租金,股票會給你分紅,債券會給你利息,音樂手稿專利會給你版稅,這些都是你不需要在場就可以源源不斷給你帶來收益的東西,就是資產。而成為富人就要努力擁有資產。
另一些東西,比如汽車,就不是資產。汽車在你買回來擁有的第一天他就產生了20%的折價,在你後續的使用中會你還要源源不斷的為它付出代價,比如油費,保險,稅費,路橋費,維修保養費。你買回來一輛汽車,你就不是買了資產,而是買了負債。當然假如你用它搞運輸獲得了收益,那就是另一回事兒,假如你只是貪圖享受,它就是你買來的負債。
羅伯特·清崎說,富人買資產,窮人買負債。我們要學會分清楚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努力擁有資產,避免購買負債。
很多人說,對於沒有多少錢的人,怎麼買這些資產呢?首先就是要有正確的金錢觀,懂得正確對待金錢,知道財富的來龍去脈,然後開始一步一步努力積累。開源節流,學會投資理財。
開源就是提高收入,比如首先就要投資自己,讓自己在社會分工中獲得更有優勢的位置,比如加強學習,獲取更高級的執業資格證書。比如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讓自己獲得職業上的晉升。提升自己,在所有的事情裡面最最簡單,最容易見效果的事情。
節流就是,減小不必要的開銷,避免購買負債。最好的方法是將自己的收入分類,一部分用來滿足生活,一部分用來實現願望和夢想,另一部分進行投資。
兒童讀物《小狗錢錢》裡面講每個人都要養一隻會下金蛋的鵝,努力的養大它,它也會給你產下更多的金蛋。假如你因為自己的貪慾,早早的將你的金鵝殺吃了,那麼你註定就失去的未來的金蛋。而盲目的消費,攀比性的消費,就是在殺掉自己的金鵝。投資就是放棄現在的享受來獲取未來的收益,所以要避免過度的攀比性的消費。
現實世界的買資產,肯定不像《小狗錢錢》裡面養金鵝那麼簡單夢幻。最難的事情是分清楚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比如同一間房產,你用負債的方式買下來,收到的租金並不能覆蓋你借款的利息,那麼你就是購買負債。比如通貨膨脹率大約是3~4%之間,假如你的投資收益率低於通貨膨脹率,那你的投資就是購買負債。
投資是很難的事情,某些投資領域你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進入。但最簡單的思路根據羅伯特·清崎的定義,分清楚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讓自己多買資產少買負債。
上帝公平的給了每個人兩樣東西,思考和時間。有了思考能力,善於積累,擁有「一口田」讓時間的複利效應去完成財富的增長,讓錢生錢就是成為「富」人最簡單的渠道。避免碌碌無為的人生成為一個只會出賣勞動「力」的「窮」人。
寫完文章再感嘆一下我們古人的智慧,他們用造字的方式告訴了我們窮和富的關係,讓我們觀摩一下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再次體味一下這美妙的藝術吧。
作者:捕風獵景連結:https://xueqiu.com/2205982334/104472978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