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chū bīng)。近義詞有:發兵,興兵,興師,出師。反義詞有:撤兵,退兵。
出動軍隊。[1950年10月,我志願軍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出兵參考例句:
1、出兵伊拉克,對,我們就是這麼蠢。
2、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
3、君主極權時代,各朝為擴張自己的領土及勢力範圍,時常出兵徵戰。
4、這位將領驍勇善戰,每回出兵必立戰功。
5、若劉表出兵汝南,曹操必然首尾不顧。
6、為保護疆土,政府決定出兵攻擊,殲滅入侵的敵人。
7、元世祖雄才大略,出兵遠徵,為古今帝王所罕見。
8、我們先按兵不動再出兵攻打,使他們措手不及。
9、若各路人馬聚合一處,統一出兵,完全可能象箸玉杯,扭轉時局。
10、言中國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濟。
出兵有關的成語:
1、七擒七縱(qī qín qī zòng):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2、兵不逼好(bīng bù bī hǎo):兵:出兵打仗;逼:威脅;好:指友好國家。不出兵威脅友好的國家
3、出師無名(chū shī wú míng):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徵伐。
4、兵出無名(bīng chū wú míng):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亦泛指行事無正當理由。《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晉書·石勒傳》:「昔赤眉、黃巾橫逆宇宙,所以一旦敗亡者,正以兵出無名,聚而為亂。」亦作「師出無名」。南朝陳·徐陵《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王書》:「辱告,承上黨殿下及匹婁
5、起師動眾(qǐ shī dòng zhòng):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6、行兵布陣(xíng bīng bù zhèn):行兵:出兵。帶兵出徵和布置戰鬥陣勢。泛指軍事指揮之術。亦作「行兵列陣」。
7、旗開取勝(qí kāi qǔ shèng):形容戰鬥順利,一出兵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一開始就取得成功
8、起兵動眾(qǐ bīng dòng zhòng):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9、行軍動眾(xíng jūn dòng zhòng):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10、七縱七禽(qī zòng qī qín):亦作「七縱七擒」。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徵,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
《出兵造句和解釋_出兵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