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中國教師發展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中小學教師的月平均工資為4324.61元,其中超三成中小學教師月工資在5000元以上,東部地區中小學教師月工資為5133.17元,中部地區中小學教師月平均工資約為4100元,西部中小學教師月平均工資約為3600元。
這個工資數據真實嗎?作為一線教師,我認為是非常真實的。
本人教齡22年,中小學一級教師,目前到手工資是4200元,學校像我這樣沒評上中一職稱的還有很多,比我工資低500到1000元左右,評上高級的比我的工資高1000元左右。所以平均下來,每個老師的工資也就是不到4000元。我們屬於中部地區。
那為什麼2019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教師收入卻很高呢?在2019年,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串數字,教育行業2019年全國平均工資為97681元,全國排名第七。
為什麼老師的月工資和年收入不對等呢?到底是誰的統計有問題,實際都很真實。
第一:2019年的統計是教育行業的所有老師,今年的調研僅僅指中小學教師。
教育行業包涵的範圍更廣,不但包括各大專、本科院校的所有老師,還包括幼兒園、私立學校、培訓機構老師的收入以及中小學老師的收入。
目前大學老師的收入整體還是偏高的,私立學校和培訓機構的老師收入也比公辦的中小學老師收入高。
所以這樣平均下來,教育行業的老師收入就明顯高了,高達九萬七千多元。
第二:2019年統計的是老師收入,今年調研的僅僅是老師月工資。
工資和收入,看起來好像一樣,事實上還是不太一樣了。
工資僅僅是指老師的每月打卡工資,但收入還包括老師們的績效工資、公積金、養老保險、住房補貼,取暖補貼等其他收入。如果把這些收入全部加起來,肯定比打卡工資要高很多。
但實際上老師們平時所說的工資就是指打卡工資,至於績效和公積金很多行業都有,也不是光老師們有。再者那些收入很多暫時都是不能用的,比如公積金等。
國家花這麼大力氣調查老師工資,看來確實是想掌握老師工資的第一手資料。這次調查至少說明幾個問題:
第一:教師行業各地待遇差距是巨大的,特別是城市和鄉村,東部和西部。
網上到處都在議論老師的待遇,當老師們說待遇不好時,總有人跳出來說:某某地區的老師都年收入20萬了,還叫不高?太不知足了。還有人跳出來說:我認識的老師退休金都8000了,比很多行業退休金都高吧,你們還哭窮?這在網上都是可以經常看到的。
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各地教師工資差距太大太大了。
目前老師工資確實很低的,一個是縣城和鄉下老師的工資,基本都不超過4000元,另外就是西部地區的老師工資,因為經濟不發達,也上不去。
中國工資高的老師有,但絕對比工資低的教師多,這絕對是事實。
第二:大多數中小學老師的待遇確實不高。
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知道大家會怎麼看?這個待遇到底高嗎?
老師月工資4324.61元,可能很多人認為很高了,畢竟老師工作任務不重,風吹不著雨淋不著,還有三個月的寒暑假,這個待遇真的很好了。
但和社會其他行業比呢?和公務員比呢?這個待遇還很高嗎?
目前的很多大學生為什麼想考公務員而不想考老師呢?就是因為老師和公務員的實際收入還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慶幸這個調查的數據還是非常真實的,至少沒有誇大老師的工資,確實是實地調研了。但我們需要清醒的是,老師的待遇是不是比你預想的好很多呢?
一個行業是否具有吸引力,看待遇就行了。目前的教育上之所以吸引不來男教師,說白了就是因為待遇不好。
如果你是男性,會為每月4000多元的工資(還可能熬到40歲才有)動心嗎?如果中國的男性都認為這個待遇很高了,那就說明我們中國老師的待遇確實很好了。
大家的看法呢?還認為老師待遇很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