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群代理「鳥爸鳥媽」

2020-12-23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4月30日訊 鋪著毛毯的泡沫箱裡,幼小的它們互相依偎著:個頭不足拳頭大,灰黑色的身體上只長出一些稀疏的羽毛。它們還不會飛,有的蜷縮成一小團,有的張著嘴巴嘰嘰喳喳地叫,有的躲藏在同伴的身體下。

  這是三隻夜鷺幼鳥。或許不小心從巢中跌落,也或許被居心叵測的人打落,在臨安區的一片竹林,幼小的它們被村民發現。前天下午2點左右,它們被送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這裡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基地。

  餵食、觀測、幫助幼鳥們熟悉陌生環境……身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50歲的劉建勳帶著徒弟王子祥,嫻熟地照料起這群鳥寶寶。

  早在11年前,劉建勳和四五個同事組成的救護團隊,就成為了一群夜鷺、白鷺幼鳥的「代理爸媽」。從人工餵養到練習飛翔和捕食,如今,當年的那群幼鳥已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山林安家落戶,家族隊伍繁衍壯大。

  一年一度:

  2000隻白鷺夜鷺應時歸來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東南角,坐落著一片兩三百畝的山地,好似一片淨土。這裡竹林和灌木遍布,從未開發。

  3月初的一天,站在園區內的遊步道上,望向這片山區,劉建勳欣喜地看到,林間枝頭又冒出密密麻麻的灰白色。和灰白色的身影一起出現的,是紫桐樹長廊旁錯落有致的清脆叫聲。

  春末夏初,約2000隻白鷺和夜鷺又飛回來了,像梨花開滿枝頭,像白雲飄浮天際。因每年春天如約而至的這種特殊景象,這片山被冠以「白鷺山」的名號。

  「白鷺山」海拔不足百米,但鮮有人的足跡。山的入口處立著圍擋的柵欄,過去十多年裡,只有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救護人員,會偶爾帶著望遠鏡和攝影機上山,觀測這群白鷺與夜鷺的生存狀態。兩三年前,他們在山頂搭建起一座20米高的觀鳥臺。為了減少對鳥類的幹擾,他們又特地在鋼結構的腳手架外,鋪設了一層模仿樹林的綠色無紡布。

  夜鷺晝伏夜出,白鷺恰恰相反,而它們卻一向是和睦的鄰居。潔白如雪的白鷺和頂著灰黑色腦袋的夜鷺相映成趣,或悠然挺立樹梢,或成群結伴啾鳴著飛上藍天……在這裡,眼前的一切美成了一幅畫。

  年復一年,看著它們在春季歸來,在夏季築巢產卵繁育,又在秋末離去;目睹一批又一批白鷺和夜鷺寶寶在這裡誕生、成長,「娶妻生子」,家族不斷壯大,劉建勳忍不住會想,這其中有多少是自己當年照顧過的幼鳥,又有多少是它們的子嗣?

  育雛試驗:

  模仿「鳥媽媽」適度餵養

  時間回到2009年9月2日午後,兩輛卡車將一群嘰嘰咕咕的白鷺和夜鷺幼鳥送到劉建勳和同事們面前。它們險些被違法捕獵者送上餐桌,所幸,危難之際得到餘杭區林業公安解救。

  「它們裝在很多編織籃裡,一籃就有一二十隻,一共400多隻。」劉建勳對11年前的場景印象深刻。彼時,他39歲,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做了6年獸醫。更早一些,他在林海雪原威虎山下照護東北虎,出於對更多動物的好奇,2003年,這個黑龍江小夥隻身南下來到杭州。

  這麼多幼鳥一齊出現在面前,對於這個救護團隊來說還是頭一回。「它們大小不一,有的剛破殼,羽毛還沒長齊;有的只有半個多月齡。因為飢餓,大的會咬小的,有些幼鳥因此傷痕累累。」面對數百隻急需救護的鳥寶寶,大家一時手忙腳亂。

  通常,白鷺和夜鷺一窩產四五隻鳥寶寶。如今,這些來自於不同家庭的幼鳥們,擁有了同樣的「父母」。

  在陌生環境下,鳥寶寶們並不安生。給它們包紮處理傷口或餵食,都要講究手藝,而更小一些的鳥寶寶,甚至還沒學會如何進食。劉建勳和同事們只好將白鷺和夜鷺愛吃的小魚小蝦打成漿狀,再添加營養素或谷粉,用注射器為年幼的鳥寶寶餵食。

  就像照顧人類的幼崽,鳥寶寶一日多餐,四五個人24小時輪流照顧,每隔兩三小時便為它們餵一次食。

  按照月齡大小,400多隻幼鳥被分成五個班。五間15平方米大的籠舍被細心地鋪上稻草,打造成它們的集體宿舍。模仿野外鳥媽媽的育子方式,救護團隊開始分批次育雛。

  人工飼養十多天後,劉建勳和同事們將第一批適齡鳥寶寶,帶到園區內的水塘邊放生,嘗試讓它們飛出去。

  「有的跑幾步就撲騰撲騰飛走了,有的卻走得踉踉蹌蹌。」看著這些場景,「鳥爸鳥媽」的喜悅與焦灼交織在一起,他們一邊將飛不起來的幼鳥帶回籠舍飼養,一邊又牽掛著成功放生的幼鳥,趕到水塘邊,定時為它們投餵小魚、小蝦、泥鰍,以及營養藥物。

  適度餵養的投餵用量很講究,一般一天兩頓,每隻幼鳥大概可以分到一條泥鰍。這個食量對它們來說,只有六七分飽,這是為了倒逼它們自己主動去捕食,今後去適應野外的獨立生活。救助的意義,就是讓野生動物回歸山林。

  鳥寶寶一天天長大,一批跟著一批被放生,三四個月後,數百隻幼鳥被成功放歸山林。

  安家落戶:

  「白鷺山」繁衍成龐大家族

  只是,沒有人預料到,告別之後還能重聚——這群白鷺和夜鷺就此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安家落戶。到了2012年,它們的身影逐漸多了起來,叫聲也層層疊疊,和山腳處動物園飼養的藍黃金剛鸚鵡遙相呼應。

  如今,由夜鷺、白鷺組成的家族已壯大至2000多隻,翱翔在空中的它們,也成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一道別樣風景。

  作為浙江本土動物,2016年,白鷺和夜鷺從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名錄,轉入浙江省一般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對此,這些救護人員反而覺得欣慰,「從另一個角度看,保護級別的降低意味著動物種群數量的擴大。這說明白鷺、夜鷺的救助與保護有了成效。」

  夜鷺的壽命期限可達20年,白鷺的壽命較短,只有7到10年。

  如今,劉建勳和同事們對野生動物的救護仍沒有停歇。採訪當天,劉建勳一直腳步匆匆,手機鈴聲不斷響起,各種需要救護的動物被送進園區。最多的時候,一天內,他接待了八批動物的到來。

  除了五花八門的鳥類,也常有各種龜、蛇、蜥、猴、鹿等動物光臨。4月27日中午12點半,一隻在嘉興南湖景區發現的赤狐和五隻被富陽城東派出所查獲的鸚鵡,一同出現在劉建勳面前。他叮囑民警開車將裝在後備廂的鸚鵡送進園區,自己卻拎起裝著赤狐的籠子往園區搬。

  「你為什麼不一起坐上車?」錢報記者問道。「那怎麼行?赤狐在旁邊,會嚇死鸚鵡的。我們要考慮動物的感受。」他不假思索地駁回。


相關焦點

  • 籠外鳥爸鳥媽飛來冒險餵食,守候籠中幼鳥(附視頻)
    努力做長春人最喜歡的公眾號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長春晚報一隻不慎從窩中墜落的幼鳥被好心人養在籠中,鳥爸鳥媽隔著鳥籠連日餵食
  • 放生鷓鴣鳥,呼籲關愛野生動物
    7月9日上午,自治縣森林公安、益智鄉林業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將一隻鷓鴣鳥放歸大自然。
  • 禁令之下 仍有人捕販野生鳥
    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採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專家表示,遷徙的候鳥來源於世界各地,存在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可能,捕獲流入市場後將帶來不少隱患。
  • 蒙古人保護野生動物,證明這裡才是天堂,有世界上最忠貞不渝的鳥
    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到草原旅遊,學習牧民同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方法,一個地方的好壞不是自己書寫,而是由是否有野生動物來判斷」。也是非得最高的鳥-天鵝。幸福一家世界上總共有5種天鵝,在中國大地上生活的有3種,而草原上最常見的有2種,每年的春季,會有成千上萬的天鵝飛往草原,在這裡尋找適合棲息和繁衍的湖泊,經過一個夏天的幸福生活,把新出生的小天鵝帶大
  • 杭州一小男孩在馬路上撿到一隻傻乎乎的鳥,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值班民警低頭一看,只見小男孩抱著一個裝列印紙的大紙箱,裡面站著一隻黃白相間的鳥,雙腿修長,看上去應該是一種鷺類。「你是怎麼撿到的呀?」「我和媽媽發現它的時候,它就站在馬路中間,車子來了都不知道躲開,也不會飛,我怕它有危險,就和媽媽找了個紙盒把它裝起來了,媽媽說要交給警察蜀黍。」
  • 會隱身的佩奇、長鬍子蛙、鳥中大熊貓 重慶野生動物知多少?
    重慶野生動物你知道多少?哪些野生動物是重慶特有的?這些動物又有什麼樣的特點?今天(3月3日)是第6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上午,2019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暨SEE勁草嘉年華宣傳活動在重慶自然博物館啟動。
  • 杭州小夥在老和山發現一隻超好看的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還是有...
    杭州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抗網友「爪爹」爆料:從老和山往北高峰登山路上,發現一隻野生動物。頭頂紅冠,黑色的一綹「頭髮」,頸部至尾巴羽毛通白,腹部全黑,兩隻纖細的腿紅色。「爪爹」姓王,杭州人,喜歡爬山,每周一次,今天上午10點多,他從浙大玉泉校區爬老和山經北高峰途中,發現的這隻鳥。小王正沿著臺階走,忽聽得前方草叢裡有動靜,他定睛一看,好傢夥,白白的一隻好漂亮,只見它大搖大擺第過馬路。隔了十幾米距離,小王不敢前進,立即掏出手機(華為P30),用20倍變焦連拍。
  • 章丘開展投食餵鳥活動,助力野生動物保護
    活動現場,區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森保站工作人員在重要路段懸掛橫幅標語,發放《保護野生動物倡議書》《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知識》《護飛行動》等宣傳資料100餘份。
  • 帥氣黑豹現身杭州野生動物世界 遊客直呼:走錯片場
    《復仇者聯盟4》即將上映,有位「超級英雄」似乎走錯片場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漫威宇宙,他是保護人類的超級英雄;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他是被人類保護的快樂萌寶。他是誰?他就是基因變異的升級版美洲豹,代號「黑豹」!
  • 阜成門小集市公開售賣野生鳥
    不少為市級保護動物  森林公安將介入調查又到候鳥遷徙季節。近日有愛鳥人士反映,稱在地鐵阜成門站附近,每周末下午有臨時集市,有人販賣野生紅喉歌鴝、煤山雀、伯勞、沼澤山雀等鳥類。北京晨報記者在現場發現,野生鳥類價格由幾十元至百元不等。鳥類專家稱,煤山雀、紅喉歌鴝、伯勞等均為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西城區園林綠化局接到反映後表示,將到現場查看。
  • 披露鳥販子們是利用何種方法讓野生靛頦鳥改吃麵食的
    因為文章的標題能把你帶進來,就說明一點:野生靛頦鳥的「替食」問題是非常難解決的,通過看我的這篇文章,你的確可以達到掌握並了解對此鳥的替食技巧的。我可以先給大家普及一下有關靛頦鳥替食的知識。靛頦鳥屬於野生水鳥類,屬於候鳥。有些中國的有錢有地位的人非常鍾情於飼養這種靛頦鳥。也因此,靛頦鳥歷來都是高身價的貴族鳥。有些鳥販子們專門靠野外捕捉此類鳥進行謀財,這是應該被禁止的...
  • 左權野生鳥禽攝影(三)
    保護等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無危(LC)。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左權尋跡:在左權為留鳥,清漳河沿線均有分布,在石匣水庫,交漳水庫常見。
  • 山產品店藏匿7000多隻鳥,包括三有保護動物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一家山產品店,藏匿七千多隻鳥,包括三有保護動物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山產品店藏匿7000多隻鳥,包括三有保護動物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警方抓獲賣鳥人員偵查工作層層深入2019年11月5日,有群眾反映,興隆林業局的一個山特產品超市非法出售野生動物,轄區民警趕到現場,可超市經營者郝某的妻子,就是不開門。
  • 我市舉行「愛鳥護鳥·禁食野生動物」鳥類放飛主題活動 劉鳳庭張瑞...
    作為河北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系列活動之一,11月23日,由省林業和草原局、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愛鳥護鳥·禁食野生動物」鳥類放飛主題活動在北戴河鴿子窩公園舉行。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劉鳳庭講話並宣布活動開始,市長張瑞書出席並致辭。
  • 為「神話之鳥」保留一片淨土——中華鳳頭燕鷗尋訪記
    島上無居民,只有一位招募的志願者在臨時搭建的保護站板房裡值守,周邊有一些類似工棚的簡易設施。我們沿著已經闢出的荒野小路在高大的五節芒中間穿行,頭頂一群群大鳳頭燕鷗尖叫著划過天空,我們分別登上兩座木製觀鳥樓,頓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海邊一塊幾十平米的沙灘上有數千隻大鳳頭燕鷗在群棲群舞,步調的一致猶如有隻無形的手在指揮。沙地上散落著很多鳥蛋,有的被成鳥掖在身下正在孵化,有的無人問津。
  • 【本地】市民撿到只奇怪鳥 嘴巴細長原是丘鷸 已送到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後經辨認,這隻長嘴鳥原來名叫丘鷸,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現已經被送到撫順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我中午在市政府南邊撿到一隻受傷的丘鷸,飛不起來了。」20日下午,錢先生撥打熱線,希望能找人幫忙鑑定一下,也給這隻鳥找個歸宿。據錢先生介紹,他是市政府的保安人員,20日中午12點多鐘,他從市政府出來,就看見地上的這隻鳥。「抓住它的時候才看見它的嘴這麼長,當時感覺這應該是保護動物。」
  • 有人說國人認識野生動物是從餐桌上,今天讓大家有機會認識下紹興的317種鳥……
    記者翻看此書時發現,每一種鳥都標註有保護級別、分布區域、習性和記錄時間,標明罕見、極其罕見和常見三項指標。書中記錄方式一項中,將記錄鳥種的方式分觀測記錄、攝影記錄、歷史記錄和救護記錄等4項。  記者了解到,此書也是浙江省內繼《杭州野鳥》、《松陽野鳥》之後推出的第三本地方性鳥類圖鑑,「長期以來,在觀鳥、拍鳥和宣傳救護鳥類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鳥類的辨識時,往往要依賴於專業人員。由於缺少一本針對本地區野生鳥類的圖鑑,一些從事基層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人員在物種鑑別、救護指導等工作中也會遇到困難。」
  • 網捕成風,有的一隻賣數萬元——禁令之下仍有人捕販野生鳥
    專家表示,遷徙的候鳥來源於世界各地,存在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可能,捕獲流入市場後將帶來不少隱患。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營房村旁的玉米地裡,一隻鳥被捕鳥網「粘」住,已經死亡多時(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繼偉 攝網捕成風,野生鳥慘死風化成「乾屍」「那邊又有一張捕鳥網!」
  • 男子捕養野生鳥 民警破籠全放飛
    近日,巴彥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與縣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物管理站共同破獲了一起非法馴養野生鳥類的案件,民警在一間車庫內查獲數十個鳥籠,放飛73隻被困小鳥。通過摸排,執法人員確定該車庫內關野生鳥系李某華所為,依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與《黑龍江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李某華涉嫌犯罪。7月17日,李某華回車庫餵鳥時,被民警當場控制。
  • 男子「身藏」300野生鳥坐火車 行李箱嘰嘰喳喳露餡
    深圳火車站一男子攜帶行李前往外地,但行李箱內卻發出嘰嘰喳喳的聲音,裡面竟然藏著野生動物!6月14日,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組織全區各街道執法局人員深入轄區社區、農貿市場、城中村大排查大檢查,並對活禽交易、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等行為重點查處,在檢查時發現了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