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2019年初開始在頭條上更新文章,剛開始只是興趣使然,想要寫一寫自己平時讀完書之後的收穫,也沒想著能賺錢。
誰知道,當我以每月幾篇的龜速更新了4個月後,收穫了十幾次青雲計劃,讓我驚喜不已。更讓我意外的是,頭條後臺的工作人員聯繫我,問我願不願意與平臺籤約,每月供稿,有穩定收入。我當然願意了,馬上跟平臺籤訂了合同,而這無疑是對我堅持寫作最大的激勵。從那之後,我就一直堅持每月更新文章,迄今已寫了超過30萬字。
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分享下寫作路上容易遇到的問題,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對愛寫作的你有所幫助。
1、不知道要寫什麼
初學寫作者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要寫什麼,經常會在寫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經歷等等都被寫完了,突然感到靈感枯竭。
被稱為優秀的語言藝術家」的葉聖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在《文心》中曾寫道:「寫作同吃飯、說話、做工一樣,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事情。寫作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
大多數人常常將寫作看作是少部分人能做的事,但其實寫作就是我們的生活,比如每日發送的微信、短訊息、郵件、產品宣傳方案等等,無處不是寫作。
只是很多人沒有嘗試創作文章罷了。
事實上,我們周邊的日常生活每天都在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留心,能夠隨時隨地發現很多題材,比如街上行走遇到的各種人物和事件、讀書引發的各種思考、看影視劇作時想到的歷史、出門旅遊時的新發現、新聞事件悟出的道理等等。
比如我在看電視劇時,就寫過一篇10萬+的爆款文章《都挺好》:人的生活圈子很小,做事別那麼絕,否則就是自掘墳墓,以及看娛樂新聞時寫的一篇25萬+爆款文章年營收過億,嫁富二代,進入馬雲朋友圈,王思聰這個前女友真硬核。
只要你善於觀察生活,經常練習從生活中發掘出新的素材,學會將不同的素材聯繫在一起,就能寫出具備自我特色的文章。
從這一點看,寫作的素材是無窮無盡的。
2、培養觸發的能力
很多時候,即使我們觀察到了素材,並不意味著能夠結合素材創作出一篇有獨立觀點的文章。這個時候,擁有觸發的能力就格外重要了。
所謂觸發是指你能從眼前森羅萬象事物中的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重要的生活啟示或道理,這個啟示或道理能指導一個人未來的行動,能讓讀者從新的角度出發重新解讀生活中的事件,發現新的價值。
這便是文章的靈魂,是其他人學也學不來的、屬於你的獨特的創作能力。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意。
如果文章都是雷同的觀點,那還不如不寫。
3、標題是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其功能
在新媒體文章中,標題非常重要,一篇文章的推薦量、閱讀量、流量分成、帳號權益等級等幾乎都仰仗於標題能否獲得大流量,於是就出現了很多「命題作文」,先擬下爆款標題,再依據標題寫內容。
這樣做導致很多文章主旨內容不清晰,甚至出現牛頭不對馬嘴、前後矛盾的現象,簡直是浪費讀者的時間。
標題是文章核心內容的提煉,主要功能就是讓讀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所以寫作的順序必然是先構思文章的主旨內容,構建文章的寫作框架,安排每一個框架的素材或例證,在文章寫完之後再起標題。
寫作這條路從來都是孤獨之旅,你需要自己閱讀、觀察世事百態、人情洞察,從中提取出屬於自己的思考。
但寫作也是幸福的,你可以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收穫內心的寧靜。
下一篇我會分享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及格的文章,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