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驪山老母宮停車場拾階而上,
穿過「媧聖仙居」的門樓,
眼前便見宮觀山門。
㊤老母宮門樓
一
半圓形拱狀大紅門眉上方高懸「老母宮 」牌匾,為陝西省書法協會副主席張保慶先生墨寶。陝西著名書法家石憲章老先生所書的「天地人寰肇始老母乃先祖,日月星鬥生輝大道是本源」的門聯牌匾。」全面詮釋了驪山老母是生化天地萬物之母,開啟大道教化之始祖。
㊤老母宮山門
走進山門,但見金甲靈官正祺威嚴,青龍、白虎兩邊護法。道家講求天人合一,陰陽合諧。當我們用心靈與靈官爺對話之時,如果你是愛國守法、孝悌忠信之士,便會得到靈官爺的無上祝福。如果你有過錯,誠心改良,你也會得到靈官爺的保佑。
二
過山門前行數米,來到三霄殿前。三霄殿供奉碧霄、雲霄、瓊霄三位女仙。三霄殿門眉上方的「母即師也」門匾正向我們講述著三霄娘娘與驪山老母的師承關係。
相傳,三霄娘娘為正財神趙公明之妹,得道成仙時,天意讓其助周伐紂,三霄卻違返天意,被姜子牙打敗,後來拜驪山老母為師,重新修煉才得道成仙。三霄娘娘是主管人間福、祿、壽的三位最高女仙。道教認為,三霄也代表天、地、人三才。只有天、地、人和諧相處福、祿、壽才會與人終身相伴遂。
㊤老母宮三霄殿
三霄殿正北邊,便是巍峨壯觀的老母大殿。兩殿相距20餘米,中間築有巨型焚香爐,爐內香火旺盛,香菸騰騰。
老母殿殿基高砌,殿宇仿故宮太和殿全木古建,四周環以漢白玉石護欄,飛簷彩拱,金色屋面,莊嚴肅穆,大氣恢弘。善信遊人駐足於此,怦然心動,肅然起敬,於萬念俱寂之刻,頓起崇然祈福之心。當您小心翼翼地跨進大殿門檻,在金色「 創世聖母」牌匾下面,那尊正襟危坐、身披錦袍、面露慈祥的巨型金身法像,就是聲名赫赫的驪山老母。
㊤老母宮老母塑像
老母高坐於龍首蓮花座上,儀表穆穆,令人肅然起敬,默然心動。兩邊為金童、玉女護法。再左右供奉著鬥姆、地母、碧霞元君、觀音、文殊、普賢真人,以及金、木、水、火、土,風、雨、雷、電、太陰、太陽、經壇土地等各位尊神。
滿殿祥光四溢,和諧靈通。祭品桌上香花紛繁,燭光閃閃;三方祭榻上,善男信女,躬身焚香,虔誠慕拜,以求健康平安,萬事如意。這正是驪山老母慈悲無限,芸芸眾生心想事成。
三
當您心懷喜悅走下臺階,可見殿外西南角有一株蓊蓊鬱鬱的老皂莢樹。據《華清池史話》記述:斯樹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楊玉環在長生殿愛情盟誓後,兩人於此親手栽植的笫一棵樹。
古樹歷經千年風雨刀霜,依然盤根錯節,枝葉繁茂。它那猶如胎兒臍帶般的條條根莖,深深地連接著大地,吸吮著大地母親的氣血精華。把天線般繁茂枝葉伸向蒼穹,探測著宇宙的奧秘。
㊤老母宮老皂莢樹
你看它那粗壯的身軀和伸向蒼穹的手臂,就知道老母殿歷史遠久。因感悟老母靈氣,樹身一人高處漸漸長出了豬八戒臉型,今古觀得以重修,又恰逢和諧盛世,八戒悄悄又在其額頭上生出雙角,呈現龍首麒麟之形。道法自然,弘老母之德隆,赤彰顯出宇宙萬物稟道生為一體的自然法則。
四
當你感嘆完這棵千年古樹的神奇之後。思緒從李隆基與楊玉環長生殿愛情盟誓場景轉過神來,來到東邊財神殿門口。首先曜入眼帘的是兩口巨形鐵鍋、鐵缸。
這鐵鍋、鐵缸可非一般之物,它們都被列入了國家二級文物保護對象。鐵鍋、鐵缸均是明萬曆戊子年鑄造。
鐵鍋高0,73米,徑口1.25米,重750公斤;鐵缸高1.29米,徑口1.08米,重1500斤,是古代老母宮廟會期間給朝山香客煮粥和盛水之用,也像徵著道家水火既濟,陰陽和諧之意。
㊤老母宮明代鐵鍋
財神殿神龕上供奉的五路財神。他們分別是中路武財神趙公明、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姚少司和文財神比幹,義財神關公。
有人問了,為什麼把這麼多的財神爺供在一起呢?原來,這是道教五行生剋關係的陳設方式。認為,天地廣闊、財納五方。再加上關二爺的忠義,文臣比幹的中正,就會收盡東西南北五方財源。
五
當此之後,回首瞻望,又見老母殿門額之上懸掛著「道法自然」、「始判天地」、「至聖至尊」三塊門匾,心中又一次升騰起對驪山老母的崇仰之情。
又見多幅楹聯嵌於紅柱之上,不妨吟上兩副:「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類鹹享」、「善也好孝也好功德積於常時,祈也好拜也好老母自知你心。」
吟罷盈聯,回味咀嚼,更覺老母功勞彌天,恩重泰山。瞻仰膜拜者,定要行孝行善,廣積功德,這才不枉人生一世,不虛驪山叩首瞻念一回。
㊤老母宮
這時您從老母殿北側沿石級而下,穿過草異花香的庭院便來到了甲子殿裡,甲子殿正中供奉的是鬥姆元君,也稱「鬥姆」,左右兩邊依此供奉的是六十甲子神。
「鬥姆」是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和北鬥星的母親,她主管人的壽夭禍福;甲子神,又稱本命元辰,是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配相匹配的六十位星君。
他們每歲輪值,與我們個體生命與生活關係最為密切,他們伴隨、主管當年出生之人一生的幸福與安康。
㊤老母宮甲子殿鬥姆像
走出甲子殿環繞其後,站在殿後北側的觀景臺上,俯瞰臨潼城邑樓宇林立,街衢如畫;遠兆渭水金黃,飄遊如帶,邐迤蒼天。
此時此刻,不由讓人胸生層雲,意馳悠遠,神清氣爽,精力倍添。當我們依凳歇息再三,沿著殿前左邊樓梯下行,穿過藏經閣便可以下山在華清池中沐浴溫湯,蕩除疲憊。
六
然而,當你離開老母殿,即將下山的時候,若有相問,驪山老母,何許仙人?您不覺得甚是缺憾麼?原來這祭祀千年的老母,竟是一位德配天地、恩同山嶽的遠古大神。
中國道教協會所纂《道教大辭典》解釋說:「相傳驪山老母曾在此山 『鍊石補天,摶黃土做人』。仙逝之後,人們將其葬於驪山之陽,又於驪山西繡嶺第二峰上修建了一座女媧祠,以為紀念,後人逐漸改稱老母殿」。
㊤女媧補天
明代進士都穆在《驪山記》一文中寫道:「 唐代開元年間,少室山道士李筌在驪山與這位老母相遇。見其鬢髻當頂,餘發半垂,弊衣扶杖,神狀甚異。向他傳授了黃帝的《陰符 》經文以後,施法術令其取得麥飯以解飢餓,爾後則傾刻消弭,不知形影」。
古書中還記載說:驪山老母在遠古洪荒時代還曾教人婚姻,製作笙簧。
㊤老母宮
七
《封神演義》則說:殷紂無道,老母興周伐紂。《西遊記》中老母曾邀請觀音、文殊、普賢三仙變化母女,以堅定豬八戒取經之心,連《紅樓夢》中歷盡感情磨難,最終回歸仙界的賈寶玉,也是老母補天之『無材石』轉化。
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雷樹田先生在他的《驪山十九首詠並序》一文中說:「受人築廟祭祀之,『 驪山老母 』即後人對女媧氏之異名尊稱。」
香港長青詩社社長,全球漢詩學會常務理事許進連先生,在他的《女媧詠》一詩中,動情地歌頌道:「籲嗟乎!補天一幕壯心驚,猶增後代無限情。夢馳驪山老母殿,恭敬下拜表悃誠。雲湧鬥轉坤德水,風揚月亙慈顏明。中華始祖人共徹,萬古母愛恰如河漢橫。」
驪山老母亦是人們所稱之女媧氏,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驪山老母殿因為修建在驪山上,也讓秀美的驪山披上了說不完道不盡的神秘色彩,經年累月地吸引著五湖四海的善信遊客,拜仰不止,祈福不斷。
㊤女媧造人
八
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日,是驪山老母紀念日。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六月十一至十五日被立為驪山廟會。每至是時,前來朝山拜母的香客遊人,千千萬萬,日以繼夜,繹絡於途,歌唱於野,頌讚於山,祈福求子,聲聞繡嶺。
每月的初一、十五前往老母殿燒香求福者,更是人山人海,香火升騰,動人心旌,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