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胎是剖腹產,二胎肯定也要剖。一個姐妹也是生兩胎都是剖的,聽她說是在一個地方剖的,而且還要將一胎時的線拆掉給剖開,最後再縫上,說比一胎要疼.聽起來有點怕怕的。
@靚寶寶
就是在同一個位置剖的,第二次比第一次恢復得慢點。
@飛飛和翔翔媽媽
我家大寶是09年10月份出生的,小寶是12年12月份出生的,他們兩個都是剖腹產的。在同一個位置,不過我這傷口沒有縫線,第二次也沒感覺疼,和第一次一樣。
@丁丁
應該是在原來的刀口處開刀,我聽說還要把原來的肉割掉再縫合,說頭胎不疼二胎疼,還有的說二胎打麻藥都沒用,好恐懼!
@產科醫生阿滿
第二次手術一般是在原刀口的部位再次手術的,這樣可以避免腹部有兩個刀口疤痕的,只要是沒有意外都是在原切口處再次手術的。皮膚表面還是從原來的部位入刀,並且會將你上一次的疤痕切除掉,所以癒合後還是老位置留疤痕
剖宮產不同於陰道分娩,因為需要經腹壁切開,將寶貝取出來,會出現手術創傷,在腹部留下傷疤。生產後,媽媽的傷口大概會疼3天,但真正恢復要3個月,甚至半年。至於二胎剖腹產是不是比頭胎,每位的產婦感受是不一樣的。不過媽媽一定要注意產後的傷口護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手術刀口癒合要3~6個月】
大約在手術刀口結疤2~3周後,剖宮產疤痕才開始增生,增生期大約要持續3~6個月左右,纖維組織增生才逐漸停止,疤痕也逐漸變平變軟,顏色呈暗褐色。這時疤痕會出現痛癢,尤以刺癢最為明顯,特別是在大量出汗或天氣變化時,常常感到刺癢得想要抓破疤痕,護理時要特別注意。
當傷口刺癢時,可以用手輕輕地撓一撓,不能太過用力。另外護理產後傷口前,一定記得清潔雙手,避免傷口感染。
【1、傷口感染】
剖宮產手術由於傷口比較大,在產後護理方面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不要以為出院後傷口就基本復原了,其表面的肌膚傷口可能已經癒合,但是,完全恢復需要五六周的時間。
1. 術後應該多翻身:麻醉藥物可抑制腸蠕動,引起不同程度的腸脹氣,因而發生腹脹。因此,產後宜多做翻身動作,促進麻痺的腸肌蠕動功能及早恢復,使腸道內的氣體儘快排出,術後12小時,可用一些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藥物,以幫助減輕腹脹。
2.不宜平臥:平臥位時子宮收縮的疼痛最敏感,也容易發生惡露不易排出的情況,但如果採取半臥位,配合多翻身,那麼就會促使惡露排出,避免惡露瘀積在子宮腔內引起的感染而影響子宮復位,同時也利於子宮切口的癒合。
3.儘早下床活動:下地走一走,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使傷口癒合更快一些,也能避免一些術後問題,有助於預防諸如血栓等併發症的發生。術後24小時,媽咪可以下床慢慢活動,逐漸增加活動量。
4.注意排尿:同時多飲水,3~4小時要排尿一次,並注意排尿時是否有灼熱或刺痛的感覺。只要一有尿意,就要努力自行解尿,降低導尿管保留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危險性,及大便秘結。
5.保持私密及腹部切口清潔:術後2周內,避免腹部切口沾溼,全身的清潔宜採用擦浴,在此之後可以淋浴,但惡露未排乾淨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每天衝洗外陰1~2次,注意不要讓髒水進入陰道。
6.避免腹部用力:在咳嗽、笑、下床前,以手及束腹帶固定傷口部位。下床時先行側臥,以手支撐身體起床,避免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在手術後四周內,不要進行繁重的勞動或提舉重物。產後若咳嗽、嘔吐應及時治療,以免腹壓加大,增加傷口張力,並應壓住傷口兩側,以防縫線斷裂,傷口裂開。
【幫助剖宮傷口恢復2個提醒】
保持身體的潔淨,勤換內褲,勤洗澡,要特別注意會陰清潔,每天至少早、晚各洗一次,衛生巾及時更換。
禁止性生活,因為在產後這個時期手術傷口也很容易受到感染,子宮正處於創面出血,產後惡露乾淨需要6~8周,所以產後2個月內禁忌性生活。
【專家提示】
剖宮產術後麻醉藥的作用逐漸消失,腹部傷口的痛覺開始恢復,一般在術後數小時,傷口開始疼痛。最好不要使用藥物止痛,或者慎用止痛藥物止痛,以免影響腸蠕動功能的恢復。一般來講,傷口的疼痛在3天後便會自行消失。
剖腹產的媽媽,出月子後,可以讓老公開車帶寶寶一起去公園散散步,有助於身體恢復。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