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頭,我想問個問題:有一種處境,身在其中的人處處被挾持,不作為雖然難受但尚可保命、名利雙收;若不甘心順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卻是「乘風破浪一時爽,家臣名利幾盡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你要問我?哼!我平生最不願受縛!
歷史是有記錄的,鄙人不才,沒有留下多麼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好歹也是有標籤的!
「27天」、「行淫亂」這兩個標籤總結了我人生的「高光時刻」,儘管我本人是極不願意認領的,無奈寫史書的人也不聽我的「狡辯」啊……
沒錯,我就是昌邑王劉賀(海昏侯)!世人皆稱我「漢廢帝」,我不要!這根本就是在醜化我的形象,我有話說!
或許我的確不是什麼飽讀詩書的真君子,但我不至於是十惡不赦的惡人。
01
驚人身世
我的身世說起來,有那麼點瑪麗蘇。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這首傳唱已久的曲子,便是當年我的舅爺李延年在武帝宴會時所唱,武帝聞後感嘆美人如斯……得知曲中「傾國傾城」的美人是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後,便著急著納進宮……
李夫人入宮後,恩寵不衰,產下一子名劉髆,這便是我的父親,武帝愛屋及烏,很是疼愛父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公元前97年,我的父親獲封昌邑,成為昌邑第一位王。
昌邑是當時的經濟都會、富庶之地,桑麻遍野,盛產五穀。北方的牛馬牲畜,南方的絲茶竹器,東方的魚鹽海產,西方的皮革,皆在此交匯,可見李夫人母子有多受寵。
兩人若是長久這般,廝守著一同白頭老去,也不失為一種浪漫。偏天不遂人願,李夫人病重,常臥病榻,容貌憔悴不如往昔。
病床上的李夫人心有計算,武帝的盛寵源於自己姣好的容貌,若是瞧見她那比黃花瘦弱的病樣,又經得起幾番考量?因而,她拼著最後的努力,至死也沒有讓武帝看到她的病容。
不得不說,這一招實在是高,後來武帝對李夫人思念不已,愈加憐憫善待我的舅爺們和父親。
02
二代昌邑王
我們家母慈子孝的日子沒有幾年,公元前88年,父親因病早逝,礙於家中除了我僅有四個姊妹,五歲的我便繼承了王位,成為二代昌邑王。
昌邑富庶,又遠離政治紛擾,城邑自有大人掌控管理,我年紀尚輕,又不愛讀書學道理,就可著吃喝玩樂了……
各地的奇珍異寶都上交到王府裡,最後這些寶貝也隨著我入墓。本以為它們會一直跟著我,沒想到到了你們那時代,我的墓就被人挖了……
那些刻著「昌邑九年造」、「昌邑十一年造」等銘文的器物得以重見天日,成套的編鐘、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將近萬枚的竹簡、木牘,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鑲嵌著瑪瑙、綠松石和寶石的青銅鏡……就連一個漆箱,都布滿純金紋飾,……
你們憑著這些暢想我當時的生活,我也實話告訴你:
昌邑的日子我過的精彩奢靡,我敢打賭,就連皇城的弗陵小皇叔也沒有我這樣排面。
但是龐大的封地,大量的財富,為我的童年帶來幸福的同時,也帶來無盡的恐懼與悲傷。
我常常看到各種各樣的怪象和幻相:白色長的像人的大狗、瘋狂向我撲來的大熊、沾滿血汙的王座……
這些都是旁人看不見的,我被嚇得不敢獨處,郎中令龔遂見我這般,就把我所見所聞與禮教、警示相聯繫在一起,勸我收斂好好讀書……
大人就是這樣認真,這種時候就不能安慰著哄哄我?因此,我越發反感學習的事情!
驕奢淫逸久了容易遭小人親近,我幼時便受周圍人的恭維,以至於到我年少時,識不破小人的奸詐,反倒是把忠臣的勸諫當做逆耳旁風。
我那時行為是相當「不正經」,覺得王與下人不無分別,便常跟奴僕和膳食人員等吃喝玩樂,給他們的賞賜更是沒完沒了,那時候都講尊卑有別,正常人哪看的了我這個吊兒郎當的姿態?
郎中令龔遂伴著我十幾年了,羞辱人的本事更厲害了!他經常連夜進宮勸諫,雙膝跪地而行,淚流滿面:「大王,我傷心國家危險啊!希望您出一點空閒時間,讓我把自己愚昧的意見說完。」
然後就痛陳我的不是,什麼「《詩》三百五篇,人事浹,王道備,您做到了哪一篇呢?」我被他氣得直落淚,他還以為是被他的真心感動所哭,才欣慰地退殿。
這就是我在昌邑的日子,有些混帳,有些惆悵,但更多的是快樂。
03
27天·天子
沒想到吧,我這樣的人都能當皇帝,我自己也沒想到……
我那弗陵小皇叔,少時身體康健、體魄堅朗,被祖父喚作「最像他的人」,也不知為何,越長大越虛乏,終於在他二十一歲的那年,撒手人寰。
小皇叔沒有子嗣,那皇位由誰來繼承呢?我心想必定是劉胥啦,誰曾想,霍光與眾臣商量以後,便推舉我登基為帝……
怎麼會選我????我與劉胥孰好?他有才能有計謀有功彰,我有嬌氣有淘氣有玩的心氣兒……這明眼人不是一眼就看出來了?都說霍光聰明沉穩,這是我第一次看不懂聰明人。
儘管如此,我依然為自己能夠當皇帝興奮地拍手,因為原來的我只是昌邑的老大,馬上我就是天下的老大啦,我不就能為所欲為?龔遂可再也管不到我了!
我很快被傳召去皇城主持小皇叔的葬禮,並準備登基為帝。次日,我帶著香車美人,攜著兩百多名舊部,從昌邑出發一路狂奔,期間累死了許多匹馬,被龔遂嚴厲呵斥:尚在國喪期間,大王這般作為,實在不成體統!
好吧,我錯了,這才收斂一點。
未到皇城,龔遂又開始叫我做悲戚模樣?即將當皇帝的快樂還在心裡,怎麼裝難過啊?
到了皇城,龔遂又勸,我還是不依他。
等到了未央宮,我竟自己嗚嗚咽咽的哭了出來,不是難過小皇叔的死,而是看到城牆這麼高,他在這裡面住了二十一年,規矩就牽絆了他二十一年,為他由衷的惋惜。
龔遂、霍光這些人看到我那般模樣,臉色稍微好看了一點,之後的登基大典啊什麼的是都是他們一手操辦,我稀裡糊塗地登基了,當了大漢第九位皇帝,尊漢昭帝皇后上官氏(霍光外孫女)為皇太后。!
04
被廢
坐擁天下,風光無限,也危機四伏。
進皇城前,有中尉曾婉言勸誡我:即位後什麼事都別做,絕不能觸動霍光的權柄。
登記後我也的確這麼做了,朝政之事一概不理,玩樂方面依舊我行我素,天下都是我的了,自己想做什麼事總沒有人管了吧?
可事實不是這樣,我不論做什麼去哪裡,都會有人出來說:「霍將軍說了,陛下您得……」巴拉巴拉,一堆規矩約束著我,我想做的事便統統不能做。
我心有不快:這是我劉家的天下,那輪得到姓霍的指指點點?不行,我要反抗!
我從昌邑帶來兩百多個舊部,他們就是我的後盾啊,我開始嘗試著一點點剝削掉霍光的勢力,自己執掌宮廷,著手調整宮廷禁衛兵馬。
我一心撲在反抗霍光的「遊戲」當中,卻不曾想過:我這個沒讀過幾天正經書的人怎麼會是霍光這個老狐狸的對手,他有能力讓我上臺,就有能力廢掉我。
很快,我就被廢了……下場很慘
那天在大殿之上,霍光悉數陳列我登基後所犯罪過,有1127件,平均到27天,每天要做42件壞事。具體來說,不外乎貪色寡情、貪婪剛愎、忤逆信饞。
你看,這就是武帝託孤大臣的「樂趣」,像個紀檢委一樣,每天把我小毛病記在小本本上,數一數,還不忘記標個序號。
我哪有那麼多時間做這麼多錯事?明明是你霍光貪心,十幾年了都不放手!我有心爭辯,但很快就驚慌地不能言語……
我聽聞「我從封國帶到京城的200多舊臣,大多都被判以「陷王於惡」的罪名,悉數被捕,擇日誅殺」後,兩眼昏黑,癱軟在地?
明明是我的事,憑什麼遷怒於他們?他們有何過錯?龔遂呢?他那麼板正,除了說話難聽點,但罪不至死啊!
我不敢閉眼去想他們在行刑前每個人臉上絕望的表情,胸口、喉嚨就像被什麼摁住了,悶悶的,只有緊緊瞪著霍光:你,太狠了!
他趁機上前來奪取我的玉璽綬帶,命人逐我出城、趕回昌邑。
那年我19歲,自覺還是「幼童」,第一次接觸「成人」的世界,便是以我那些可愛部下的命換來的,我才明白什麼叫做「權勢滔天」。
05
抑鬱
一朝天子,一朝平民。
天子被逐,天下不是我的了;昌邑國被廢改山陽郡,也不是我的了。
回到昌邑,物是人非,再沒有人攛掇著我吃酒鬥蛐蛐兒了,但唯一欣慰的是,龔遂還活著,真好!
我雖然沒有了爵位與官銜,但是仍有錢,原昌邑王府的所有財產仍歸我所有,太后另被賜予湯沐邑二千戶給我。
只是,我不再像從前那般尋歡作樂,我變得深居簡出。靜坐沉思,儘管這樣,我也依舊逃不開監視。
不過這都不重要,我的後半生終究要在懺悔中度過。
我仍舊沒有覺得自己反抗霍光這件事有錯,只是偶爾在想,如果我以前多讀書,聰慧一點,是不是就能挽回那兩百多條生命了?
你聽,皇城又在奏樂了,又一個新皇登基了。你猜,霍光和那個新皇帝誰又能笑到最後呢?
欲知後事如何,敬請期待《漢宣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