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江蘇省中醫院和大經中醫共同承擔的「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重點項目(BE2019770)啟動會」在江蘇省中醫院舉行。江蘇省中管局、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中醫院相關領導及項目專家組成員、課題組主要成員共同出席啟動會。
項目圍繞國醫大師夏桂成教授、國醫大師鄒燕勤教授和國醫名師唐蜀華教授三位國家級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分別開展名老中醫診治不孕症、慢性腎功能不全、冠心病經驗的數位化傳承研究,並完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成果轉化,在江蘇省中醫院和其醫聯體合作的基層醫療機構逐步推廣使用,進而提高全省中醫慢性疑難病防治能力,賦能基層、造福社會。項目的目標和主要內容包括:
1. 基於國醫大師夏桂成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藉助知識工程等人工智慧方法研發不孕症的中醫臨床輔助決策系統;
2. 基於國醫大師鄒燕勤學術思想臨床經驗,藉助知識工程等人工智慧方法研發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中醫臨床輔助決策系統;
3. 基於國醫名師唐蜀華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藉助知識工程等人工智慧方法研發冠心病的中醫臨床輔助決策系統;
4. 將名老中醫知識圖譜、知識工程與人工智慧結合,開發中醫輔助決策系統,提高全省中醫慢性疑難病防治能力;
5. 有效完成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研究的成果轉化,利用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賦能基層,造福社會。
政策引領 強強聯合 推動中醫藥傳承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名老中醫經驗的數位化傳承與應用。2019年10月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建立以中醫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重點的基礎資料庫,鼓勵依託醫療機構發展網際網路中醫醫院,開發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推動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加快推進活態傳承,完善學術傳承制度,加強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傳承,實現數位化、影像化記錄」,「彰顯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優勢。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做優做強骨傷、肛腸、兒科、皮科、婦科、針灸、推拿以及心腦血管病、腎病、周圍血管病等專科專病,及時總結形成診療方案,鞏固擴大優勢,帶動特色發展。」
大經中醫與江蘇省中醫院的此輪合作,正是在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和江蘇省科技廳的支持下,落實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意見的具體舉措。江蘇省中醫院作為國內擁有最多國醫大師、最多全國名中醫的醫院,本著開放、創新、普惠的精神,聯合大經中醫運用知識圖譜等人工智慧新技術,推動3位國醫大師優勢病種診療經驗的數位化傳承與智能化應用,將成為全國中醫藥系統開放發展、引領創新的典範。
傳承名醫 賦能基層 人工智慧釋放名老中醫生產力
在此項目之前,大經中醫已經與全國多位名老中醫開展合作,完成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全國名老中醫符為民教授、張繼澤教授、汪受傳教授、蔡淦教授等多位名老中醫的經驗智能化傳承系統建設,相關成果得到了名老中醫的首肯並在相關機構開展應用。
隨著此次3位名老中醫傳承項目的深入,大經中醫將結合名老中醫知識圖譜,開發基於名老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臨床輔助決策系統,在江蘇省中醫院和其醫聯體單位推廣應用。
大經中醫CEO李文友向記者介紹, 名老中醫的診療經驗是中醫最寶貴的知識資產。常規的中醫智能化方案是對現有的診療數據進行挖掘提取,而國內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尤其是中醫診療,完整、準確的診療數據非常有限,符合中醫特色、名老中醫個人特色的電子病例極為罕見,這也是造成眾多的中醫智能化方案無疾而終的重要原因。李文友表示,中醫智能化最難的不是AI算法設計,而是將中醫與AI相融合。大經中醫利用知識工程等人工智慧方法,為每一位名老中醫量身定製其優勢病種的經驗傳承系統和臨床輔助決策系統,形成接近名老中醫本人思維的人工智慧系統。
在名老中醫資源極度稀缺、基層中醫藥人才嚴重不足的當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開展名老中醫經驗的數位化傳承和應用,為解放名老中醫生產力,實現名老中醫經驗的複製、推廣、下沉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不遠的將來,無論是等級醫院還是基層醫院,無論社區還是鄉村,臨床醫生只要一臺電腦就能藉助全國名老中醫的經驗智慧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中醫服務。
三位國家級名老中醫簡介
國醫大師 夏桂成教授
1931年生,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首批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夏桂成是我國中醫婦科學科的著名學術帶頭人之一。幾十年來,他潛心中醫藥學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創造性地運用奇偶數律、五行生剋、五運六氣以及現代醫學、現代科學的成果,揭示了女性的周期節律、生殖節律,強調「未病」的調治,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他以其獨到的理論體系、豐富的臨床經驗服務廣大患者,療效甚佳,蜚聲海內外,受到廣大患者的信賴;他醫德高尚、治學嚴謹、培養後學,是德藝雙馨的一代醫學大師。古稀耄耋之年,他仍堅持臨床、教學、科研一線,服務患者、培養學生、潛心學術,創立了當代完整的中醫婦科調周理論體系,2011年,夏桂成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中醫女性生殖節律創新理論及臨床應用」獲得了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為中醫婦科了理論創新做出了新的突出貢獻,為廣大婦科患者帶來新的福音。
國醫大師 鄒燕勤教授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副主任以及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世界中醫聯合委員會腎病分會、華東地區中醫腎病專業委員會、江蘇中醫腎病專業委員會顧問。江蘇省中醫院全國中醫腎病醫療中心暨中醫腎病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南京博大腎科醫院名譽院長。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第二、三、四、五批帶教老師,全國中醫優秀臨床人才第一、二、三批指導老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專家學術傳承鄒燕勤工作室專家。
70年代初期參加名老中醫學術繼承班在職學習,師承其父著名中醫學家,中醫腎病、老年病專家鄒雲翔教授,繼承、協助老師醫、教、研工作20餘年,盡得其傳,是「孟河醫派」名醫費伯雄之第四代傳人。
國醫名師 唐蜀華教授
中醫心血管病專家,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先後兼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評專家、江蘇省新藥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行業評議專家、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江蘇省中醫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醫學繼續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及中華全國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心繫病分會常務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中醫藥》、《中華實用醫藥雜誌》、《中國醫藥學報》等常務編委或編委。
從事中醫內科心繫病研究20餘年,對病態竇房結綜合症、高血壓病合併胰島素抵抗等多種代謝異常、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及其多種危險因素幹預等有較深研究,擅長治療高血壓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衰、心率失常、老年病等。
新財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