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賣慘求刪千字差評 評:別用「軟性脅迫」損害差評權

2020-12-14 新浪科技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商家賣慘求刪千字差評,別用「軟性脅迫」損害差評權

議論風生

消費者差評權不容侵犯。對於商家而言,有差評理應「有則改之,無則訴諸法律維權」。

「在一家服裝店裡,有人在號啕大哭,有人指責女店主,還有人做出手抖、抽筋狀,似乎正在『發病』……」誰能想到,這一幕又是一起因差評引發的糾紛。

據報導,馮女士花千元在某網紅理髮店燙髮後,一天就「睡回原樣」,經與商家協調,又燙了一次,沒想到還是「老樣子」,馮女士隨後在網上留了千字差評,更沒想到麻煩也來了——理髮店屢次派人上門「拜訪」求刪差評,甚至稱店長因此得了抑鬱症。

用店長得了抑鬱症,「軟性脅迫」消費者刪差評,這家網紅理髮店「控評」真是「好手段」。消費者給了商家差評,商家想消除負面影響,不是亮拳頭、秀肌肉,跟對方硬槓,而是拿出了「以柔克剛」策略。不到一個月時間,涉事商家工作人員登門拜訪了六七次,講述給差評後的「悲慘後果」,更有夫妻倆號啕大哭,哭訴家庭和工作壓力,甚至打出「抑鬱症」這樣的「悲情牌」,想用同情心「控評」。

而這樣打悲情牌的實質,是對消費者進行「軟性脅迫」。消費者因消費體驗不佳,發表幾句差評,就隔三差五被店家「造訪」「擺慘」「痛哭」,明擺著想通過幹擾消費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來讓其「服軟」。

消費者消費後,基於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在網絡平臺評價中真實反饋,同時為其他消費者提供借鑑參考。對商家而言,理應尊重消費者的親身體驗、客觀評價,就算是差評,都應保持容忍之心,「有則改之,無則訴諸法律維權」。以騷擾方式求私了,著實不妥。

遺憾的是,現實中,從電商網購給差評,商家用「呼死你」打騷擾電話讓消費者手機無法正常工作,到給外賣騎手差評也上門威脅等,消費者因差評被威脅的新聞屢見報端。

如果給個差評還被「攔三阻四」,消費者權益必然會淪為擺設。鑑於此,相關職能部門顯然有必要保護消費者的「差評權」——本質上,差評權就是評論權和監督權,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賦予消費者的正當權利。因此,對於那些被打差評後打擊威脅消費者的現象,必須依法嚴懲——遇到此類投訴,該嚴懲的絕不能和稀泥。

此外,電商平臺也需保護用戶隱私信息。個人住址、私人電話不應被商家看到。2013年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平臺可通過技術手段,剔除有打擊騷擾消費者歷史的「劣跡」商家在其平臺的業務,或提供匿名選項的評價,進而讓消費者放心使用差評權,避免讓商家「想封口就封口」。

說到底,消費者正當的差評權不容侵犯——無論侵犯的方式是「硬」威脅還是「軟裹挾」。

□柳宇霆(法律學者)

相關焦點

  • 刷好評、刪差評、大V要挾商家,大眾點評變味了?
    能刷好評,也能刪差評好評如潮的店鋪到店之後發現「踩坑」,答案顯而易見,這些好評是刷的。張文在黑貓投訴上提到,自己被拉入了佛山地區V6以上高級用戶群,發現一篇篇洋洋灑灑的(150字+3張圖片)好評,能讓一家剛剛開張不足一個月的新店霸佔佛山地區網紅店榜/美食熱門榜/口味榜/評價榜第一,大量高級亮V帳號扎堆寫好評,背後居然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 商家求「好評」消「差評」 讓網購評價權真正回歸消費者
    然而,由於評價直接影響著網店的銷售和排名情況,一些商家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好評」,千方百計消除「差評」,導致代表商家信譽的商品評價失去應有的參考價值。如何修補網購商品評價體系,還原網購評價中的「真實民聲」,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 收到退貨不是同一件 賣家拒收遭到惡意差評 顧客:退款後肯定刪?
    不管是在淘寶還是在京東買東西,都會看一下評價,評價不好的肯定不會選擇,評價機制原本是對商家產品質量的監控機制,但是如果出現惡意差評,對商家影響也是很大的。近日,杭州經營網店的馬先生求助記者,今年9月5日,一名顧客在店裡買了一件皮衣,總價1280元。
  • 銅陵一男子網上點餐給差評 商家兩次上門「討說法」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銅陵市的楊先生在美團APP上點了一份外賣,因覺得商家態度不好,就順手給了個差評。而商家認為,這已是第三次收到楊先生給的差評,於是來到楊先生上班的地方理論。最後,轄區派出所民警出面勸導,雙方才不再追究此事。
  • 餓了麼用戶給差評遭瘋狂報復:直接上門砍人
    如果對所購商品或對賣家的服務態度不滿意你有沒有給過差評?有沒有想過給了差評的後果會怎麼樣呢?北京的馮女士最近在網上衝印了幾百張照片。照片很快就寄到了。「全是灰濛濛的,效果太差了。」她給那家衝印店打了差評。「接下來的幾天,衝印店天天給我打電話,求我刪了差評,我沒同意,他們又說可以給我再重新衝印一次,還可以送我優惠券。」經不起軟磨硬泡,馮女士最後不情願地刪了那條差評。
  • 女子燙髮失敗後寫千字差評,理髮店店長多次登門求刪評,稱為此得了...
    今年9月,馮女士與朋友在五一廣場一家網紅理髮店燙髮,但令馮小姐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燙髮花了4小時,效果只維持了10分鐘;第二次修復後效果更加不理想……」鬱悶的馮小姐在網上寫下千字差評,但正是因為這次差評,讓她惹上了不小的麻煩。
  • 罵人的最高水準,都在大眾點評的差評區裡
    直到無意中在那冷冰冰的面具上看到一個裂口——那就是大眾點評……的差評區。在這裡,有氣急敗壞,有悵然若失,還有各種喜憂參半的複雜情感。用某位不知名資深觀察員的話來說:「這,可能是屬於真實人類情感的最後一塊自留地。」
  • vivo X60系列評價正式出爐:好評很多,但差評有點「狠」!
    2021年剛過去沒多久,手機市場已經全面開啟新的競爭了,眾多手機廠商紛紛發布新機來佔據市場的地位,從千元市場到中高端市場,消費者都可以選擇到新一年的產品。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vivo X60系列,近期評價正式出爐了,包括vivo X60和vivo X60 Pro,目前兩款產品的好評非常多,只不過差評有點「狠」。#vivoX60系列#好評居多首先來說一下vivo X60系列的好評,可以說令筆者非常酸,因為大多數都是買給自己的對象或者是女朋友用的,所以當筆者看到評價的時候,還是挺羨慕。
  • 餓了麼用戶給差評遭瘋狂報復:輕者被威脅 重者上門砍人
    如果對所購商品或對賣家的服務態度不滿意你有沒有給過差評?有沒有想過給了差評的後果會怎麼樣呢?  北京的馮女士最近在網上衝印了幾百張照片。照片很快就寄到了。「全是灰濛濛的,效果太差了」。她給那家衝印店打了差評。  「接下來的幾天,衝印店天天給我打電話,求我刪了差評,我沒同意,他們又說可以給我再重新衝印一次,還可以送我優惠券。」
  • 網文寫手背後的秘密,千字小說僅賣三塊,不如去上街要飯
    僅僅為了湊數寫一千字,寫手就可以拿到三塊錢。要求越高稿費也就越高,基本上千字15塊已經是很進階的價格了。可以算一筆帳,假設每天寫一萬字,堅持天天寫,筆耕不輟的話,按照千字十塊,一個月能拿到3000的收入。
  • 昆明一女子因給了差評,遭商家威脅騷擾!商家:天天寄你成人用品
    如今網購已經普及到大街小巷,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還為數以萬計的商家提供了創業機會。對於賣家而言,店鋪銷量好不好,評價佔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不少商家會想方設法將差評降到最低。昆明的王女士反映,她在網購時因為給了商家一個差評,結果遭到了瘋狂的報復,一天內光騷擾簡訊就接到了數百條,不僅如此,商家還威脅恐嚇稱要給她每天寄成人用品,讓她丟人現眼。王女士將問題反映給平臺客服,可問題卻遲遲得不到解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罵人不帶髒字的最高境界,都在大眾點評的差評區裡
    要知道,當大眾已經默認了「用腳投票」的慫人規則之後,只有這群給出差評的人,依然清醒而勇敢地秉持著最樸素的行事方式——不滿,就要大聲地說出來。有人因為店家敷衍的介紹,同時點了三份不同名目的燒賣,之後給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差評。
  • 收費幾十到數千元不等 揭開「有償刪差評」利益鏈條
    揭開「有償刪差評」的利益鏈條近日,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破獲一起以網絡「水軍」形式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違法犯罪案件。據了解,該犯罪團夥通過有償刪除網絡差評獲利近300萬元,涉及10餘省份。在「淨網2019」專項行動中,河北分局注意到,大學生張峰(化名)在網上以有償刪除差評的名義招攬生意。「我們初步偵查發現,張峰在各大門戶網站、社交平臺依靠刪帖獲利逾百萬元。」河北分局網安支隊民警靳輝說,詳細梳理了張峰案件相關涉案人,發現某公關顧問公司多年來以正常經營為掩護,僱傭人員專門網上刪帖,非法獲取巨額利潤。
  • 不管就賣,曝光就刪!二手電商成違禁品隱秘的角落
    截圖  商品亂不亂,二手電商平臺看一看  在二手電商平臺,有出售「挨罵」服務的;有「拼夕夕」互助砍價群;有抖音千粉號;有「吃雞」透視高科技;有82年可樂。總之,你想到的,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到影子。一些服裝、數碼等常規商品更是隨處可見。
  • 新疆爆款紅棗核桃屢遭差評,質量很好,商家表示很無奈
    大家都知道網購產品收到之後會給商家一個評論,新疆紅棗和核桃經過火爆銷售,被網友給了差評,並且屢遭差評,不是因為質量問題,而是質量很好,商家表示很無奈。 給差評的原因是核桃和紅棗不是直接從新疆發貨,而是從陝西、河北或者四川等地發出來,因此會讓客戶感覺貨不對版,成了假冒產品,因此差評就來了。
  • 手機淘寶大動作,中差評變了!網友:我的差評去哪兒了?
    近日,手機淘寶的改版引發關注,除了加大信息流化,淘寶針對手機淘寶 C 店(個人店鋪)評價系統進行了一系列改版,好評、中差評標籤不再單獨展示,但用戶可以在"感覺不佳"標籤中查看商家的中差評詳情,括號中的數字即為中差評個數。
  • 女子網購給了差評,遭商家惡意騷擾
    因為衣服的質量問題,王女士給了商家一個差評。令她沒想到的是,簡訊的連番轟炸,微信和購物平臺上難以啟齒的侮辱性語言隨即而來。去年12月22號,王女士的母親在網上給她買了一件價值130多元的衣服。王女士滿心歡喜地收了母親挑選的禮物後,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王女士說,按道理,買帶有毛領的衣服,應該都有掛繩,但是這件衣服其中一邊沒有,少了三個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