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財貴:為什麼兒童讀經的順序,應該從論語開始

2020-12-22 騰訊網

問:「從整體效果看,讀《論語》或其它書,應先將整體熟讀,還是先分章熟讀,特別是學前的小朋友要怎樣讀?」

這是常見的問題,其實也不是什麼問題。有人說叫小朋友讀《論語》從頭至尾讀一 百遍,讀得很熟,或者幾乎會背;有人說要一章一章的背,背完一章再背下一章,這樣會有一點枯燥,我們可以一篇一篇地背,每篇讀到會背。

其實一章一章背,一篇一篇背,一本一本背,到最後效果都差不多。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有效果就好,而且到最後,誰的效果大誰也不知道,你也不必知道。

但是你作為老師,看你的喜好,或是以孩子他的不同的反應來稍微做個考察,你認為一章一章教比較好,還是二章二章教好,還是一篇一篇教,還是整本教,這由你自己自由決定。

不過,依照我推廣十幾年來的經驗,我們有一個標準即「三百讀經法」,一天一百個字,讓他讀一百遍,給他一百分。這是一個可參考的標準,一百個字不是一篇一篇,也不是一章一章,乃是多少字。這也是分段來讀,一段一段的把它背熟,然後再連起來複習,這是很多人採用的方法,而且都行之有效,還是一個很綜合的中庸的方法,可以提供給各位參考。

那麼我們大人讀經呢?叫你一章一章地讀,一章一章地背,這是更困難。所以我們大人只好囫圇吞棗,只好整本整本地讀,也比較方便。如果一個有志氣的人,你就可以一章一章地背,一章一章地了解,但是有志氣的人很少,你不要跟這個整個統計數字挑戰,如果你是一章一章地背,一章一章地去了解,我看你大概讀到第16章就不讀了,不過你很有志氣,我不敢這樣說。因此我勸大家都把《論語》隨便讀它整本,讀它一百遍,像這樣成功的人比較多,我知道大人沒救了。

問:「《論語》被尊為中國文化經典最有價值之書,為何要求兒童一開始就讀《論語》?《三字經》講到了讀經的次第問題,你如何看待文化價值性和兒童讀經次序之間的關係?」

我們推廣《論語》,說兒童要讀《論語》。古人說讀書的次序,是說「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然後才來讀四書,然後再讀六經,再讀朱子。但是,你要想一想「一而十,十而千,千而萬。」現在我們不需要這樣講求了,所以我們從四書五經讀起,正合《三字經》的次序。有人認為既然古人教書就是這樣教的,我們何不依止?不是的,三字經說不好意思讀《三字經》啊,所以先識字,而《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大體都是為了識字,當然也有其它的用途,但是最主要的是認字,現在我們的教育觀念就是要認字。只要有字就可以認字,所以《三字經》可以認字,《論語》也可以認字。

因此,我們一概遵從意義的高效來選擇讀書的順序,尤其兒童與我們大人不同,兒童對於好懂不好懂,理解不理解是不關心的。所以,從《三字經》、唐詩教起,老師說他們都肯教,家長也說教《三字經》,我接受,你教《論語》、《易經》,我不接受。假如有這種老師和家長,統統都是不合人性,統統是以自己的心情來限制孩子的成長,這叫做自以為是,這自以為是往往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只要你完全明白讀經的理論,你就不會說從《三字經》開始教,你會說老師你為什麼教《三字經》?我們要知道,兒童不以理解為標準,只有大人才以理解為標準,不要用你大人的眼光來限制兒童。

那他們就說教《三字經》比較有趣啊!為什麼有趣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文句讀得不長,節奏感很強啊。

我們就應該跟他說,所謂的節奏,真正的節奏,天地間的節奏,它是變化萬千的,讓它三個字或五個字不變化地用,那是人為的,那是虛假的,那是不自然的。所以你如果讓兒童一開始就讀《三字經》,當然也有進步,但是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他頭腦就笨了。所以一定要唇齒錯落,越高明的音樂,它的節奏越多變化;越低俗的音樂,越少變化。所以為什麼不要聽流行歌,先不要說它的旋律,就是它的節奏也是太缺乏變化了,非常死板,兒歌呢?節奏是非常的簡陋、死板的,凡是這種節奏聽多了,都會讓一個人比較膚淺。

所以從兒童一開始接觸節奏,我們就讓他多變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說:「若是三字、四字一句的還行,『有朋自遠方來』,『人不知而不慍』,六字一句,像這樣,二歲三歲的孩子讀不來呀。」其實沒關係,你把一句分開讀,有朋二個字,自遠方三個字,來一個字,所以短的節奏可以和成長的節奏,長的節奏可以分成短的節奏。等到他能把六個字,七個字串起來的時候,他的聰明才華就增進,等他再來讀三字經,他就更有興趣,所以高的可以涵蓋低的,難的可以提升簡單的。於是你就要考量考量了,你教什麼。這是教育的智慧,千萬不要短視近利。

——文章摘選自讀《論語》的態度兼談所謂「糟粕」

愛讀經

做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王財貴的「老實讀經」是邪教?
    從2001年打開中國讀經市場開始,王財貴在臺上慷慨激昂地說道:「相信呢,就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送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除加強對傳統控輟保學重點群體監控外,要高度關注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
  • 王財貴教授《論語》釋題!
    王財貴教授所以我建議中國人,不管是小孩、大人,甚至老年人,開始想要讀書了,開始想要了解中國人的智慧了,開始想要體驗聖人的境界了,開始想要對自己的修身養性,能夠有一番的長進了,那你應該從經典開始,而經典就應該從《論語》開始。
  • 【推薦閱讀】王財貴教授:同學們該讀資治通鑑了!
    而沈剛伯(當代歷史學家)自敘說:「四歲時先祖父便教我識字,六歲正式背書寫字,先祖父安排的順序是:第一朱子小學集解、第二孝經、第三論語、第四孟子、第五大學、第六中庸、第七詩經、第八書經、第九易經,這九本書在兩年內背完,而且詩經、書經和四書是連註解都要背的。以後兩年(八歲到十歲)便讀完了左傳、國語、國策、周禮、禮記、公羊傳、穀梁傳、資治通鑑和續資治通鑑。」
  • 王財貴教授 《一場演講百年震撼》(完整版)
    王財貴,1995.6,國小施行讀經教育之理論、實務及疑難之解答,臺中師院輔導雙月刊。13. 王財貴,1994.6~2001.1,編訂大字注音經典誦讀系列: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選,唐詩三 百首,孟子,易經,詩經,孝弟三百千,等七種,讀經出版社出版。14. 王財貴,1997.2,語文教育改良芻議,鵝湖月刊第二六0期。15.
  • 讀經教育二十年:爭議聲中,王財貴欲斥資12億建萬人書院
    20年前,文禮書院院長、讀經運動的發起人王財貴開始宣導一種「通向聖賢」的教育——兒童讀經教育。他認為兒童記憶力強,理解力弱,應當趁13歲前儘量多地閱讀四書五經等經典。只要打下了經典的基礎,孩子的理解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加強,其他知識一學就會,數理化根本不用教 。
  • 「讀經教主」王財貴背後產業:學堂年入4百萬
    從信奉「老實大量讀經」理論的眾多擁躉,到近百家讀經學堂的興辦,再到「讀經界」最高學府「文禮書院」,一條以王財貴為主導的讀經產業鏈條已經形成。   國學熱與「讀經教主」   王財貴倡導的讀經教育,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
  • 【王財貴】:兒童讀經之基本理論!
    從兒童時期起給予讀經,是一種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實施起來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但因為民國以來的教育觀念太片面僵化了,所以一般人很難想像其合理性,不易接受這樣的方式。因此,也必須略作理論之說明:民國以來的教育觀念,大體是以美國二十世紀初年的實用主義為主導,也可以說是以『兒童中心本位』為主。
  • 「全球讀經教育第一人」王財貴教授即將來鄭講學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記者 焦宏昌 劉蕾)日前,本網記者獲悉,被譽為「全球讀經教育第一人」的王財貴教授將於9月11日在鄭州大學工學院報告廳,以「如何培養大才」為主題,開展專題講座。    王財貴教授,臺灣臺中師範大學教授,北京季謙教育諮詢中心創辦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文禮文教基金創始人,文禮書院院長。
  • 【父母必讀】CCTV4熱點透視——少兒讀經在臺灣
    主持人:謝女士,我們知道臺灣少兒讀經活動是由華山書院等一些臺灣團體、民間機構發起的,後來也有很多民間機構參與到推行這樣的活動當中,臺灣的情況是怎麼樣的,為什麼這麼多民間機構來推行這樣一種活動?  謝啟大:其實我們開始到了臺灣這幾十年來,一直都很重視中華文化的一個保存,還有一個傳遞。
  • 為什麼現在大家都不讀《論語》《道德經》了?現代教育的異化
    這是單華偉的第一百八十七篇原創文章(短篇)當看到這個問題,如果你在想所謂『 讀得懂讀不懂 』的問題,就已經偏題了,這是完全沒有明白古代的教育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大家看魯迅的作品就應該知道,私塾教育都是先上來直接背,不求甚解的背
  • 王財貴:為什麼我們需要讀經典?
    讀經的教育本來就是合乎天地、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教育。有人問:在沒有經典以前怎麼讀經啊?是的,在沒有經典之前,比如堯舜,大概沒有讀過什麼經的。如果堯舜還有經讀,那伏羲應該沒有經可以讀了。所以像伏羲、堯、舜這種人並沒有讀過經,也成了聖人,我們為什麼要讀經?我就跟他說:那麼,請你去生在那個時代好了,既然你生在這個時代,自從有了聖人之後,有了經典之後,我們讀經就是天經地義的... 我們說讀經是為了方便我們通過經典面對聖賢,引發智慧。那些經典是聖賢所作。
  • 王財貴:讀經,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所以在這裡,我想了很多,尤其我是讀師範的,將來要當老師的,我現在為自己負責,將來要為學生負責,如果還有家庭還有孩子,我還要為孩子負責。怎麼為自己負責為他們負責?至少在教育這個環節上要先解決。一般人很注重現實生活的問題,譬如經濟地位這類事情,但這類的事,往往要有機緣的配合,機緣是「求之在外者」;所以,你說我要掙多少錢,我要升多大的官,這不一定是你能掌握的。但是教育,教育是「求之在我者」。
  • 溫州溥謙學堂2018年《老子莊子選》讀經夏令營招生簡章
    1994年,王財貴先生發起兒童讀經教育之倡導, 四處奔走呼籲,民間讀經風氣又悄然興起。1995年,趙樸初、葉至善、冰心、曹禺、啟功、張志公、夏衍、陳荒煤、吳冷西等九位文化界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長者,正式聯名發起議案——《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籲》,以焦急迫切的文字,敲響了中華傳統文化正處於存亡續絕關鍵時刻的警鐘。
  • 讀經運動是一場智慧重尋之旅
    1994年,臺中師範大學語教系王財貴教授在臺灣發起青少年讀經運動,倡導教育從讀經開始,主張利用13歲以前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讀誦中國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經典,提升文化修養,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讀經」,又稱「經典誦讀」。
  • 文禮書院國際讀經教育中心《65文集》導讀課程第一期公告(7次講座...
    本次網課我們請來了文禮書院理念精深的強大師資,希望幫助大家真正切入讀經教育的精髓:我講讀經,其實是在講教育;我講教育,其實是在講文化;而我講文化,其實是在講人性;我講人性,其實是在講天理。你表面上看是一個樣子,其實我是有背景的。所以為什麼讀我的書會覺得像泉水一直流一直流出來呢?因為我是有源頭的。大家就問我源頭在哪裡?
  • 唐德剛先生分享自己小學時讀經的經歷
    兒童讀經教育:在孩子學習的最黃金的時期,用簡單的方法,最經典的內容,就可以培養最優秀的人才。)讀經教材推廣【愛讀經】《王財貴65文集》全套30冊1600元/套【愛讀經】新一代北極星讀經機699元/臺愛讀經北極星讀經機,由王財貴教授親自監製,王財貴讀經推廣中心研製
  • 王財貴:讀經就是為了喚醒我們自己的智慧
    我現在提倡「讀經」的教育。什麼是讀經,就是研讀經典,什麼是經典,就是有德者流傳下來的智慧之書。經典本身雖然已經從智慧轉成是文字,但會讀書的人,可以從文字裡讀出原來的智慧。
  • 讀經少年:背了十年書,識字卻成了問題
    本組圖片攝影/新京報記者 羅婷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臺灣學者王財貴在大陸宣講並建立起一套名為「老實大量讀經」的「理論體系」,自言以培養聖賢為目的,以全日制讀經為手段。彼時,正是國學熱興起,「讀經運動」在中國勃興之時,王財貴的理論獲得大量信眾支持。十年前,讀經熱進入高潮,全國近百家讀經學堂雨後春筍般建立,大批少年離開體制教育,進入讀經學堂求學。
  • 讀經時,腦波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面對如此成功的人生,楊定一先生卻一直感到缺憾,自己從小沒有接受讀經教育,他曾對推動全球兒童讀經教育的王財貴教授說,自己讀過一千本書,但還不如一本經典有用。他開始以讀經的方式培養自己的女兒,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並且,他利用自己的生物醫學專業知識,用科學的方式證明,從小讀經可以打通左右腦,從而獲得超強大腦。並且推動特殊兒童免費讀經的活動,發生了許多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