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守土盡責顯擔當 織牢疫情防控網
——海港醫院抗擊疫情實錄(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海港醫院結合實際情況,關停了綜合內科病區和老年病呼吸科病區,調整了腫瘤科病區,協調設置了兩個新的發熱病區,將每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發熱病房數達到40間。
在發熱病房,醫護人員時刻都在經受著心理和身體的雙重考驗。發熱病房的護士大部分都是90後,由於要對發熱患者進行留觀採樣,患者的生活起居、檢查診治、取送物品等工作都要由他們承擔,每天還要為患者解釋病情,做心理疏導。
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手套、護目鏡等防護用品後,記者轉個身都會覺得笨拙,很難想像醫護人員還要完成各種醫療護理工作。發熱病房護士長孟聰說:「推轉運車、聯繫檢查、消殺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我們來完成,工作量非常大。」
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海港區多方籌措防護物資,優先保證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需求。但是為了節省物資,多爭取救治時間,醫護人員總是堅持一整天不喝水、不上廁所,全力救治患者。「尤其到晚上的時候,值班護士們都穿著紙尿褲上班,12個小時不喝水,下班兒了才能喝水吃東西,我挺佩服他們的。」孟聰說。
同時,為了降低內部病毒傳播的風險,海港醫院嚴格按照院感要求,強化病區防控措施,通過定期通風、紫外線照射等方式進行消毒,確保病人和醫務工作者的安全。
在診療過程中,海港醫院還結合實際情況,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對發熱患者進行救治。海港醫院副院長王曉光說:「門診大廳用中藥進行燻蒸,減少感染機率,同時發熱病房的住院病人在西醫治療的同時,也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從現在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中醫對清肺化痰還是比較有效的。」
為了提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核酸的檢測速度,海港醫院積極籌建核酸檢測實驗室,調配和培訓基因檢驗人員,短短九天時間就完成了實驗室的改造工作,推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順利開展。改造完成的實驗室分為試劑準備區、標本製備區和擴增分析區三個區域,每名檢測人員都要在高風險、高強度、高壓力下準確無誤去完成檢測工作。
海港醫院檢驗科主任徐閔說:「我們從潔淨區要先進行一個三級防護才能進入實驗區,主要的工作區域就是標本的準備區,核酸的提取工作比較繁瑣,滅活是一個小時,提取是40分鐘,中間還有一些其他操作,整個實驗的過程大概是六個小時。」
從2月28日完成第一批臨床核酸實驗以來,核酸工作小組每天要對五六十例標本進行檢測,保證了醫院發熱人員的快速流轉,提高了診療效率。
對於下一步的工作,海港醫療集團黨委書記尤江立說:「目前我們的門診量逐步提高,所以我們要在做好現有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做好門診和普通病房的工作,提供高質量安全的醫療服務,保障患者的就醫需求。」
我看不見你的臉,
但你的目光讓我溫暖;
我看不清你的眼,
但你的身影讓我心安。
在醫學觀察點、在高速路口、在火車站、在醫院……每一條抗疫戰線,都能看到海港醫院醫護人員的身影,他們每天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正面交鋒,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醫患同心,戰「疫」必勝,讓我們再一次向白衣戰士致敬!
海港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許思源 範熠 趙春龍
原標題:《「醫」線實錄!帶您看看發熱病房、核酸檢測實驗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