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曰: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所以無論江山風月,還是花開葉落
其實皆可一讀
有閒有緣地拾到或遇到哪葉,便讀哪葉
『物語』,日文漢詞,其實就是瞎白話
講講故事的意思
在我老家四川方言,則叫『龍門陣』
——筆者按:
庶務雜蕪,這公眾號也就久疏打理。昨天忽想起,登錄下後臺看看,粉絲不僅沒掉光,居然還漲了近百人。
想想,真是慚愧得緊。趕緊翻翻箱底,尋出篇還是去年末,成都機場候機,延誤無聊,手機亂敲小文。夜半,細心尋圖配圖,一一注釋加工。如此這般,稍解愧疚。且算歉意,給諸位,作揖,鞠躬。也且算春假前,小小的問候吧:
狗年大吉!家旺人旺,財旺福旺!
——京都,四條河原大橋。攝影:掃舍
風葉物語之三十九 | 四條河原
成都乘地鐵,刷手機,見朋友微信圈裡,剛發的京都此刻,四條河原大橋邊,年終化緣的僧人。這和尚身後,河對岸的四條通大街上,華燈初放。再往後的天空,漫天晚雲,夕陽西下。
從這四條河原大橋,東行不數步,南折,即是花見小路。小路到底,便是建仁寺(1)。京都建仁寺,臨濟宗大本山,蜀地宋僧蘭溪道隆大覺禪師(2),嘗駐錫於此。
此刻,恰好正在這濃厚得爆表的,霧霾的成都。地鐵,剛開過春熙路站。由這裡,出站不遠,即是成都大慈寺(3),道隆和尚的出家之地。唐時的皇家叢林。
初夏時,與友人至鐮倉(4),幕府歷史濫觴之地,「武家古都」的海濱小城。特意尋去「鐮倉五山第一」的「巨福山」建長禪寺(5)。寺中方丈庭院,其名曰「蘸碧池」,亦道隆禪師所築。四周清寂,與友人憑欄,靜坐良久。在我,分明能看見依稀的巴山和蜀水。
七百年前,道隆於榮西忌辰時,上堂說法,有偈云:「蜀地雲高,扶桑水快。前身後身,一彩兩賽。昔年今日,死而不亡今日斯晨,在而不在。」
清風鳥鳴裡,七百年後,置身靜坐於這蘸碧池前。一片山青樹翠水綠。而我,只是相向默然,無言,而去。
這鴨川河邊,祗園四條大橋的西北角,藏條小巷,自古即美食街,其名「先鬥町」(6)。石迭小街,需時時側身而行,茶屋食肆,老鋪林立,頗值得一走一看,一茶一食。冬日天寒,可惜不宜露天,體會不到夏夜河岸,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鴨川「京川床料理」。
數年前,偕家人暑遊,小住京都。時逢七夕,先鬥町小街裡,人頭燈籠攢動,商家們擠出地方,掛出竹枝,案幾紙筆備好,供人自己寫上祈願字條,再紐結掛在竹枝上。是個習俗,也是個意思。
又恰逢一年一度的「鴨川納涼會」。近暮時分,這橋下河堤之上,早已搭好舞臺、攤位,齊整整一字排開。烏泱泱的人,四處湧來,熙攘擁擠在夜色河岸的歌舞美食小吃之中,皆是歡聲笑語。牽著我家小米,漫步閑坐,看水看人,看天看景,看這房舍屋瓦之上,夜色燈火的落升。搖扇等候歌舞的開場與演出,各式各地的小吃美食,消暑甜點,林林總總,那個夏夜,實在是把孩子開心得不行。
出先鬥町,再往西,過個路口,即是河原町通。往北的三條方向,行不遠,大街西側的街角,能尋見座小石碑。石碑底座旁,幾乎隨時都會有拜奉的花束。若是歷史控,這裡,你該停步,一望一拜。此地,即幕末志士、傳奇人物阪本龍馬的殉難遇刺之地,近江屋故址(7)。
在成都,「天府之國」的古都,錦官蓉城,淪陷在厚重無解的重重霧霾裡。擠在地鐵車廂角落,手機螢幕上,忽閃出的另一個夕陽西下,此刻彼地的四條河原。這晚雲漫天的清朗天空,就這般無端無形地籠罩下來。讓人,措不及防,在這古都,念想起,另外的,一座座古都。
2016-12-21,雙流機場
(1)建仁寺,京都最古老的禪寺,已800餘年歷史,臨濟宗建仁寺總本山,山號為「東山「。其開山鼻祖為榮西禪師,創設於鎌倉時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寺名即當時年號。創建之初,為天台、密宗、禪宗「三宗兼學」。自第十一世住持蘭溪道隆時代,則衍變為純粹臨濟禪宗道場。
(2)蘭溪道隆,1213年生於四川涪江郡蘭溪邑(今綿陽),俗姓冉。1226年(南宋寶慶二年)十三歲於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籍貫而號蘭溪。成年後離蜀,遊歷江南諸名剎,遍求佛法。結識日僧月翁智鏡,於1246年(南宋淳佑六年)赴日。
道隆在日三十二年,廣傳佛法,弟子眾多,為禪宗傳播東瀛的樞紐人物。1249年(建長元年),於鎌倉開山住持,創建建長寺。1278年卒,後宇多天皇賜諡「大覺禪師」之號。這也是皇室「禪師」諡號之始。
——蘭溪道隆禪師書法;圖自網絡。
(3)大慈寺,西蜀著名古剎,位於成都市中心,世傳「震旦第一叢林」。相傳始建於隋唐,由唐玄宗賜名「敕建大聖慈寺」。三藏法師玄奘曾於此學法、受戒。唐宋時期的大慈寺,乃東亞,中韓日三國佛教學術重地,規模宏大,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間;宋代李之純《大聖慈寺書記》載:「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較之,莫如大聖慈寺之盛。」
吾友冉雲飛,於數年前著有《古蜀之肺:大慈寺傳》一書。讀之悵然。推薦。
(4)鎌倉,かまくら,神奈川縣的海濱城市,千年歷史古城。12世紀末,源賴朝於此創建「鎌倉幕府」,為武家政治之始。由此而成為日本中世紀初的政治、宗教與文化中心,曾繁盛一時。是京都、奈良之後的日本「第三古都」。
(5)鎌倉建長寺,於1249年(建長元年)由皈依道隆禪師的鎌倉幕府第五代執權北條時賴發願,迎請道隆開山創建。1253年完工,道隆作建長寺鐘銘,署名曰:「建長禪寺住持宋沙門道隆」,為日本第一所南宋風格的純粹禪宗道場,日本禪寺之名由此而始。後深草天皇御敕此寺「大建長興國禪寺」匾額。
(6)先鬥町,ぽんとちょう,為京都市中京區鴨川和木屋町通之間的花街。原本是鴨川河畔的沙洲,江戶初,因水利工事而立,也稱作新河原町通。之後發展成茶屋、旅籠、酒肆林立的繁華街,公許藝妓營業後,成為有名的花街。
(7)坂本龍馬(1836-1867),さかもとりょうま,土佐藩鄉士,後脫藩。明治維新時代的維新志士,活動家,思想家。1867年12月10日(慶應三年),於京都四條河原町醬油店「近江屋」與中岡慎太郎,一同遇刺身亡。
——鎌倉,長谷寺。紫陽花步道。2016
——鎌倉,長谷寺前小街,同遊友人,湖州老費。曝光一哈。:)
——鎌倉,五山第一「巨福山」,建長寺。2016
——鎌倉,建長寺。方丈庭院「蘸碧池」。2016
——鎌倉,建長寺。國定重要文化財「唐門」,原位於東京芝「增上寺」,1647年遷建於此。
——鎌倉,建長寺「山門」。依稀可見南宋建築風貌。
下圖,為版畫大師齋藤清(1907-1997)創作之《鎌倉建長寺》。
——京都,東山。高臺寺茶寮的小米。2014
——京都,先鬥町夜色。2014
——京都,鴨川納涼會。2014
延展閱讀
▽
本來筆記︱風葉物語之七︱無知走過
風葉物語37︱吾土吾民,大好河山,何以至此?
本來無一 | 微信公眾號:Roote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