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澆注料在攪拌時,水灰比控制得不好
澆注料在攪拌時加水量過多,容易使澆注料成型後內部氣孔率高,強度降低,自然凝固時間過長,養護時間也會增加。加水量太少,則澆注料的流動性不好,振動不密實,容易留下氣孔、氣泡等,強度也將大大降低。
2.攪拌時間、施工時間控制不準確
澆注料在進行攪拌作業時,一定要嚴格把控攪拌時間,時間過短,會導致澆注料混合不均勻,不密實,強度降低;攪拌時間過長,澆注料易產生分層,細粉浮在表面,骨料沉在底部,導致澆注料強度降低易剝落。澆注料應在攪拌完成後30分鐘內用完。
3.脫模時間控制得不好
這裡說的是澆注料還沒有完全硬化就進行脫模,什麼時候脫模最合適呢?應在澆注料強度能保證及其稜角不因脫模受損壞時,方可拆除,為便於脫模,在澆注前所有模具的澆注面均應塗一層機油。
4.澆注料養護的時間控制得不好
澆注料在施工完成後要有足夠的自然乾燥期,使耐火層中大部分水分能析出,為的是防止烘爐時大量水分沒有及時排出,使耐火層爆裂和脫落。烘爐原則講究「宜長不宜短,宜慢不宜快」。要按照事先制定的烘爐曲線進行,升溫速度要均勻平穩,把控好恆溫時間及溫度,保持溫度波動不大於±20℃。防止升溫過快,水分不能及時排出,衝破耐磨耐火層;其次防止耐火耐磨層內溫度波動過大,產生巨大熱應力,使耐磨耐火層開裂、凸起、脫落。